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云南大学举办当代文学创作与新文学传统研讨会

人民网昆明11月9日电  11月8日,云南大学第十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暨当代文学创作与新文学传统研讨会在东陆园科学馆举行。本届研讨会云南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联合主办。本届论坛主席是中国著名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作家、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丁帆教授和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森教授。丁帆教授在开幕致辞中追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西方启蒙运动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以及中国新文学百年发展历程,由此拉开了本届论坛序幕。各位参会专家、学者、师生荟萃一堂,发表了精彩演讲。

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王彬彬教授做了《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的根本区别》的学术报告,旨在从文学的功能反思当代文学的创作路径。文学评论家、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张光芒教授讨论了《当下文学对于新文学传统的背离及其表现——以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为视角》。青年才俊、新锐批评家、博士、南京大学李章斌副教授探讨了《新诗节奏研究的反思与展望》,其认为中国诗歌的格律与节奏的认知主要受到了西方现代诗的影响,又在通过剖析海子、北岛等人的诗歌思考了当代新诗的节奏问题。资深出版人、哲学博士、南方出版传媒集团花城出版社首席编辑林宋瑜教授在论坛期间为同学们作了《自媒体时代的阅读与写作》的专题报告,并在研讨会上以巴金为例讲述了自己对作家身份蜕变的理解。

云南大学的学者也进行了精彩发言。张震老师以《抒情主义及其限度——对郁达夫文学观的反思》为题,谈及了中国现代文学中沉沦写作的相关看法。魏云老师分享了《“双轨传统”对当代文学创作的真实影响》,指出当代作家在消费文学与主流文学中的两难抉择。王凌云老师讨论了《当代诗、文明意识与“土的文学”》,并以著名诗人李森创作的长诗《明光河》为例讲述了驳杂以求纯的诗学理想。符二老师做了《“过”与“不及”之间:从张悦然<法力>看有难度的汉语写作》的演讲,旨在从写作水平、写作技术对文学进行批评。博士生纪梅讲述了《作为城市风景的人们——1990年以来新诗中的城市人形象》,对城市人的文学形象进行了细致梳理。博士生邱健谈到《语言与诗意:<青花瓷>歌词创作刍议》,以现象学的方法对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进行了解读。

李森教授最后做了论坛总结发言,他以“语言漂移说”的文学诗意创造,区分了意识形态、直陈其事、修辞幻象、纯粹形式的诗歌建构,并以郭沫若的《女神》为例解读了现当代诗歌写作中的价值观系统建构和汉语纯诗写作。本次会议规格高、亮点多、选题新,在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下云南大学第十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暨当代文学创作与新文学传统研讨会圆满结束。(鲁云)

附: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中华文艺复兴论坛简介

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成立于 2007 年,以“中华文艺复兴”为自觉使命,以“原典教育·原野教育·原创学术”为宗旨,以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和独创性的文艺理论思想建构为重心,兼及文学与艺术创作,形成了一个视野开放多元、研究领域广泛的专家团队,产生了大量高品质、有影响的成果。近五年来,该所研究人员已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出版了著作20多部,在《文学评论》《思想战线》《扬子江评论》《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论文 200 余篇。研究所创办并持续出版了两种主要刊物:诗歌刊物《新诗品:昆明 - 芝加哥小组》,人文学术刊物《学问》杂志。此外,研究所还策划出版了“漂移丛书”,汇集了研究所11位青年才俊的研究和创作。

“中华文艺复兴论坛”是研究所承办的重要学术活动,由云南大学中国当代文艺研究所所长、诗人李森,诗人、先锋摄影家默默,诗人、时代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郭力家等联袂发起。自 2012 年开始,先后举办了九届论坛,邀请到了众多国内外名家来云南大学共襄“中华文艺复兴”盛事,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原主席、委员埃斯普马克,著名作家阎连科,著名艺术学者曹意强,著名外国文学学者陈众议等人。在论坛期间,研究所还多次策划、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并积极参与了“中美诗人互译”等国际交流活动。

(责编:朱红霞、徐前)

德迅网 » 云南大学举办当代文学创作与新文学传统研讨会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