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从经典话语中汲取力量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研究》一书面世了,翻开书,我又重温了 Lord Napier的故事。据传,1834年,英国政府委任的首任驻华商务监督Lord Napier 来华。Lord Napier是英格兰的贵族,具有高贵而又显赫的身份,曾于1823-1832年任英国上议院议员,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此方来华担负着英方重要的使命。按英方要求,Lord Napier应翻译成“拿皮尔”勋爵,但中方却翻译成了“律劳卑”勋爵。众人皆知,“劳”和“卑”的中文意思指劳苦、卑贱,寓意着身份极其卑微低贱,当Lord Napier明白自己的名字被翻译成带有蔑视和侮辱性的汉语文字后,极为愤怒,当下就派出三艘军舰向天朝示威,与中方在虎门发生激烈炮战,双方伤亡惨重。他非常郁闷,加上天气潮湿炎热,染上了疟疾,当年10月即在澳门病逝,时年仅47岁。 这则故事固然反映了当时天朝的闭关锁国,不懂英语,不了解世界,盲目自大,一律称西方人为“番鬼”、“红毛鬼”,另一方面表明作为话语的文字具有极强的意识形态杀伤力,甚至关乎国家尊严、生命安危。这就是话语的力量

该书作者吴学琴从经典话语、中国话语、国际话语、大众话语、建设话语五方面架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在碎片化的研究中形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的体系,推进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学术研究;对西方媒体话语和影视话语的分析,让我们清晰看到西式话语背后资本的逻辑和“民主自由”话语的陷阱,避免了盲从西方话语体系;对当今学术话语的西化、空洞化、抽象化等乱象,提出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大众话语的互动,设置国际性议题、掌握网络话语权等建设性意见,解决了当前话语建设中的"鬼话"、"童话"、"神话"的泛滥问题;意识形态话语权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建设话语篇集中探讨了如何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提升话语权,对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价值。

尤其可贵的是该书具有鲜明的特色:第一,依据经典文献,系统梳理了“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危机”、“人民群众”等核心话语的变迁,回答了理论界对此类话语的质疑:共产主义理论在传统马克思主义那里是对抗资本主义、批判阶级剥削、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理论,它是思想观点、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社会理想和实践运动的统一,其话语的所指和能指高度一致。第二,剖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的信仰话语和人民群众话语,“马克思主义信仰”话语主要经历了从潜在的话语到公开的话语,从一国的主导信仰话语到多国的主导信仰话语,从信仰话语在苏东的变异、抛弃到信仰话语在中国的坚守和发展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在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基本话语的基础上,不断以新的民族话语丰富和充实着自己的信仰话语体系,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话语体系。成果提出“中国梦”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话语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第三,资本主义危机是马克思主义又一核心话语。两个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的不断爆发,都会引发一轮轮的研究热潮,做出一个个异质的理论判断。但西方传统政治经济学对每一次的危机解释话语,却自觉不自觉地去政治化、去社会化、去本质化、去意识形态化,这使人们重新回到了马克思危机话语。第四, 搜集了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官网中国情咨文报告的经济话语、2012年11月29日到2013年底《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对“中国梦”的报道,从而提出次贷危机前后美国国情咨文报告中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政府调控市场的理念和减税政策的思路,在经济话语表述中发生均了转变,体现美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念发生转变、制定经济政策的话语权被资产阶级掌控、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治国乏力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野蛮性。“中国梦”就是用中国风格表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象话语。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次深刻阐述“中国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在2012年11月29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对“中国梦”进行了大量报道,报道的基本面显示了四种曲解:一是复制美国论,二是威胁扩张论,三是官民对立论,四是乌托邦空想论。以《习近平的“中国梦”》为例,作者运用了多种话语策略将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成一位激进的、偏执的民族主义者。对此,当代中国的话语权绝对不能以美、以西为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其核心在于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诠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用具有浓郁中国风格的话语传递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话语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广泛认同和接受,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第五,网络话语是一种基于互联网产生的集体行为,能够实现话语权力。好的广告语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但今天很多网络话语具有犬儒主义的倾向;广泛传播的美剧也影响着年轻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成了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冲击和挑战。成果反思当前我国网络话语权困境,从文本话语的解释学角度,提出了建设策略。第六,当代意识形态话语在新媒体时代已转向了微观化,表现为“工具化”、“符号化”、“消费化”倾向。因此在内容上丰富、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本身,在形式上建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与大众话语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提升政治话语影响力、推动学术话语的协调作用和促进大众话语的理性回归,增强对社会生活的说服力、解释力,重塑科学社会主义话语,提升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德迅网 » 从经典话语中汲取力量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