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2021年全国乙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之我见

2021 年全国乙卷语文作文依旧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将作答要求与人生体验相结合,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在引导坚定文化自信、提升道德品质、厚植家国情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实现 " 以文化人 " 的目标。

从审题的角度看,作文分为材料语、提示语、要求语。

一、梳理材料语,走进传统文化语境,厘清概念关系。

材料语共 3 句话,分为现象和例证两个层次。第 1 句归纳出现象—— "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 ",第 2 句以扬雄关于 " 弓矢的 " 的设喻进行举证,其中 " 修身以为弓 " 中 " 弓 " 是喻体,意为 " 引弓练射 ",本体是 " 修身 "。修身是一个长期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是养成君子人格的必由之路,可视为实现理想的基础。" 矫思以为矢 " 中 " 矢 " 具有方向性,句意为 " 把矫正思想当作射箭 "。" 立义以为的 " 中 " 的 " 是 " 靶心 ",即 " 目标 ";汉儒扬雄所谓之 " 义 " 是儒家之 " 义 ",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是合乎正义或公益的行为。此句意为 " 把匡扶正义当作靶子 "。两句连在一起是说 " 根据靶心不断地矫正射箭的方向 ",由此可见," 靶心 " 的确立是前提。" 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意为 " 做好了一切准备以后再发射,那么只要发射一定会射中 "。这句自然衔接第 3 句,清晰地流露出命题人的出题思维," 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三句联系起来看,界定了本次写作的范畴,即对追求理想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及其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从材料语关于 " 历史人物名言评说 " 中,我们可以看到命题人的初衷,他们所创设的文化语境,是想引导考生充分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对理想实现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

二、揣摩提示语,走进当代文化语境,明确任务指令。

本次提示语的设置使写作触角展向多处,古今融通,激发理想追求的时代精神,进一步界定了写作范畴,即引发学生将体会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落实到真实情境中的语言表达,任务驱动具有严谨的逻辑性、高度的开放性和探究的科学性。

" 当代青年 ",提醒考生在确定立意时,必须站在特定的时代节点,对材料中 " 义 " 的概念结合历史、立足当下给与合理的阐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考生对 " 立义以为的 " 的理解要与时俱进。" 自身发展 ",引导考生须关注自我理想的追求,思考自身未来的发展。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就是启发考生要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家国复兴、时代发展赋予的使命责任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为家国为人民为人类的发展作贡献。这就是新时代青年的 " 靶心 "。命题取材与设计既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融相通,也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人才发展的要求。

提示语下达了明确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将对扬雄设喻的理解迁移到现实中来,充分考虑到当下生活情境,选择好自己的角色——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自身实际、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基础、目标、实践等进行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

三、遵循命题思路,强化写作任务分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 写作任务分析 " 不同于传统的 " 审题能力 ",准确说它应该是 " 审境 " 能力,即对 " 这一个 " 写作任务语境的分析、研判、把握、营造的能力。本次写作从传统文化语境到当下生活情境,考生要穿梭自如,发现彼此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且依据命题导向构设写作框架。比如考生可将追求理想的过程分成如下步骤:先将 " 义 " 作为确定的人生目标,继而不断地加强修养,奠定基础,同时要依据目标不断地矫正认识、端正思想,勤学苦练,讲究方法,日益精进。" 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 " 的合乎理性、合乎逻辑的解读,是本次考察考生思辨能力的关键。行文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审视他人践行理想、实现抱负的举例,一定要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不能只做他人前进路上的膜拜者、观礼者。

总之,本次命题加强了情境设计,对写作任务的分析从 " 审题能力 " 延展到 " 审境能力 ",要求考生针对具体或拟真的语境,写出符合语境要求、文体要求的文章。这种命题指向,不仅有利于助推育人方式改革,使新老高考顺利衔接,也体现了语文教学 " 教考统一 " 的愿景。

合肥市第一中学 汪梅林

德迅网 » 2021年全国乙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之我见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