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全媒体纪行式报道策划写作刍议(2)

  前些年在文坛大行其道的大文化散文和近几年风靡一时的非虚构写作,在纪行式报道中赢得了编辑、记者和读者的喜爱。大文化散文的魅力不在于知识资料的堆积垒砌,而在于作家对历史、人文、风物等独特的主观审美体验,此种文体本身所具有的那种特色独具、风格鲜明的内在精神和话语气度,那种精神的提升、心灵的感动和美的升华,让读者有感有悟、有思有想,很容易便感受到其动人的魅力。④2003年,由作家梅洁及河北日报记者撰写的“民间文化探寻之旅”系列文章,用大气凝练的行文方式,将蔚县剪纸、内丘年画、邢窑和定窑的瓷器、武安傩戏、乐亭皮影、涞水古乐等具有深厚民间文化内涵和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的河北民间文化遗产,鲜活生动地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该系列报道刊发后赢得专家和读者广泛好评,并荣获2003年度河北新闻奖一等奖。此外,以非虚构写作手法完成的“流动的文化·行走大运河”系列文章中的《摆渡人》一文,则荣获2017年度河北新闻奖一等奖。

  其实,不管是《徐霞客游记》《马可·波罗行纪》这样的纪行文章,还是当下各大主流媒体的纪行式报道,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文本模式。如今,纪行式报道越来越明显地展现出其开放性特征,新闻、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综述等表现手法或结构方式都可以综合借鉴,从而创造出一种跨文体的写作范式。应该注意的是,任何打破边界的写作都有“时、度、效”的限制,我们不能为跨界而生搬硬套,那样就会迷失以张扬文体自由和丰富表达内涵为出发点的跨文体写作的本意。

  全媒体联动成为新时代大型纪行式报道的趋势

  媒体融合是近年来新闻界的热点课题,多类型全媒体联动日益成为新时代大型纪行式报道的趋势。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1+1=2”,纪行式报道中全媒体联动的价值更不是简单地让各媒体形式线性排列在一起,而是要让它们产生化学反应,相互促进,相互激发。从最初文字记者单枪匹马,到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相偕而行,再到近年来集文字、摄影、摄像于一体,融传统纸媒与移动平台“两微一端”于一炉的全媒体团队合作,河北日报在大型纪行式系列报道活动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

  纪行式报道“流动的文化·行走大运河”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作出重要批示后,河北日报在河北省率先推出的大型纪行式全媒体报道。从策划选题到付诸实践,用了三个多月时间,仅前期资料就整理了逾50万字,其间的总体方案更是数易其稿,各种不同类型的座谈会、交流会开了数十次,将采访对象细化到点,将报道稿件细化到篇,并根据报纸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等平台的各自特点,确定了主次分明、灵活机动的具体运作方案。在媒体融合报道背景下,河北日报对该纪行式报道的组织策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重大命题根据报纸、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站等不同媒介平台和新闻载体的特点,有效地予以分解,即根据报道需要,充分发挥不同平台和载体的特点,确定各自报道的内容、形式和规模,从而做到线上线下、主次分明、张弛有度,最终实现报、网、端三位一体的全媒体纪行式报道。

  全媒体纪行式报道实践中的执行力是对纪行式报道团队的重大考验。真正的纪行式全媒体报道,不是文字报道和图片、音像的简单网端发布,而是打破格局的多角度、多层次“生产”。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网站编辑、新媒体记者等,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同步前行,深入野外、农家、厂矿、河滩等,聚焦共同的主题,甚至同一篇章。因此,融合报道必须要有统有分,形成高效的联动机制。报纸要求深度,视频要求形象,网站要求快捷丰富,客户端要求简洁明快,全媒体纪行式报道则追求融合而不抹杀个性,能够发挥各种媒介和平台的特长。客观上,全媒体纪行式报道本身就蕴含着对内容的多角度选裁,因为不同媒介有着各自不同的受众和传播渠道。

  凸显传统媒体优势。深度、广度、高度,是传统媒体必须坚持的定位,其品牌效应也是新媒体在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优势。比如,河北日报推出的“走长城·河北长城文化纪行”“强省之路”“记住乡愁·寻访河北传统村落”和踏访千里“无人区”等大型系列纪行报道,至今影响深远。因此,在全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更应清楚认识这种优势,懂得围绕这些优势去策划和推动纪行式报道。

  彰显新媒体特长。从快捷性、视觉化的角度而言,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能让传统媒体的纪行式报道如虎添翼。这里需要思考的是,如何避免同质化、形式化和粗浅化?除了策划得当、分工明确、协作顺畅之外,新媒体平台还应找到“新闻点”,用契合自身传播方式的内容去呈现采访所得,推出精准而有分量的产品,而非做简单的“搬运工”。比如,在“流动的文化·行走大运河”报道活动中,由河北日报6名全媒体记者组成的小分队奔赴廊坊采访时,除了采访文字报道所需内容,还利用无人机、照相机、手机等拍摄了大量视频和照片,搜集适合发表于新媒体的素材。不仅创作了报纸重头稿件,还剪辑了大量视频、音频、图片等,并配发了花絮、寄语、感怀等个性化文字。这些报道联动而不重叠,有深度有情怀,有层次有趣味,引发河北省各家媒体探访报道大运河的热潮。

  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全媒体时代,让传统媒体纪行式报道融出高品质,融出核心“拳头产品”,实现“更上一层楼”的效果,并且让“众口不再难调”,是一个考验智慧的问题。如何在大型纪行式系列报道中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实现纸质媒介与移动平台有效对接,实现文字、图片、版式、影像等诸多新闻元素的有机统一,最终使传统主流媒体在大型纪行式报道中更具渗透力和竞争力,成为当下新闻界深入思考的课题。相信通过媒体人在理论、实践、技术层面的共同努力,全媒体纪行式报道将成为融媒体新闻策划与写作创新的大舞台。

  (作者崔立秋系河北日报文化新闻部主任;龚正龙系河北日报文化新闻部记者;金永清系燕赵都市报商贸部主编)

  注释:

  ①张晓华:《纪行式报道如何增加广度和深度》,《采写编》2018年第2期。

  ②周雷、谢良:《不仅在路上——纪行报道研究》,《中国记者》2006年第8期。

  ③张志欣:《贴近实际是深化报道的灵魂》,《中国记者》2007年第11期。

  ④韩莉:《论纪行式报道的跨文体写作》,《采写编》2018年第2期。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1. 杨晓升的“报告小说”写作
  2.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
  3. 大音华章铭写城市名片
  4. 晋江外贸网站建设之前有哪些需要了解的问题
  5. 《乔维谈艺术》读江必新先生诗赋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