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网络空间治理”视域下的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

网络空间治理”视域下的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张艳红)

2019年1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全体到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学习。“在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上继续下功夫,让人民日报离人民更近”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最直接的表述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法治政府建设中继续站稳人民立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网络流行语一般是指在网络中产生、在网民中流传、反映网民对某一公共事件或社会现象的看法、态度与评价,某种程度上是经由时代沉淀与凝练的语言精华,其诙谐有趣、简洁独特,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汉语言文学添加了与时俱进的新元素,是“网民公民意识勃兴的结果,也是网民积极融入社会、关注社会进程的体现”更是一部分民情民意民心的信息汇集处与治国理政的灵感启示源。“万物同理”“一币两面”,一部分网络流行语也含有消极与糟粕、非理性与破坏性,亟待全国上下、学界业界,关注研究、探寻有效规避之策,共同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下文拟从四个层面论述。

一、网络流行语是最直接、最鲜活的人民语料库

互联网时代,诸多网络流行语渐成网民们“会心一笑的梗”或“爆款”,形成一幅幅活灵活现的互联网语言景观,犹如时代的一面镜子,正反两面无不显出其人民性特质。对此,不宜先入为主、武断否定。反之,读懂其背后的社会个体焦虑与善恶认知,看到蕴藏其间的积极心态与向善趋好的正面潜力,精准把脉之,优化各项公共管理与社会治理,使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舆情收集处与灵感启发源。

比如,前些年流行的“淘宝体”“咆哮体”“在或不在体”反映了我国公众寻求不同行业之间的情感接近或无可奈何情绪而被全民效仿或被全民理解接纳。“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亲,全5分哦!给好评哦!”“办公室上班族你伤不起!每天手机打卡机跟你作对有木有!聊个QQ还得小心被抓到有木有!上下班挤成饼干有木有!”“你病,或者不病倒,老板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休,或者不休假,工作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拼,或者不拼命,工资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辞,或者不辞职,地球还是会转,不歇不停。”

比如,2018年诞生了十大网络流行表情包,反映了广大公众对影视剧或电视节目所含笑点与节点的褒贬评价与效仿传播,同时蕴含着一定程度的道德审视。美食栏目带动传开了网络语 “隔壁小孩馋哭了”,“家里有矿”成为调侃有钱或自嘲没钱的网络与生活流行语;出自英文center的 “C位出道”在娱乐界和高校师生中甚为流行,体现朝气盎然 、卖萌可爱、打气加油的 “冲鸭”成为大学生们青睐的网络流行语;电视剧《延禧攻略》热播产生了渣男的代名词“大猪蹄子”、 腹黑女的代名词 “尔晴,我劝你善良”;英雄联盟主播孙笑川的“安排,必须给我安排”深得受众的传颂一认同,成为众人心领神会的“领导整你”代名词。

比如,2018 年另有十大流行语先热且火、继而毁誉参半。一些文章开始反思其偏颇或不宜,认为其不宜在国力问题上盲目自负而应有自知之明;认为网络言论应该注意内外有别、谨防隔墙有耳,不给“中国梦”拉仇恨或制造“中国威胁论”口实,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入选。此外,“厉害了,我的…”“…吓尿了”“…傻眼儿了”等等最为广为人知。

上述网络流行语从青少年网民到中老年网民延伸,由线上到线下二次传播,其传播特点表现为“传播平台的创新性、语言传播的流行性、传播内容的精练性”。其所涵的实质与动机,或吐槽发泄、戏虐讽刺、舒缓压力,或刷语言表达的存在感、寻找集群归属感、抵抗孤独,或求关注蹭热度,或抒发爱国豪情,归根结底是社会个体追求幸福、趋善向好的各种诉求外化,更是网络时代的网络民主产物。

二、多学科视野中网络流行语的双刃剑特质

从语言学角度看,语言是传播思想与信息的工具与外壳,语言流行是语言所蕴含的信息与思想瞬间引起多人共鸣的结果。网络流行语是其包含的信息与符号、思想与内涵所指被社会大众认可,产生认知默契与思想共鸣,进而被很多人模仿、重复运用而形成广泛传播。“作为偏离常规的一种语言现象,语言变异广泛存在于各种语体之中,网络流行语常常呈现出时代性、幽默风趣性、方便快捷性,具有普遍性、创新破坏性、简洁性这三大规律”。

从文化学角度看,如美国著名的大众文化研究者约翰·费斯克(2006)在《理解大众文化》所言,“娱乐精神是大众文化产生发展的核心动力”。网络流行语作为网民们约定俗成、以娱乐精神为主要特质的一种表达方式,其来源、本质、语义理据与逻辑理据决定其属于大众文化范畴。大众文化是对精英主义文化的抵制和颠覆,因其实际上处于主流文化边缘、没得到足够重视与理解,始终努力掌握主导权,寻求一种抵制、逃避式的快乐却“并非激进地与主流意识形态撕破脸,抵制文化霸权阶级的统治却从未想过获得实质性胜利从而在政权上推翻某个阶级而仅是想在规训与社会统治的夹缝中建立一个同统治阶级作斗争的战场或根据地,时不时给敌人以骚扰、让敌人寝食难安却又无计可施”。

从心理学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带有反传统、求新奇、减压宣泄、彰显个性、自我娱乐与娱乐他人等社会心理特征。许多网民发明创造、欣赏把玩、传播网络流行语而舒缓生存压力、寻求自身存在感与集群感、安放那颗在信息饱和时代更加孤独的灵魂,网络空间成为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恰如法国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所描述的“心理趋同”,从众心理产生一种归属感与集体安全感。网络流行语是当下网络时代社会公众群体心理的反映,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社会生活现实状态,反映若干群体带有普遍性的集体情绪,带有某种集体狂欢式感受、自我戏谑或戏虐他人、幽默或无奈泄愤的心态,借以缓解其自身社会压力。

#p#分页标题#e#

从政治学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反映了网民对某一公共事件或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态度与评价,既是网民公民意识与权利意识的勃兴也是其积极融入社会、关注社会进程的体现。当前网络流行语蕴含的社会心态包括“对党和政府的信

任、对未来国家发展的信心、对分配不公和腐败的不满、焦虑情绪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娱乐化调侃”,是网民对社会现象的另类表达与情绪宣泄、对公共利益真相的期盼与渴求,蕴含着深层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复杂多样的社会心理,比如,希翼摆脱主流话语霸权、表达个人观点与利益诉求、试图在网络虚拟空间捍卫社会正义。

从传播学与舆论学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因其诙谐性、创新性与简洁性而涟漪圈式从线上流行到线下,最终外化出其语言背后的强烈自我意识与对抗主流话语的潜意识张力,体现了网民群体对特定事物的整体认知和共同有着默契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与身份认同”。网络流行语既是一种新生的大众化语言、反映一定时代状貌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最为集中、真实、鲜活的舆情来源。

比如,上述“梨花体”“淘宝体”“咆哮体”“见或不见体”“厉害了…体”“为你打Call体”“比心心体”以及当下颇为流行的“表情包体”,从青少年网民到中老年网民,从博客、微博到微信,从社交媒体到大众传媒, 一切都是无形、自动、默契、渐渐流行的。因此, “网络流行语”顺应网络时代而生。

网络流行语属于当下大众文化的一种。其语料来源具有广泛性、使用群体具有多样层次性、使用目的具有自发性与从众性、传播范围具有无界性与迅捷性等特点。

互联网由于其开放交互、迅速便捷等特性,给中国汉语言文学注入了新活力,网民们发明创造、备受追捧的许多网络流行语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中国尚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是我们收集研究舆情民心最直接、最鲜活的语料库。同时,网络用户的匿名性与散居性使得网络成为一个“群体裸体蒙面、罪恶感弱、以为法不责众”的大众狂欢场所,粗俗暴力网络语言肆意流行,网络谣言流言传播迅捷、止住谣言的智者依然紧缺。

概言之,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与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发展、7亿多网民的社交生活日益网络化、心理宣泄与利益诉求的天然表达需要、权利意识的明晰与加强等诸多因素,形成了网络流行语的现实土壤。

三、透过网络流行语更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政府决策部门、相关主管部门、学界业界,应把网络流行语作为倾听民意、关注民生、精准决策、高效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鲜活语料库,使之成为广大公众真实合理诉求的“泄洪渠道”、相关研究者为国家治理提供智力支持的“田野调查阵地”、相关主管部门高效行政与依法行政的“口碑标尺”。在“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的前提下,知己知彼、对症下药,既对民粹主义进行精准的消解又对官僚主义等顽疾弊端施以霹雳手段的治理,做到切实保障公民表达权与有效引导网络流行语的辩证统一。

一是网络流行语折射了现代青年的社会心态,一定程度上具有抵制主流意识形态、漠视主流价值观、满足其权利与平等愿望诉求的意识形态话语消解力。因此,必须及时引起政府决策层的关注进而有效、精准引导青年流行语的发展方向,提倡义与利、理与欲、德与法对立统一的网络流行语发展模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二是网络流行语有助于培养公民素质以及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是公民实现舆论监督权的一种方式。我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从通过网络更好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障网络安全、掌握核心技术、汇聚网络人才、清朗网络空间、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部署网络强国建设。其中,“通过网络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既是我党优良传统作风在新媒体时代的与时俱进也是宏大治国方略的务实落地、生根成长。因此,网络流行语应当引起政府决策层、学界业界的足够重视与精准研究。

三是细节不一定全然决定成败,但诚意具化的细节足以打动亿万真心实意拥护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群众。“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封建君主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悖。然而当他来到人民中间,肯多少代表一点人民的意愿、肯多少与人民同一点甘苦,人民便可为其“致死”。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大特点。经受改革开放多年砥砺与互联网多年熏陶的中国人民,对我们党的判断只会越来越理性,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网络民意证明了这一点。

四是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及时监测、务实尊重、有效利用、精准引导是近年来国家层面重要决策之一。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回应网民关切,对网民要多些包容和耐心,及时吸纳建设性意见、认真研究和吸取善意批评。网信事业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降低应用成本,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接地气的讲话在网上引发热烈反响,网民们纷纷点赞习近平敏锐的洞察力、与时俱进的品格、求真务实的作风。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身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的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五是互联网犹如双刃剑的特质决定了“监测与尊重、疏堵与引导”策略的必要性。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思想文化大熔炉更是一个网络江湖。近年来我国网络生态整体向好,但网上舆论环境依然复杂,网络谣言从未绝迹,为追求点击率变现而疯狂践踏网络伦理的各种不良内容、不良网络现象不容忽视,网络生态污染源尚未根除。

六是网络空间治理事关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网络流行语是网络时代的客观存在物与人民语料库。国家层面对其精准引导、多方净化,迫在眉睫且需多方治理。

#p#分页标题#e#

我国拥有8亿多网民,网络空间生态良好就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生态恶化就不符合人民利益。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相辅相成。既要容许网上网下有不同声音也要保证网络社会风清气正;加强网络治理需要形成合力,各个方面都要担当尽责。

“城市雾霾”是广大网民以直报怨的焦点话题。“网络雾霾”则是近年来广大网民强烈呼吁加强治理的另一焦点话题,为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纵观当下网络流行语,正视其新奇与创新性、娱乐与群体性、扩散与流行性、简洁与瞬发性、消解与不规范性,重视网络社会衍生的这一特殊话语样态,保护其弥足珍贵的网络民主性、人民话语创造力的鲜活性同时清醒及时防范其利弊杂糅的双刃剑特性。因此,探讨其现象背后的机理与根源以更好地兴利除弊,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四、网络流行语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舆情收集处与灵感启发源

正视了解网络流行语的起源与机理、收集其透出的民情社情舆情、欣赏笑纳蕴含其间的创意与灵气而不是无视或排斥,相信“高手在民间”的可能性,重视“问政问计于民”的必要性与策略性,既可增强全体人民对“中国梦”“国家命运共同体”的代入感与使命感,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处和灵感启发源。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国家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十九大报告开篇即彰的“人民主体地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也是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重要理念。

无论是上述深化改革总目标视域下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蕴含的“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宏大目标与治国理念均需逐步实现之、具体践行之的工作抓手与精准突破口。网络流行语正是当下网络时代最鲜活、最直接的社情民情舆情信息口,更是蕴含无数原生态智慧的人民语料库。收集正视其间透出的民情民意民声、重视其蕴含的创新性信息干货,有的放矢、高屋建瓴地把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落到实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

五、结语

在因特网这个“亿万人民的精神家园”里,中国网民有能力更有义务做媒介素养高、家国情怀深的网络公民(netizen);广大学界业界有能力、有义务及时跟进研究、正确引领网络流行语现象;相关主管部门有能力、有义务用好用足网络流行语这个最直接最鲜活的人民语料库,将之作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舆情收集地和灵感启发源。

德迅网 » “网络空间治理”视域下的我国网络流行语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