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守正创新,在古典意蕴中感悟现代进取

2016高考北京卷文科的试题于守正中创新,在巩固2015年命题长文的阅读及作文的选择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力求产生更富选拔意义与学生学习意义的新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试题结构稳定,在与2015年的试题结构基本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稳定中求变化,求新意。

例如微写作的三个题目都紧紧与考生的实际学习相关联。无论是给新入学的同学提建议,还是表达对家长QQ群的看法,以及描摹感悟“荷”,考查的都是考生熟悉中的陌生。平俗之见,似乎就在唇边,但人云亦云,自然无法获得高分。这与2015年相比,试题的贴合度更高了。两道大作文题,“‘老腔’,何以令人震撼”,议论文要求明确,在澎湃昂然的感性因素中追求深峻内在的理性思考。“神奇的书签”,考点明确,要求具体,将读书生活的考查指向细节,不轻泛,不做作,不卖弄。在读书的严正中,又由“神奇”产生巧妙的限定,要求考生在深入内在的读书中产生想象,将古雅的读书生活努力写出个性的趣味与俏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与文言文阅读、文学作品阅读相得益彰,构成有所创新的既现代前沿又沉稳厚重的命题深度与命题格局。

试题关注将科技创新与文化感悟关联起来,两相结合,表现中国人古典深情中的现代进取,气度宏迈,锐意昂昂。2016年的高考试题,实用类试题考查的核心内容是“大国利器”,强调科技创新,关注的是最新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关注国际竞争。试卷文言文阅读选择了管子的文章,突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中国古典谋略。而文学作品阅读则为《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在深沉厚重的文化体悟中,勃发考生内心深处的文化确认与理性回归。

三、将课内学习、经典阅读与高考试题积极勾联,浑然一体。

高考试题不仅具有选拔性功能,更重要的是将对今后学生的文学习产生重要的建构性意义。古诗鉴赏选择的是陆游的《西村》。诗歌清新明快,景致秀美柔和,心灵轻俏灵透。特别有特色的是第17题,将本诗的鉴赏与陆游的名篇《游山西村》关联起来,请考生“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游山西村》脍炙人口,考生很早就有接触。但考生“读过”、“知道”并不一定“深钻细研”,真正进入过诗句的内在脉理。这道题目将考生的未知与已知、范读与悟读、课内与课外、经典与别类巧妙沟通连接起来,既有助于对考生的选拔考查,又会对今后考生的语文学习产生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点评专家: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教研员 连中国)

多文本阅读

实用类多文本阅读坚持了能力立意与文化立意的导向,加强了信息综合性处理能力的考查,试题的测试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从测试材料看,试题以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和“彩虹鱼”号的研制及国际影响为素材,表现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发展与成果,体现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主题。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价值及其优势,世界各国对“蛟龙”号的关注与评论,与“蛟龙”号相比,“彩虹鱼”号的特点及价值。材料呼应了国家“双创”精神的提倡,反映了鲜明的时代风貌。试题的阅读和解答过程不仅可以加深考生对我国深海科技开发现状与未来发展远景的认识,更能增加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强化考生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意识,培养勇于担当的个人责任感。

从测试题目看,本大题着重考查考生的泛读能力,即在理解基础上,对文本信息的检索、筛选、比较、辨识以及运用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题目突出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第4题,要求考生利用文本信息,推断“蛟龙”号首次下潜到4000多米的时间,考生要从两则材料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出结论。又如第8题,要求考生结合三则材料,简要说明从“蛟龙”号到“彩虹鱼”号,我国载人深海潜水事业发展的特点。解答这道题,考生要检索、筛选三则材料中的相关信息,发现信息之间的联系并对其进行整合,从而完成题目。

总体来看,多文本阅读试题的测试功能更加清晰,指向更加明确。这些题目启示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对学生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快速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毕竟,阅读的目的性、准确性、迅捷性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

(点评专家: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员 计静晨)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考查取材于先秦散文《管子·轻重》,在选材上有所突破,强调中国文化的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文本内容是《管子》中讲述国与国之间“经济战”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的故事。试卷结构、题目数量、总体难度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巩固了高考改革的成果——强调文化立意与能力立意的结合,重视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思想性的体悟,引导考生进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现实意义。

第9、10、11题保持了以往以客观题型考查对文本内容(实词、虚词、句子)理解的方式,以及第12题的翻译,都体现出对考生文言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强调考生平时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积累。

第13、14题继续坚持强化阅读、注重实际运用、注重考生语文学习积累等基本命题思路不变。第13题,阅读文本讲述管子“不战而屈人之兵”谋略的故事,运用平时对熟语或成语的学习积累评价人物表现,是对考生文本阅读理解的综合能力考查。

第14题突出对信息筛选加工能力和认识水平的综合考查。考生要写出“管子谋略”对自己的启示,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层意思,读懂文本,还要进一步对文本内容有深入的思考,从古代与现实的联系角度,思考古代智慧对当代的启示: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离不开农耕,离不开自身力量的雄厚。考生要有自己的认识,并能立足当今,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这一题既立足文本,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展示考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对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有利于扭转当前文言文教学中“重言轻文”的偏向,加强对传统经典作品中思想元素的领悟,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认识、评价思想价值,引导教学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凸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点评专家: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 徐南南)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部分考查陆游的纪游诗《西村》。考生对陆游比较了解,文本难度较低。试题考查名家名作,不偏不怪,重点突出,结构和难度稳定,有些题目还呈现了新意。

首先,从命题的思路上,按照《考试说明》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评价鉴赏两方面命题。考生对此比较熟悉,容易消除做题的紧张感,便于上手。

#p#分页标题#e#

其次,从材料的选择上,基本遵循了考查传统名篇或者名家作品的路子,体现了对价值观的重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家是考生耳熟能详的名家,考生可以知人论世,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也达到了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尤其是主观题考查与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内容上的比较,其中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是对考生价值观的引领。

再次,从题型的设置上,基本按照2015年命题的思路进行。第一题考查诗歌内容,第二题考查诗歌手法,都是选择题,整体难度不大,也很好地考查了考生对古诗词的基本鉴赏能力。第三题为主观题,与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比较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与2015年的主观题命题方式基本一致,考生会感觉比较熟悉。第四题为默写,设置了6分古诗文默写,考查了《桃花源记》、《书愤》、《登高》等篇目,与去年比较,呈现出了新意。第一小题基本是记忆考查,与往年相似;第二小题需要考生通过理解《书愤》中“对抗金历史的回忆”才能找出答案;第三小题需要考生了解关于诗歌的文体知识,即律诗的对仗方面的知识,否则可能误写,这是今年诗歌命题明显有新意的地方,可以说是真正的理解性默写。

(点评专家: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级教师 涂 洁)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部分体现了“巩固”与“发展”的结合。

“巩固”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坚持文化与能力双重立意。选择的陈忠实散文《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后面的6道题从语言理解到评价鉴赏,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能力要求。而“白鹿原”“老腔”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选文上注重民族特色与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育德树人”的要求。

二是继续体现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即关注对鉴赏与分析能力的考查。第22、24题都涉及对文学作品手法的考查,体现了对文本文学特征的关注。

三是读写结合,即将散文阅读与作文关联起来。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的作文,和去年一样也是将散文阅读的文本当作作文命题的资源。

“发展”也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更加强调文本意识和深入阅读。如第19题,和去年的第20题一样考查词语理解,但今年考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更强调语境和文本意识。再比如第21题,要求分析作者对“老腔”认识的变化过程,需要考生深入阅读文本,找到作者的“认识”,并“由点而线”,梳理文章内在的脉络和作者的心路历程。

二是明显体现了文本的文学类特征,强化了对鉴赏与分析的考查。从试卷的整体设置看,命题显然强调区分不同文本的特点以及考查功能。多文本阅读更多强调对信息的筛选、整合与运用,体现文本的实用功能。散文阅读则强调文学鉴赏的基本要求。可以说,试卷是这些年来北京卷中鉴赏评价类试题比重最大的一次。

三是强调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写作的深度关联。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的写作强调写与读的高度结合,需要考生较多地关注散文文本,或者说,散文文本是作文的“例子”。

这三个方面的“巩固”是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的自然反映,是语文教学研究在高考中的自然体现。而所谓“发展”,实质是“完善”,是对语文教育既有改革成果的强化。如何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优化文学鉴赏的品质,如何落实深入阅读以及在阅读中发展思维的要求,是今后语文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点评专家: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 盛志武)

作文

作文题的选择性仍然是:微写作三选一,大作文二选一。题目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基础性。三道微写作题目分别考查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等基本的表达能力;大写作考查中学常练的两种基本文体:议论文、记叙文。微写作与大写作的题目要求都具体、清晰地体现了其基础性的要求。微写作题目的要求为:“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大作文题目的具体要求是:“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题目一),“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题目二)。这些要求都强调了写作表达的基本能力。

其次是指导性与导向性。题目①延续了2015年作文命题采用的“读写结合”形式,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新的尝试。在考查考生理解文本所记述的“老腔”演出“撼人胸腑”这一现象深层原因的基础上,产生观点,再由此“说开去”。这个题目既考查考生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也要求考生联系生活,表达自己对相关文化现象的思考与见解。这使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更有深度。

作文题目②要求考生叙写自己与“神奇的书签”为伴的故事,要求考生大胆发挥想象,并联系生活实际。这让考生在发挥想象力的同时表现创造能力,但又杜绝考生凭空无据的想象,强调想象的合理性。从积极的角度说,作文题目的表述内容与要求都对考生写作具有指导与引导意义。

两道作文题目分别考查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写作,每个题目的考查指向更明确清晰,也为不同考生发挥特长优势留有空间。

这些特点可以说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也蕴含着对教学的修正意义。

(点评专家: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 黄玉慧)

德迅网 » 守正创新,在古典意蕴中感悟现代进取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