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佛山木板年画结合网络流行语 让非遗走进生活潮起来

佛山木板年画结合网络流行语 让非遗走进生活潮起来

冯炳棠看到KK对木板年画的热爱很欣慰 图片来源:佛山新闻网

  冯氏木版年画老店里,冬日午后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这一天是佛山木版年画的公众开放日。市级传承人刘钟萍(KK)指着雕版:“这是木版年画里‘一个亿小目标’财神,大家可以一边亲手印画,一边对着财神许下一个你最想实现的愿望。印完画后,说一句‘愿望成真’,然后就把财神请回家,贴在门上,保佑行大运。”

  说完之后,KK带着每一位参与体验的市民完成了印画与许愿环节。拿到自己亲手印的画,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苏苏很开心,“我想求桃花运,希望新年顺利脱单,所以我还买了喜神和合二仙的年画。”除了“脱单神器”,“逢考必过”五子登科年画、“一个亿小目标”财神年画也吸引了不少人购买。

  把传统年画里的美好寓意,用网络流行语诠释出来,这是KK的创意。2017年她到清华大学非遗研修班学习,“让非遗走进生活”的传承理念使她受到了启发。从北京回来后,KK结合当下人们最关心的热门话题,包括脱单、考试、行大运等,赋予传统木版年画新的“定义”——脱单神器、逢考必过、一个亿小目标……

  “在古代,木版年画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例如,门神关羽是守护家庭安康的,喜神和合二仙粘贴在喜堂或新婚夫妇的房间,希望夫妻生活和睦,紫微大帝贴在厅堂正中间,有镇邪安宅的功能……”KK娓娓讲述木版年画背后的故事。她说自己并没有做多大的创新,只是换了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去解读木版年画,让人们了解它代表的美好寓意,也让非遗年画变得潮味儿十足。

  这个爱穿中国风衣服、阳光灿烂的年轻女孩,学习木版年画制作已有三年。她的师傅——今年82岁的冯炳棠,是如今佛山唯一掌握木版年画全套工序的人。

  佛山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繁杂,包括刻版、套印、开相、描金、填丹等林林总总20多道工序,制作时间长。在历史上,年画是过年的象征,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贴年画。随着时间流转,年月变迁,以前曾守护者每家每户的木版年画,已逐渐被时代遗忘在角落中。

  学习木版年画到独立做工至少需四到五年时间,而真正做到“精”则需至少10年潜心修炼。但由于做木版年画赚不了多少钱,所以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

  “有创意,肯吃苦,静得下心,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冯炳棠对KK这个徒弟很满意。三年前,冯炳棠聘请曾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KK做讲解员,带游客来老店和博物馆参观推广年画作品。原本就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的KK在接触了木版年画后,喜欢上这项悠久且富有岭南文化底蕴的手艺。自此,KK拜师学艺,为恢复木版年画的辉煌而努力。

  KK的目标,也不仅仅是保护这项传统技艺,更是要让木版年画“有温度地传承”,成为像以前那样的家家户户必备品。在深入了解木版年画知识后,她与其他木版年画保护者,一起为复苏木版年画做出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努力。

佛山木板年画结合网络流行语 让非遗走进生活潮起来

KK正在创作木版年画 图片来源:佛山新闻网

佛山木板年画结合网络流行语 让非遗走进生活潮起来

木板年画需要精雕细琢 图片来源:佛山新闻网

佛山木板年画结合网络流行语 让非遗走进生活潮起来

  “一个亿小目标”财神年画 图片来源:佛山新闻网

佛山木板年画结合网络流行语 让非遗走进生活潮起来

“逢考必过”五子登科年画 图片来源:佛山新闻网

  2017年5月20日,KK借着和合二仙“家庭和睦,婚姻和美”的美好寓意,在佛山木版年画冯氏老铺举办“脱单活动”专场,受到了不少“单身狗”的热捧。看到十年前印制的年画《和合二仙》被一抢而光,在场的老师傅冯炳棠很欣慰。

  如今,KK总是在朋友圈里分享年画给人们带来好运的故事,比如,贴上《马上报喜》的朋友传来了怀孕的喜讯,贴上《和合二仙》的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从她的朋友圈可以感受到,年画蕴含的美好寓意正在慢慢被唤醒,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佛山木版年画。

  冯炳棠坚持传承木版年画,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精神深深打动了KK,而有活力、有想法的KK,让冯炳棠看到了佛山木版年画发展新的奇迹。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新老两代传承人在传承木版年画技艺的过程中,缓缓推开了一扇复兴传统文化的大门。(来源:佛山新闻网、佛山文化)

德迅网 » 佛山木板年画结合网络流行语 让非遗走进生活潮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