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海南省人艺话剧院总监邓菡彬:创作要回到“大海”

  文\海南日报记者 习霁鸿

  “海南是个很适合创作的地方。”12月8日晚,在话剧《大海》的演出现场,海南日报记者对该剧导演、海南大学教授、省人艺话剧院总监邓菡彬做了专访。

  见识过繁华的北上广,跨越过太平洋,邓菡彬却选择将根扎在海南。提及之前有人说“海南是文化的荒漠”的话题,邓菡彬迅速回应:“创作回到大海’,因为‘海’里什么都有。”

  《大海》、骑楼老街三部曲(包括《水巷口来客》《中山路夜雨》《得胜沙往事》)、《东坡的悠长假期》……容纳百川的海给了邓菡彬取之不尽的题材,也让他创作出了不少广受好评的本土题材话剧。邓菡彬把这个过程称为“捕鱼”。

  在“烹制”过程中,邓菡彬又加入了海南民歌、海南话等大量本土元素,突出了“海”的味道。在话剧《大海》中,演员就用海南话演唱了黎族民歌《久久不见久久见》,扮演黎族人的演员在演出中也仅以海南话同其他演员交流。

  “内地观众在听不懂的情况下仍可以曲尽其意,反而更具效果。”因为这股“海”的味道,著名编剧陈涣将邓菡彬创作的这类话剧称为“海派海口”话剧,他评价这是“比上海之海派更深邃的、朝向大南海的大海派。”

  尽管题材带着“海腥味儿”,邓菡彬却主张要“本土题材、世界表达”。什么是世界表达?“观众在看话剧的过程中,情感被激发出来,和演员产生了共情,这才是世界表达。”他用了一个例子来阐释:在排练话剧《水巷口来客》期间,邓菡彬邀请了娜塔莎老师到海南指导,演员们用汉语和夹杂着的海南话表演,不懂汉语的娜塔莎老师却表示完全看懂了,并给予了中肯的评价和指导。邓菡彬坚持:“话剧不是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而是要架起一座连接你我的桥梁。”

海南省人艺话剧院总监邓菡彬:创作要回到“大海”

德迅网 » 海南省人艺话剧院总监邓菡彬:创作要回到“大海”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