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在沈阳举行,其审美影响历久弥新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郭子绪入展作品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聂成文入展作品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沈延毅入展作品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王贺良入展作品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孙德洲入展作品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李仲元入展作品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姚志忠(哲成)入展作品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董文入展作品

高澄鲜入展作品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徐炽入展作品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周铁衡入展作品 《郭沫若》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李世伟入展作品 《长沙橘洲》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毕来德入展作品 《百家争鸣》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朱成国入展作品 《下笔如有神》

  本报记者 凌 鹤

  核心提示

  1980年5月,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国展)在沈阳举行,是新中国书法界的第一次盛会,这次大展由辽宁省书协组织。在此基础上,第二年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国展)辽宁书法作品入展24件,篆刻9方,作品入展率居全国前列,奠定了书法大省的地位,其深入传统的审美标准始终引领书法发展。如今作为我国书法界四年一届、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全国书法篆刻展被誉为书法界的“奥林匹克”,是全国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学术交流圣殿。国展的每次举办都会引起书坛极大关注,对辽宁的影响更具历史与时代意义。

  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国展)在沈阳举行,对书法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一直贯穿在辽沈书法的行进历程中。周铁衡、沈延毅、杨仁恺、聂成文、李仲元、董文、王贺良、姚志忠、高澄鲜、王廷风、朱成国等具有影响力的名家位列当时的入展名单,与启功、沈尹默、舒同、林散之、赵朴初、沙孟海、潘天寿、沈鹏等共同谱写了新中国书法发展的崭新篇章。

  产生影响全国的书法家群体

  因为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奠定的基础,沈阳9位入展的中青年书法家于1982年7月在辽宁美术馆联袂推出展览,起名为“九畹书法展”。这9位书法家按姓氏笔画为序分别为:王贺良、孙德洲、李仲元、陈复澄、姚志忠、徐炽、聂成文、郭子绪、董文。九人的心声是:“我们以风格各异的作品在一起办的展览用屈原赋里‘九畹’一辞为题。这并非是以兰、蕙自喻,不过是借以表示在这块小小的园地里,有前辈们浇灌的心血,有我们追踪前贤的足迹、辛勤耕耘的汗水和艺术探讨的甘苦。经过二三十年的滋树,春温秋肃,雨润风抚,九畹之园竟也秀然花发。然而,书法之园千亩尚嫌不广,何况是九畹之地。展览之后,若能引出姹紫嫣红的繁花来,我们将感到极大的欣慰。流年似水而艺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展令“九畹”声名鹊起,并在岁月的前行中不断夯实艺术根基,不断求索创新,技道双修,与前辈书法家一道为地域及全国书法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九畹”以改革开放后在全国最早形成的书家群体而定格在中国书法史上。其学生群体不断扩大,成为书法力量的中坚,在传承弘扬中华国粹艺术的道路上成为一道闪亮的文化景观。

  夯实辽宁书法大省强省地位

  “九畹”的诞生为辽海乃至中国书坛吹进了一股强劲而新鲜的翰墨之风,迅速引起书界的广泛关注,“九畹”不仅富有文化渊源,呈现书卷气,更以文墨同辉的追求与实践形成流派,令书界振奋。

  王贺良的厚朴古拙、孙德洲的端庄健美、李仲元的清雅遒美、陈复澄的灵动别致、姚志忠的浑厚端丽、徐炽的丰富奇宕、聂成文的俊逸多姿、郭子绪的纯真曼妙、董文的儒雅华滋,各呈风貌,令书坛敬重。

  随着“九畹”在书坛影响的不断扩大,辽海地区的书法创作日益繁兴,并逐渐形成广泛的具有梯次特点的书法创作队伍。“九畹”诞生的第二年,辽宁书协又举办了“十五人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与中国历史博物馆分别举办了20人参加的“北园书法展”和“二十九人书法展”,许多书法家从这几次展览中脱颖而出。1984年,有46件辽宁书法家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书法篆刻展;1986年,有30余件辽宁书法家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均居全国前列,使辽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大省、强省。

  全省规模的经典临帖班坚持35年

  以深入传统、深入经典为宗旨的辽宁书法临帖班,从1985年起,已风雨无阻地连续举办35年。

  省书协副主席、秘书长李琳说:“临帖的道路是坚定的,而且要抓实、抓紧、抓好。临帖班在举办前都会进行细致周密的策划,针对现象和问题制定具体方法,以不同书体分班,指派优秀的、在全国兰亭及国展中获奖的中青年书家分别做指导教师,他们对古今书论、经典名帖沉浸很深,毫无保留,甚至是手把手地传授,教书法艺术,也展示了为人素养,教授如何做人。”

#p#分页标题#e#

  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胡崇炜说:“上世纪80年代辽宁书法以临帖崛起,成为与江苏、河南三足鼎立的全国书法大省。当时中国书法刚刚复兴,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是考验一个省书法能否兴盛的关键。历史关头,辽宁书法前辈毅然选择了学传统、办临帖班,充满智慧与远见。辽宁书协迭代,但临帖班一届没停,而且越办越大,效果越来越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临帖班,就没有辽宁书法的今天。”

  中国书协副主席、省书协名誉主席王丹说:“办临帖班,为全省的书法会员、书法爱好者提供最好的学习创作条件和服务,是扎根生活、服务人民的具体体现,踏踏实实做实事。临帖班的300余名学员由1/3全国会员、1/3全省会员、1/3非会员组成,既有创作骨干,又有新鲜血液。书法发展赶上了非常好的时代,中华文化复兴的大环境,书法人肩负着使命与责任。人才是书法艺术传承的根本。近些年辽宁在全国书法大展中的获奖人数逐年递增,摘金夺银。在全国奖项中脱颖而出也是对我们学传统,坚定临帖的肯定。临帖班滚雪球般教出了一批批新学生、好学生,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中。”

  中国书协顾问、省书协名誉主席聂成文说:“辽宁的临帖活动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84年,辽宁省书协针对当时辽宁书坛出现的学省内时人、面目雷同、格调不高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召开了一次书法创作会议。会上许多同志指出,学习省内时人,取法不高,势必造成书法水平的下滑,建议辽宁省书协采取有效措施,即向传统学习,来扭转这一局面,使辽宁书法建立在新的起点上。根据这一建议,辽宁省书协于1985年5月在辽阳举办了第一期临帖书法学习班。规模不大,有60余人参加。学习班以古代优秀碑帖为范本,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中讲评相结合的方法,规定在学习班上只准临帖,不准学时人,不准随便写,为期半个月。结束后,学员反响很好。为了检阅、巩固和扩展学习班成果,推动全省临帖活动的开展,同年9月,辽宁省书协又举办了‘辽宁省第一届临帖书法展’,一些有影响力的中年书家带头临帖,许多书法作者踊跃参加。虽然不少作品还显稚嫩,但境界却为之一新,让大家看到了辽宁书法的希望之光。从1985年至今,临帖班已经举办了35届,是提高水平、培养人才的好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辽宁的书法水平,使辽宁书坛涌现了很多优秀人才。临帖班孕育和开创了辽宁新的书风,占据了辽宁书坛的主导地位,使庸俗混乱的书风逐渐失去了市场。现在,临帖班已成为辽宁省书协的保留项目和看家本事,成为辽宁书法人才的摇篮。辽宁书法正是从临帖班出发,走向了新的天地。”

  艺术微论

  坚持经典临习是 书法创作的法宝

  凌 鹤

  书法艺术产生于汉字的演变发展,其源头是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无论书法艺术怎样创新,其根脉永不变。在对传统经典书法艺术的法度、技术、内涵的学习中,能够体会、领略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使命与分量,了解历史演变、文化交融、时代创新,于点画线条中赋予汉字艺术的生命力与审美,书法艺术更是中华哲学、文学、美学的凝聚,因此,书法家在经过多年的艺术锤炼后常常感叹,学无止境,越学越觉得自己水平能力有限,究其原因就是在对书法的追根溯源中,感受到悠远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穷其一生也学之不尽的宝库。从这个深层意义上讲,临习传统经典,是书法艺术的不二法宝。踏踏实实与古人对话,与经典为伴,多方修为,才会内生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创作出有根有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书法作品。

  辽宁省在深入传统,临习经典上走在全国前列。全省规模的书法临帖班从1985年起,一办35年。辽宁书法发展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说是一部壮阔的临帖史,经历了高峰期、瓶颈期、平稳期、再度上升期、新辉煌期。35年中不论怎样的状况,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创办临帖班的意志不曾动摇,行动一以贯之。书协主席更迭,但抓临帖、抓传统的宗旨从未改变。书协主席团形成了共识,并在信息时代改革创新办班模式,微信、APP、微博、智能技术不断运用,与时俱进,赋予临帖班时代生机与生生不息的活力。

  临帖班成为凝聚人才、学术交流、提高全省书法创作的最佳平台。老中青三代书法家互相学习、促进提高,并尽心尽力培养新人,传播弘扬书法艺术,使临帖班成为最被书法人看重、最踊跃参加的活动,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文化品牌

  深扎传统、与经典对话,在漫长的岁月里凝结成辽宁书法人的一种精神,以书法艺术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精神应长久地发扬下去。

德迅网 » 深入临习传统经典引领辽宁书法创作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