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黄杨洪创业故事:爱玉 更要懂玉(图)

黄杨洪创业故事:爱玉 更要懂玉(图)


人物名片 黄杨洪 渝籍海派玉雕大师

简介:从一个修玉雕机的打工仔到玉雕大师,遵循因材施艺,充分运用天然原皮的形、色,巧妙融入现代美学的“简约、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了一个个精美玉雕作品。

感言:希望有更多家乡人走进玉雕业,了解玉石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黄杨洪创业故事:爱玉 更要懂玉(图)


黄杨洪指导徒弟雕玉。 记者 匡丽娜 摄

怎么分辨一块玉石的好坏?如何将一块看似寻常的璞玉雕琢成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一个仅有初中文凭的机修工如何磨砺成海派玉雕大师?

4月中旬,上海,渝籍海派玉雕大师黄杨洪,在他的“博润堂”工作室,讲述了自己与玉石的一段不解缘份。

好奇的机修工迷上玉石雕刻

“一切都源于好奇。”黄杨洪说。

1989年,初中毕业的黄杨洪在老家忠县学了3年的电器修理后,跟随汹涌的打工人潮,来到了上海。凭着一手好技术,黄杨洪在一家玉雕厂找到一份工作,修理玉雕机。

“工作的时间很自由也很轻松。”明明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经过一两个月打磨抛光,竟然被雕琢成一件细腻精美的艺术品,价值也翻了好几倍。

“究竟怎么做到的呢?”满心好奇的黄杨洪决心要弄个明白。

乘着空闲的时候,黄杨洪就跑到厂里技术最好的玉雕师身边套近乎。

“自己琢磨去。”玉雕大师没功夫理会黄杨洪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懒得给他讲那些基础的皮毛知识,打发他到一边去休息。黄杨洪常常碰一鼻子灰。

后来,黄杨洪变聪明了,专找二师傅、三师傅请教。“他们架子没那么大,也喜欢把自己的得意之作拿来显摆。”

慢慢地,黄杨洪摸出点门道。他找到玉雕厂的老板,说自己想在修机器的业余时间,也学点玉雕技术,一个人做两份工,只要一份钱。工厂老板欣然答应。就这样,黄杨洪开始学起了玉雕。

刚开始,黄杨洪学打磨,这是玉雕的最后一道工序。

“只要有师傅停下手中的活去喝茶休息,我马上就跑到空闲的雕刻机器边,自己琢磨起来。”黄杨洪说,那时候,他是厂里最努力的小工,别人一听到下班铃声,赶紧收拾东西走人,偏偏他赖着不肯走,巴不得趴在雕刻机边再呆上10分钟、半个小时。

一年以后,黄杨洪便掌握了玉雕的入门技能,他被允许上机操作。

“第一件作品令我至今难忘,因为它是一件彻底失败的作品。”黄杨洪回忆,当年,他第一次拿着一小块玉石雕刻了一只小狗。他精心雕刻,费劲心思将小狗的每一条腿雕琢出来,以期望达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谁知道,当他把这件自己“精心打磨”的作品放到师傅面前时,却遭来一顿臭骂。

“玉雕不是捏泥巴、做手工,讲究的是神韵,雕得太实在反而失去了它的魅力!”那时,黄杨洪才真正明白,所谓玉雕“少即是多”的道理,而这生动的一课,也让黄杨洪懂得,想雕好玉石,功夫在诗外。

2000年前后,黄杨洪离开了玉雕加工厂,开始独自“闯”市场,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

和玉石打交道需要缘份

如何鉴别一块玉石的好坏?为什么同样大小的一块石头,有的价值几千块,有的却要数百万?

摊开一堆大大小小的“籽料”,黄杨洪如数家珍。

那一小盘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小石头”是黄杨洪多年的珍藏,虽未经雕琢,却难掩绝代风华。莹白如羊脂,皮色斑斑点点若枣红,若洒金,若秋梨。

黄杨洪介绍,所谓“籽料”,就是昆仑山的原生矿风化剥落后经雨水冲落河中,在漫长的岁月中沉淀在河床中带皮色的卵形玉块。现在,这种“籽料”已经很难觅得。而在昆仑山上被水冲刷过的玉料叫“山流水”,直接从山矿中采下的玉,那就是“山料”,品质略比“山流水”差。产于青海省的叫“青海料”,在俄罗斯地域产的白玉叫“俄料”,其油性、滋润度都不及和田白玉。

玉料不同,价值自然不一样。“现在的上等和田籽料,价值不菲,像寿山田黄石一样,按克论价,按质论价,每克几千元或2万元以上不等。”

“和玉石打交道需要缘份。”黄杨洪讲起一个故事。

几年前,黄杨洪和几个朋友到西昌去看选料。一个中年人拿着一块玉石向他们兜售,那块玉石色泽丰润,黄杨洪一眼看中。对方开价2.5万。

“你漫天要价哟!”黄杨洪的一个朋友认识那位卖玉人,知道他那块玉石从别人那里收来的,只花了几千块。

卖玉人闻听此话,愤然离开。黄杨洪左思右想,还是放不下那块玉石,赶紧追出去,哪知,古玩市场人声鼎沸,那个卖玉人早已消失在人海中。

黄杨洪不死心,赶紧拜托朋友寻找那位卖玉人。众人寻了一下午,终于在古玩市场快要关门的时候找到了那个人。最终,黄杨洪以2.75万元买下了那块玉石。

“要是错失那块玉石,我肯定又要好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了。”黄杨洪笑着说。

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黄杨洪对玉石的喜爱可见一斑。“只要听说哪里有块美玉,绝对第二天就要去看一看,即使不买,看一眼,心头也舒服。”

“很多人喜欢玉石,认为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其实,古人爱玉是因为它洁白无暇,具有君子高洁、谦和的品质,所以人们爱玉,更要懂玉。”黄杨洪说。

“巧色哥”的心愿

正是源自对玉石近乎虔诚的喜爱,如今,黄杨洪不会对玉石轻易出手雕刻,“一是原料越来越稀有,二是展现一块玉石的价值,需要智慧和涵养。”

怀着这份敬畏之心,黄杨洪的玉雕技法日臻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细腻、简洁且刚柔相济,在技巧上,他更喜欢运用千变万化的玉料皮色来做文章。

他利用深深浅浅的金黄色玉料外皮雕成一个玉米棒,粒粒玉米,金光灿烂,上面栖着一只秋蝉,趣意盎然。

他巧用玉料的枣红皮色雕刻一尾追逐浮莲的鲤鱼,悠游自在,饶有情趣,这件《连年有余》在2011年获得了上海第三届“玉龙奖”银奖。黄杨洪由此被上海玉器藏家赞誉为“巧色哥”。

谈及自己的梦想,“巧色哥”说,自己刚刚参加了重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玉石雕刻作品“九龙奖”活动,发现近年来,重庆珠宝收藏市场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多的重庆人关注、喜爱玉石等艺术品。

“希望有更多家乡人走进玉雕业,如果他们愿意,我非常乐意提供让他们来上海培训的机会。”黄杨洪说,尽管自己离开家乡20多年了,但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在哪里,没有忘记那一句话:“重庆人走到哪里都要雄起!”

  1. 我市召开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总结推动会
  2. 向死亡问好?可口可乐新广告标语闹出大乌龙
  3. 红军标语耀古祠
  4. 民宿带动村民富——谢志明下乡创业故事
  5. 遛狗不捡屎,等于狗遛狗?南宁一小区条幅标语引争议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