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八旬闽剧专家陈淑英出新作 为创作《闽韵芬芳》累到中风

陈淑英在家中整理《闽韵芬芳》一书的手稿。

陈淑英在家中整理《闽韵芬芳》一书的手稿。

  不会唱戏的她,却被称为闽剧“殿堂级”专家,有关她的个人传略被《中国戏曲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家名人录》等近50部辞典收录。

  她就是许多老福州人都熟悉的闽剧传人陈淑英。在闽剧繁盛期,她是见证者、记录者;在闽剧式微期,她是抢救者、挖掘者。

  80岁还在创作 为新作累到中风

  上周的一个午后,记者来到陈淑英家中。81岁的她,戴着老花镜,手捧还散发着油墨香的新书《闽韵芬芳》,开心地笑着,犹如一位母亲迎来新生的儿女。

  《闽韵芬芳》是陈淑英退休后出版的第六部专著,也是闽剧辞典《纵横捭阖皆文章》的续集,这部新作的出版可谓一波三折。

  当时已79岁的陈淑英,花了700多个日夜,对积累半个多世纪的闽剧珍贵音频和文字资料进行再“拾遗”,“磨”出26万字的新作,其中包括一些在我省戏曲艺术被疯狂摧残的年代里曾被大量消磁的闽剧艺术史料。在新作中,陈淑英对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闽剧名家代表性曲目和艺术特色如数家珍,她还再现了这些老艺术家台前幕后的小故事。

  为了赶在去年10月份让新书面世,80岁高龄的她,在国庆节期间连续7天彻夜忙碌,对稿件进行最后一遍梳理。没想到手头事情刚忙完,她就累倒了,因突然中风被送到医院抢救,新书出版暂时搁浅。

  出院后,她最大的牵挂还是新书的出版。这次是计划在今年春节出版,没想到新冠肺炎疫情来了,此事再度搁浅。直到最近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新书才终于面世。

  “闽剧还需要我,我还不能倒下”

  大病突袭让陈淑英足足住院了78天,中风还给她留下了偏瘫后遗症,左侧手、脚变得不听使唤,晚上起夜都需要旁人协助。大病初愈后,受疫情影响,陈淑英没有去医院,而是选择居家康复锻炼。

  “我早一日康复,闽剧原声碟就能早一日面世。”老人说,新书出版后,她一直想将书中提及的那些闽剧名家的唱腔唱段制成闽剧原声碟。用她的话说,叫“见其字后,还要闻其声”。

  “太苦了,不能自理的滋味太苦了!”老人坦言。但对于每日的康复功课,她都咬牙坚持着。每天早上,她都会用绷带把左手绑在上下肢康复训练仪上进行锻炼。一日三餐后,她还要拄拐在客厅走两三圈。

  “闽剧还需要我,我还不能倒下。”累了、难受了,陈淑英总是这样自我鼓劲。康复的路还很长,但令老人欣慰的是,原声碟的事近日已排上日程,正在逐步推进。

  她做了能做的 也做了想做的

  “闽剧是我的至爱,令我如痴如醉。”陈淑英说。

  她生长于梨园世家,父亲是闽剧武生泰斗陈春轩。1964年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她分配到福建省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戏曲编辑。在33年的工作中,她打造了多个闽剧节目“爆款”产品,创下万人同听一档电台闽剧节目的盛况,成为闽剧繁盛时期的见证者、记录者。

  退休后的25年,她依旧天天与闽剧做伴。因舍不得当年那些闽剧名家的唱腔、唱段随着电波消失,她出版了《闽剧唱腔讲座》《纵横捭阖皆文章》等6部专著、13套(155张、233小时)闽剧原声碟以及12本闽剧唱词,成为闽剧式微时期的抢救者、挖掘者。

  “我能做到的是有限的,我想做到的是无穷的,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我当尽力使有限向无穷延伸。”这是陈淑英最喜欢的名言。在抢救、保护和传承闽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她做了能做的,也做了想做的。这一切的动力,源自闽剧是她的至爱。(记者 雷岩平 见习记者 林雅/文 见习记者 林双伟/摄)

德迅网 » 八旬闽剧专家陈淑英出新作 为创作《闽韵芬芳》累到中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