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见证了浙江中等教育变迁的杭四中 高举养正精神火炬 新时代高位再





  西湖水碧之江黄,百廿风雨踏歌行。经历了“双甲子”的杭四中和养正文化精神,必将在一代四中人的精心呵护下,更加光彩夺目。

  今天我回来了,我们都回来了;

  年龄回到了孩童,泪水回到了脸颊;

  思念回到了抚摸,远行回到了起航……

  今天是杭四中百二十岁生日,这首感人至深的诗,是著名作家黄亚洲献给母校的生日礼物,也在召唤着几代四中人回母校再续前缘。

  又逢己亥双甲子,已是养正百廿年。

  十九世纪的最后一个夏天,时任杭州知府林启站在横大方伯圆通寺前,回望他刚刚创立的养正书塾时或许未曾想到,与眼前这四个大字一脉相承的杭州第四中学,将随历史的车轮横跨三个世纪,成为杭州乃至浙江近现代中等教育的一本鲜活编年史。一个时代、一所中学、一个愿景,正凝练成一道遒劲的笔锋,书写着波澜壮阔的时代……

  

  一脉相承 从养正书塾到杭州四中

  百廿年见证引领浙江中等教育变迁

  一个多世纪前,国事艰辛、民族危机空前,培养人才尤为紧迫。1899年6月29日,杭州知府林启创办的养正书塾正式开学,这所浙江最早的官办新式普通中学的开办,标志着浙江近代中等教育的大幕缓缓拉开。

  回看杭四中百廿年,校史与国运紧密相连,学校也因时局和国家政策与其他学校几多离合。但不变的是杭四中顺应世界发展之潮流,博采中西教育之精华,以“养正尚德,求真立人”的精神为国育人,引领一方教育发展。

  

  蒙以养正

  养正书塾,这是杭四中最早的名字。《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意为通过启蒙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在当时全国尚无统一的中学堂规章制度的情况下,养正书塾从办学宗旨、学制、课程安排到教职工分工等都做了具体安排。这些制度被后来的其他学校视作蓝本,并在浙江乃至全国中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开山之功。

  晚清新式学堂兴起,科举制度废除,养正书塾易名杭州府中学堂,后又在校名前冠以“官立”,杭四风骨初现峥嵘。这一时期的杭州府中学堂,成为全国教育界的热点,汇集了不少优秀的有识之士,也为浙江、全国中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堂求学风气十分浓厚,培养出姜立夫、陈达、徐志摩、郁达夫等一大批优秀人才。

  

  百川归流

  历史的洪流进入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全国学制大改革。1913年,学校更名“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著名教育家钱家治先后两度担任校长。几年后,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文化运动序幕,省立一中学生积极吸纳新思想、新文化,创办进步刊物《双十》,后改名为《浙江新潮》,其引发的大讨论解放了社会思想,继之而起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连绵不绝。

  1923年到1927年,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浙江省立女子中学校先后并入,省立一中创杭城男女同校之先,成为当时浙江规模最大的中学,教师中先后有马裕藻、钱玄同、沈士远、刘大白、罗友伦、李季谷这样的饱学之士,学校办学实力在全浙江首屈一指。

  

  救亡图存

  1929年5月17日,省立一中改制专办初中,并择址旧学使署原址另建新校舍(今杭四中吴山校区)。1933年8月,省立一中改名为“浙江省立杭州初级中学”,杭初成为浙江地区名校,被誉为“浙江第一”。让人惋惜的是,这个发展势头被日本侵华的炮火中断。1937年,杭初不得不与兄弟学校一道踏上西迁之路,7所学校组成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1939年初中部改组为浙江省立临时联合初级中学,杭初校长唐世芳任校长。

  国难当头,广大联初师生坚持“读书不忘抗日,求知为了救国”,并形成了爱国爱校、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碧湖精神。同时学校在省立中学考核中位列五所甲等之一,学校的体育、文艺、美术教育也都十分出色。

  

  杭四新生

  1949年5月杭州解放。省立杭初顺利被新生的人民政府接管。1954年学校改名杭州第一初级中学,被认定为浙江省重点中学。1955年,学校更名为杭州第四中学,并于当年7月恢复高中招生。四年后,学校再度被浙江省教育厅认定为重点中学,成为全省十六所重点中学之一。学校率先尝试连锁办学,解百姓之忧贯政府之意,先后承办江心岛中学,创办勇进中学。上世纪90年代,四中致力于基础德育模式探索,卓有成效,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单位。

  迈入21世纪,杭四中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发展为四中教育集团,成为杭州最早集团化办学的高中,并开创一校两区一部的大格局,与经开区(现钱塘新区)合作帮扶下沙中学、开办养正学校。2015年,学校被评为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

  

  万千桃李 无法割舍的四中情缘

  赫赫有名的他们 在母校学到了什么

  百廿悠悠岁月里,走出了马叙伦、徐志摩、郁达夫、金庸、黄亚洲、潘公凯等文化名流,也走出了姜立夫、沈志远、斯行建、丁舜年、吴自良、叶培建、孙优贤、蒋筑英等科学英才,以及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董强、无人深海探潜领军人物陶军、游泳奥运冠军罗雪娟等。

  今天,“杭四中”这三个沉甸甸的字,成为所有四中人共同的牵挂。他们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深藏着一段段和四中交织的人生,每个人心中都装满着一缕缕剪不断的情愫。透过校友们的回忆,每个年代的四中,那些流金的岁月也渐渐立体、丰满起来。

  

  孙优贤:严谨求实的作风在这里萌发

  “我1953年到杭初,隔了一年改叫杭一初,再过了一年叫杭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优贤笑说,自己读了三年初中,母校三易其名。

  孙优贤回忆,杭四中的老师很有名,比如有位教地理的沈老师,上课前在一块空黑板上很快就能画好一幅全国地图,学生们佩服不已;语文王老师知识渊博,他现在喜欢写文章也是受到了王老师影响。“杭四中不仅学风好,而且重视体育锻炼。”孙优贤说,每天早上都要组织晨练,连晚自习都有半小时活动时间,自己后来在浙大做体育部长,以及日后做科研,硬朗的身体都是在四中打下的底子。“我在四中过得很踏实,严谨求实的校风也为我奠定了整个人生的基础。”

  

  叶培建:航空航天之梦在这里启蒙

  “1957年,我小学毕业考入杭四中初中部,那时学校还是一所完中。”中科院院士叶培建说,小学到中学是一个跨越,杭四中给了他很好的教育,所以他只用了两年就完成了初中全部课程。

#p#分页标题#e#

  在叶培建的记忆里,四中的活动很丰富,伙食也很好,一个月9块5毛钱,就能吃得很丰盛。也是在初一那年,他在校园广播里得知了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国家很需要理工科人才,于是他便坚定了报效祖国的念头,直至后来成为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

  

  黄亚洲:写作热情在这里被彻底点燃

  “那条笔直的林荫道,那种像林荫道一样的清凉的读书氛围,那些琅琅书声里的老师的笑容,永远是我绵长的回忆……”在1967届校友黄亚洲的脑海里,四中是座移不走的学校,对于师恩他更是谨记于心。自己得了病在家休养,班主任周韵专程来看望,说:“我可不怕传染。”周老师发现黄亚洲的功课没有因病落下,亲切叮嘱:“病好了就来上学,学校怎么舍得留你一级呢?”

  也是在四中,黄亚洲的写作热情彻底被点燃,那时他就被称为“校园首席笔杆子”。一次他去广播站送稿子对学妹说:“写文章不靠写、要靠想,心到才能笔到,一旦思路形成就立刻下笔。”后来,这句话成为四中人文学追梦的启蒙金句。

  

  董强:独立自主的个性在这里养成

  “我到北大前,一直生活在杭州。杭四中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初高中都在这度过。”1983届校友、北大法语系主任董强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脸上写满美好。家住清河坊的他,课余生活最大的乐趣就是爬学校边上的城隍山。

  在四中求学的日子是快乐的,因为这里有全省最好的老师,张志珏、汤柏林、陆鉴三等任课老师,几十年后董强依然记忆犹新。随着清河坊的拆迁,董强就寄宿在了学校,这也培养了他独立自主的个性,每天早起他都在操场上跑步,这给了他强壮的体魄:“后来无论去北大读书执教,还是去法国,独立的性格和强壮的体魄都让我受益无穷。”

  

  吹响号角 新时代四中再出发

  集团化办学特色发展驶入快车道

  历经百廿年岁月,“养正”精神依然在四中人的血脉中流淌。养正文化、精神的深厚底蕴,给了四中人迎接新挑战和新机遇的底气。

  新世纪以来,学校由“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2004年,应社会发展之需,学校主体由西子湖滨吴山北麓搬迁到钱塘江畔下沙东区,开启一校两区集团化办学模式,学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特别是近十年来,在校长张伟韬和全体教师努力下,杭四中办学迈入了快车道: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省“千校结好”特色学校、市“人民满意学校”、市文明校园、市教科研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布满整整一面墙。

  随着新高考改革推进,杭四中勇立潮头把握时代机遇,研磨新课程、精细化过程管理,高考成绩始终保持高位增量。高考升学一本率从2012年的42%提高到2016年的80%,2017、2018年新高考一段线率近90%,一段线人数、上线率均跻身杭城前列。每年超过100人考入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及港澳台地区的一流学府深造,涌现出卢臻、俞昕雯、马珏等清华北大学子。

  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四中学子全貌。在张伟韬看来,四中人身上并不只有书卷气,更洋溢着满满的志趣。“有志趣的学霸”在四中校园里比比皆是,如学生张书晗和同学主编了一本《缘起丝路——我们的布拉格故事》,以少年视角表达了对“一带一路”的理解,前段时间小姑娘还获评2018年度全国“最美中学生”称号,这也是继2015年学生庞荻青获评后,四中学子再度获此殊荣。再比如学生庄逸,人称“庄三百”,选考三门满分的他编写了一本《高中数学学习参考》,成为不少学生数学学习的法宝。

  除了延续“严谨、求实”的校风,新时代的杭四中,作为省一级特色示范学校在特色发展上也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为积极顺应现代教育变革,杭四中积极构建养正课程体系,形成“文化养正”和“科技求真”两大办学特色,选修课程达200多门,其中省市级精品课程20多门,养正文化课程、合唱管乐课程、篮球竞技课程、无土栽培课程、职业技能课程等深受欢迎,助力学生全面有个性地发展。

  作为省体育艺术特色学校,杭四中的“莺之语”合唱团已成为全省校园合唱团标杆,荣获世界级奖项8项、全国级奖项20余次。学校交响管乐团参加了2017年管乐届“奥林匹克”大赛(WMC)并获金奖。自2007年以来,学校男女篮球队蝉联杭州市12连冠,近三年更是双双蝉联男女篮全省冠军。学校田径队连续两年拿下全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一名,并跻身全国八强。

  名校,不仅要立足本地,更要放眼世界。2013年,杭四中国际部建成招生,形成一校两区一部的办学新格局。经过几年努力,国际部已成为杭州市办学条件最好、办学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强、留学出口最广的高中中外合作项目之一,杭四中也因此成为杭城首批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本站编辑 贾晓芸摘编)

德迅网 » 见证了浙江中等教育变迁的杭四中 高举养正精神火炬 新时代高位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