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周延波的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实践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积极追寻并倡导充满人文精神教育是历代思想家、教育家所坚守的理念和追求的最高教育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西安思源学院的创办人周延波先生深知,大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承担着构建当代人文精神的重任。正是有了这种对教育的独到理解与目标追求,二十年来一直在西安思源学院的人文精神教育领域探索和实践,使思源学院的人文精神教育实践在民办高等教育界独具特色,历久而弥新。

  2019年4月29日,西安东郊白鹿原上,绵绵春雨润泽后的西安思源学院,草木葱茏,万物滴翠,焕发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三年前的这天,一代文学巨匠、西安思源学院人文精神的领路人陈忠实先生如白鹿仙逝。此时的思源校园,庄严而静谧,一场千人追思缅怀活动正在举行。屹立在校园中的白鹿书院和陈忠实文学馆,犹如两颗璀璨明珠散发出浓郁人文气息,让这所大学校园显得更为厚重与典雅。

  为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立根

  “西安思源学院能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陈忠实先生的支持与帮助。他让我们今天的步履走的更坚实,更有力,更有文化底蕴,更有人文情怀。先生的高尚品格和人文精神是力量源泉,着眼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民族文化自信,守住中国文化的根,加强人文情怀教育,塑造高尚的人文品格,推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是缅怀先生、纪念先生最好的方式。”追思会现场,西安思源学院创办人周延波先生感慨万千。


       周延波在“陈忠实三周年追思会”上深情缅怀陈忠实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生动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教育,是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对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他们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如果一个大学生在这个人生价值最容易形成的富有理想和激情的阶段,接受了优秀的人文精神教育,必将对其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回首西安思源学院发展的二十载,无论是校园人文形态的建设还是精神高地的打造,每一步都倾注着周延波先生对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关注与厚爱,体现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积极履行和实践习总书记的新时代教育理论的自觉性。以文化之力定兴校之根,正是周延波先生创办教育事业所孜孜以求的事业方向和奋斗之本。

  为大学人文精神聚力

  在被视为教师祖师爷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处处闪现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孔子把社会的芸芸众生都放到同一个起跑线上了,并且强调后天努力的结果,这一切均表现出了他对于人的尊重和关爱。孔子的教育思想,泽被后世,影响深远,且时至今日愈加有着现实意义。

  1992年,周延波先生在西安交大工作时,有一次去河南某中学招生(选拔优秀生报考交大)。工作之余,当地一名中学老师对他说:“你别光考虑尖子生,也为这些落榜生想想办法吧。”为了让更多的落榜生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周延波先生逐渐萌生了创办一所大学的想法。后经多方奔走,于1998年的7月1日,创办了西安思源学院并任院长。为了提升办学层次,优化办学条件,能使更多学生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一个机缘的巧合,周延波先生把“在西安东郊白鹿原上创办一所现代化大学”的意图告诉陈忠实先生想听听他的意见的时候,没想到立即得到陈忠实先生的肯定:“白鹿原近代史上一直是新式教育的诞生地,虽然还没有一所大学,但这个地方文化积淀深厚,是个办大学的好地方!”


           周延波与陈忠实共叙西安思源学院发展大计

  陈老先生一句质朴的激励,使周延波的创业激情再次迸发。2000年8月,经过10个月挥汗如雨地施工建设,西安思源学院一期工程在历史悠久的白鹿原土地上拔地而起。又经过十余年的奋斗,思源学院从建校前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奇迹般地发展到目前占地面积近1600亩、绿树环绕、花团锦簇、四季常绿的花园式校园,且实现了从自学考试到专科教育、从专科教育发展到本科教育,再到联合开展培养研究生教育的巨大跨越,目前全日制在校生人数达到17000余人。


             具有汉唐风格的西安思源学院正门

  从学校初具雏形到发展壮大,陈忠实先生始终是亲身见证者。“我那时竟然很激动,一时尚不敢估计这座古原破天荒建立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所带来的历史影响……”2012年,陈忠实先生在《愿白鹿长驻此原》中对西安思源学院选址在白鹿原做出这样的评判和预测。

  为大学人文精神造形

  马克思曾说: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充满着人文情怀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入学校人文精神理念,让师生得到身心的净化?”这是周延波常常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及绿化美化这些物化形态上,他精心谋划,使之大气而恢弘,幽雅而富含文化底蕴。

  学院依势而建,着力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人文环境。在一片翠绿之间,远望汉唐式楼宇参差叠嶂,景色神奇而瑰丽。近看亭阁美观,树木婆娑,绿草成茵,四季鲜花,雕塑精美……处处呈现出知识化、艺术化、人文化的气息。幽雅的环境,给师生提供了一片休憩与心灵栖息的净土。

  文化地标是体现一个学校人文精神的地理标志物。走进思源校园,信步徐前,自南至北建有点石成金广场、时光流水广场、开卷有益三大文化广场。其中,点石成金广场位于学校正门内,建于2000年6月,意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诠释了思源人所秉承的“有教无类”的人文精神内涵。时光流水广场位于主教学楼前,建于2005年8月,意涵“逝者如斯,时不我待”,表现了思源人所秉持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中国文化倡导的进取精神,引导学生珍惜青春大好时光,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中,“惜时胜惜金”啊!开卷有益广场位于学校图书馆楼前,建于2007年9月,意涵“开卷有益,学海无涯”,表达了思源人所秉持的至诚求真、真诚奉献、永不自满的人文精神。周延波和广大思源人以开拓千秋事业的胆识,教育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朝着更高、更新的目标不断迈进。

  “我们力求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蕴含有学校特有的人文精神理念,校园广场、图书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展示中心以及各类活动设施,都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周延波说。


                 点石成金广场


                 时光流水广场


                 开卷有益广场

  为大学人文精神铸魂

  校园文化不仅要有形,更应该具有魂魄。周延波先生以浓厚的人文情怀和发展远见,在校园文化标志物完备的基础上,开始打造这所大学的人文精神的魂魄所在。

  2005年6月28日,白鹿书院在西安思源学院宣告成立。她的诞生,不仅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保护中国悠久文化和厚重人文传统上的一次退耕还林式的有益尝试,被誉为中国现代四大书院之一,影响深远。一所民办高等院校,何以对办书院情有独钟,在当时,成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热议的话题。周延波为此作了清晰的诠释。他说:“陕西既是一个教育大省,也是一个盛产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的地方,在全国文学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城西安又是盛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古城,具有浓郁的文化和历史氛围,我们有责任让学生继承和光大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文化精神,培养和陶冶人文情怀。”在高校里建立文化书院,是高等院校开展中国传统人文思想教育的有益实践。白鹿书院不仅使学生及早及时地接受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教育和熏陶,最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使我们的当代大学生能真正具有中国优秀的人文品质,守住中国文化的根。


           从维熙、熊召政等著名作家做客白鹿书院

  周延波与文学大师陈忠实先生共建白鹿书院的成功范例,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他们振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鸿鹄之志和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的坚强信念,意义深远。在白鹿书院的基础上,周延波与陈忠实又共同创建了陈忠实文学馆。陈忠实文学馆是陈列陈忠实成长、成才,生活、创作以及有关文学作品和研究资料的展示馆。每年的新生入学教育期间,都要到陈忠实文学馆参观学习,领会文学大师的成长成才的坚定意志和不懈努力,理解和学习顺应时代要求为民鼓呼的家国情怀。


           西安思源学院优秀校友返校参观陈忠实文学馆

  白鹿书院和陈忠实文学馆的创立不仅成为西安思源学院的文化地标,而且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承继,这是周延波为建设现代大学文化体系,树立大学人文精神的一次有益的实践。

  “高校是文化精神传承的圣地,只有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正确回应时代的呼唤,才能保证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和优质性,才能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周延波说。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证明,凡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着人文情怀理念,以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为要务的教育活动,都是温馨融融且人才辈出的成功教育。西安思源学院作为一所年轻的民办本科高校,为学生健康成长所形成的一系列教育理念和固化的文化广场和教育基地建设,已经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校园人文精神景观,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树立起了夺人眼目、激人奋进的代表性作品。

  为大学人文精神凝心

  充满人文情怀的大学,人文教育是一幅立体的画面,是一曲和谐的乐章,是催人奋发的号角。坚守充满人文情怀的教育,让学生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和空间里,沐浴着人文情怀的光辉。学校举办的“白鹿雅集”“中国青年诗歌节”“白鹿大讲堂”“创新文化节”等文化活动,每次均会吸引省内外各界知名人士来到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文化交流。思源学子不仅领略了名流大家风采,更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从而获得对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重。


         陈忠实先生在西安思源学院白鹿雅集盛会上讲话


         陈忠实先生在西安思源学院白鹿大讲堂作讲座

  在大学人文教育推动下,思源的学生极具人文思想,他们的品位得到了提升,身心得到了愉悦,智慧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锻炼,精神世界得到了完善。2007届学生王苗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4年,怀揣着电影梦的王苗霞来到西安思源学院,走上了她的追梦之路。经过半年调研,她筹备拍摄她的第一部记录家乡陕北人文风俗的影片。当她带着忐忑心情找到周延波先生寻求学校支持时,没想到周延波听后当场给予批复,不仅批准假期,还拨付4万元资金用于影片拍摄。在周延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影片最终荣获香港国际华语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梦想从此变成了现实,她成功踏上了电影电视制作人之路。还有,2004届学生耿帅自幼酷爱文学,来到思源学院这座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更是让他的写作天分得以最好地发挥,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上海,今夜我带谁入眠》自在网上连载以来,获得很高的点击率,并被北京出版社选中,由该社出版发行。

  学校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但是教育的人文情怀则薪火永继,传承不息。看那舞台上翩若惊鸿的舞姿,那奔跑在田径场上的铿锵步伐,那大运会上奋力跃起的健儿,那埋头奋笔疾书的文学爱好者,那沉浸在画室的创作者,那笑靥盈腮的人群,都是对此作出的最好的诠释。

  大学人文精神促明德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二十年来,周延波先生和一群教育理念契合一致的教育者群体,在人文教育之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实践着。一路走来,步履稳重,从容淡定。在实现西安思源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中,周延波先生的大学人文教育实践得以充分体现,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许。在他的带领下,西安思源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创新能力培训示范单位”、“全国创建‘平安校园’示范学校”、“中国十大万人著名民办高校”、“陕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省级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等众多殊荣。这正是他培育和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上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回视来路,但见山环水复,那一处处旖旎的风景中,星星点点,闪烁着的是凝结思源创办者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汇聚情感与思想的浪花;向前瞻望,大学人文精神教育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坚信,秉持大学人文精神的周延波与全体思源人一定能够目光坚定,踏歌前行,在教育征途中铺筑一条充满人文精神的特色发展大道!

  

德迅网 » 周延波的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实践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