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林奕华音乐剧解构“梁祝” 回应“看不懂”

人工智能朗读:

“香港鬼才”导演林奕华,近日刚刚结束了音乐剧《梁祝的继承者们》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六大内地城市的巡演。很多人看不懂他的戏,戏迷圈甚至有“林奕华的讲座比戏更好懂”之说,但他依然故我。

【解说】

“香港鬼才”导演林奕华,近日刚刚结束了音乐剧《梁祝的继承者们》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六大内地城市的巡演。他“一手包办”了剧中绝大部分的歌词,用鲜明的“林氏”风格再度解构青春、爱情与自我。

【同期】林奕华

就是因为我很喜欢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是因为我觉得祝英台是个非常现代型人格的一个人,她有她浪漫的一面,但是她其实能够走到未来去的。

【解说】

该剧延续了林奕华“名著当下化”的一贯风格,梁山伯与祝英台“耳鬓厮磨整三载”的尼山书院,变成了现代的艺术学院,马文才抢亲的故事则演变为二人同主流价值观的对抗。对于现代人的情感与欲望, 林奕华的解读带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希望能带领观众了解自己的欲望:“心情随剧中人的际遇跌宕起伏,却又从中看到自己”。

【同期】现场观众

林导就像一个,像小孩儿一样,他的戏、包括他的作品永远都是在提出问题。

林先生最大的特点就是灵动,就是他可以通过很优美和谐的舞台影像带给我们一些非常美好的回忆,把这些往昔的时光都勾起来,就像今天这场演出一样,就会给人非常美好真诚、灵动的感觉。

【解说】

林奕华从14岁开始成为编剧,曾凭借电影《红玫瑰白玫瑰》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1982年踏入戏剧舞台,参与创办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1991年在伦敦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剧团“非常林奕华”。在28年间创作了58部舞台剧,可谓成果丰硕。当被问及是否会担心灵感枯竭时,他表示,灵感就是经验,与其问有没有灵感,不如问有没有积累。

【同期】林奕华

我不会觉得创作痛苦。但是我觉得在创作的过程中,跟不同的人交流跟沟通,有乐也有苦。因为我的兴趣是人,那我的工作也要面对人。从我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也是一种福气,也是一种困难。因为当你拥有这种了解别人的一种能力的时候,你的内心常常其实是蛮丰富的。因为你会想别人想的问题,然后你会感受得到别人感受到的东西。

【解说】

作为多产创作者,林奕华的剧作历来褒贬不一,青睐者众,反对者亦不乏其人。很多人看不懂他的戏,戏迷圈甚至有“林奕华的讲座比戏更好懂”之说,但他依然故我。

【同期】林奕华

也有一些观众会说,我很喜欢去上你的课,去你的讲座,但是我不喜欢看你的戏。那我就说那就糟糕了,你走进一个剧场的世界,在看一个表演的时候,你是在一个被包围的状态。你其实要自己去组织所有这些东西的脉络,可是讲话就是我帮你组织了这个脉络,所以它必须要有一个逻辑,你才能够听得明白,所以你喜欢看我的讲座,是因为就好像上课。

【解说】

从事戏剧37年,林奕华的艺术之路在出走、寻找、困扰、狂热中不断延展,依然保持常新。他的生活极为简单,内心却异常丰富。除去导演,他还担任作词、大学讲师、并坚持写作。谈及生活的目标,他表示就是活在当下,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同期】林奕华

(我)最近在做这些事情的目的、跟目标都是不要浪费自己跟别人的时间。比如说我在做一个访问的时候,我尽量去找一些我没有讲过的内容。我还有更多的体验,或许想法,是从来没有就是被自己掌握过的吗,就好像这个湖你有钓过很多次的鱼了,难道真的就只能钓出一种鱼来吗?

德迅网 » 林奕华音乐剧解构“梁祝” 回应“看不懂”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