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有科研成果做“底气”,这些学生创业项目挺硬气

原标题:有科研成果做“底气”,这些学生创业项目挺硬气

  10月15日晚,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幕,累计有265万名大学生、64万支团队参加了此次比赛。

  受邀来做大赛冠军争夺赛特约评委的君紫资本创始人秦君感慨,她从没想过大学生创业项目能有这样的质量。

  “我们看到,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拿到金奖的项目中,近三分之二都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背景,这也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的层次。”大赛评委马德富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在金奖团队的路演现场,你常能听到“首个”“填补空白”“打破垄断”这样的表述。

  虽然是大学生创业项目,但他们的技术都很“过硬”,放在市场上,都很“能打”。

  邢云亮来自西南石油大学,她所在的成都科宜高分子公司,主攻的是一种名字都很难认的材料——苯并噁嗪。这是一种全新的热固树脂,是未来高性能电路板、高耐热胶黏剂、高强度复合材料等尖端高新技术领域产品的主要基础材料。

  邢云亮学了多年材料,她有过创业经历,对材料领域的现状有清醒认识。“所有复合材料几乎依赖进口,不管是碳纤维还是树脂材料,厂家都要求‘对标国外’。”这个年轻的姑娘觉得不服气——如果没有基础材料的创新,就只能被国外材料厂家牵着鼻子走。

  他们想到了老师的科研成果。团队指导老师多年前就进行了苯并噁嗪树脂的合成及应用,只是没有精力和时间进行成果转化。于是,在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下,创业团队将专利以低价买下,并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苯并噁嗪树脂的产业化。

  老师信任自己的学生,也愿意看到自己研究成果能够真正落地。“从我们接触到的一些老师来看,如果你真的能把技术用到实际,作出贡献,他们甚至愿意无偿转让。”邢云亮说。

  站在学校科研成果肩膀上的创业项目正在涌现。

  当然,高校学生也在技术道路上求索,将学校教会给他们的,转化为创业的技术基石。

  在大赛闭幕式上,大赛冠军项目“中云智车”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90后”博士生倪俊表示,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今天,科技兴国的历史接力棒传承到了年轻人手中。“此次互联网+大赛,近300万名青年学子参加。这300万个不忘初心的热血儿女将和3000万在校大学生一起,将创新创业、科技兴国的种子带到广袤祖国大地的各个角落,生根发芽。”倪俊说。(张盖伦)

(责编:刘婧婷、熊旭)

  1. 乐山大佛“体检报告”发布 病因找到了
  2. 继出版《苍南印刷发展史》后又推出《苍南印刷业发展研究》《苍南
  3. 37名东北女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故事:绽放在盐碱地的铿锵玫瑰
  4. 吃苦,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
  5. 东城东花市街道启动“我的邻居是劳模”主题活动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