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为什么新闻和写作值得做一辈子?

原创 金鹏Tunger 三尺Bmagazine 收录于话题#新闻奖1个

为什么新闻和写作值得做一辈子?

用这个马尔克斯式的标题,多少显得有些高调,但如果能激起人内心深处最纯粹的一点儿理想主义,还是可以高调一把。
几天前,美国国家科学作家协会(NASW)发布了今年的科学社会化新闻奖(Science in Society Awards)。这个新闻奖创建于1972年,每年颁发一次,主要针对科学进展及其社会影响方面的报道,在美国新闻界有着比较高的声誉。
按理说,一个细分领域的新闻奖,应该跟绝大多数人没有多大关系。但看了今年获奖的5件作品和记者背景,觉得还是有不少东西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可能很多人看完以后,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谁说新闻和写作没法干一辈子呢?
今年的奖项包括图书、科学报道、科学特写、长篇叙事和系列报道。这里先介绍下获奖作品和记者,后面再分享观察和感受。
图书奖/Books
作品:《一瓶谎言:仿制药繁荣的内幕》(Bottle of Lie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Generic Drug Boom)
作者:凯瑟琳·艾班(Katherine Eban)
出版社: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

为什么新闻和写作值得做一辈子?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面,慢性白血病患者吃不起正牌药,印度仿制药疗效相同而且价格低很多,让很患者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但在现实生活中,仿制药真的能替代正牌药吗?
2008年,记者凯瑟琳·艾班通过朋友接触到仿制药,听说有人吃了以后身体出现危险症状。她开始采访病人、举报者、医生和执法人员,调查这条灰色的产业链,期间还拿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数千页机密文件。
在长达十年的调查之后,2019年5月,作品《一瓶谎言》终于由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它掀开了仿制药全球产业链的骇人内幕,欺诈猖獗,伪造横行,处处充满丛林般的利益交换。不知情的病人服用这些药物,后果常常难以预料,有时甚至危及生命。
社会化科学新闻奖评委称赞了凯瑟琳·艾班娴熟的叙事技巧,说它读起来像惊悚片,“读过《一瓶谎言》之后,你永远不会再以过去的方式凝视药瓶”。这本书此前还曾入选《纽约时报》2019年最受关注的100本书,《连线》杂志12本必读的科学作品。
作者凯瑟琳·艾班是非常资深的调查记者和非虚构作家,有二十多年的调查报道经验。她毕业于布朗大学和牛津大学的英语文学专业,以及东英吉利大学的创意写作硕士,毕业后在《纽约时报》、《纽约观察家》、《纽约杂志》和美国广播公司做记者,后来给《名利场》和《财富》等杂志做自由撰稿人,专注伪劣药品、刑讯逼供以及枪支贩卖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现在,她跟丈夫和两个女儿,还有一条纽芬兰犬Romeo,生活在纽约的布鲁克林。
中文版《仿制药的真相》
译者高天羽
民主与建设出版
《一瓶谎言》是她的第二本书,第一本书出版于2005年,题目为《危险剂量:警察、造假人与美国毒品供应污染的真实故事》(Dangerous Doses: a True Story of Cops, Counterfeiters and the Contamination of America’s Drug Supply)。今年三月底,她开始报道新冠肺炎(Covid-19),已经写了12篇报道,发表在《名利场》、《时代周刊》和路透社。
科学报道奖/Science Reporting
作品:《烟头无处不在,禁止滤嘴是个可行的解决办法吗?》(Cigarette Butts Are Everywhere. Is Banning Filters a Viable Solution?)
记者:罗宾·卡兹米尔(Robin Kazmier)
机构:《奥杜邦杂志》(Audubon)

为什么新闻和写作值得做一辈子?

这篇报道发表在2019年3月7日的《奥杜邦杂志》,文章追踪了散落各处的沾满有毒化学物质的烟头对环境的影响。报道提出彻底禁止过滤嘴的可能性,并引用专家学者的声音来支撑这项提议,这些专家声音既涉及环境问题,也关乎公共健康。评委称,这篇报道读起来轻松有趣,还具有启发性。
作者罗宾·卡兹米尔,NOVA科普纪录片科学编辑,兼作自由撰稿人,有十年以上的报道经验,对所有科学话题感兴趣,尤其喜欢传染病、环境问题和拉丁美洲的故事,作品发表在《MIT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奥杜邦杂志》、《耶鲁气候通讯》(Yale Climate Connections)和《泰科时报》(The Tico Times)等媒体。
罗宾·卡兹米尔在佐治亚州出生长大,200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的人类学和地理学专业,后在哥斯达黎加生活过九年,先后在可可农场、培训机构和当地的《泰科时报》工作。2017年拿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写作硕士,目前居住在波士顿,工作语言为英语和西班牙语。
科学特写奖/Science Features
作品:《自白:心理学家已经证明警察的审问会让无辜者感到自责》(The Confession: A psychologist has shown how police questioning can get innocent people to condemn themselves)
记者:道格拉斯·斯塔尔(Douglas Starr)
机构:《科学》杂志(Science Magazine)
这篇报道发表在2019年6月14日的《科学》杂志,讲述约翰杰伊刑事司法学院心理学家苏·卡斯恩(Saul Kassin)的研究发现:标准的警察审讯技巧结合心理压力,会让一个无辜的人承认自己没有犯过的罪,进而推翻或者破坏可靠的证据,影响案件的侦破和法院的审判。评委们说,这个故事讲述了科学探索如何使现有的司法体系受到质疑。
作者道格拉斯·斯塔尔是非常资深的科学新闻记者,他做过野外生物学家、报社记者和波士顿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写过环境、医疗和科学进展方面的报道,还出版过两本非虚构著作,《小牧羊人杀手:一个真实的犯罪故事和法医学的诞生》(The Killer of Little Shepherds: A True Crime Story and the Birth of Forensic Science,2010),《血液:一部医药和商业史诗》(Blood: An Epic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Commerce,1998)。

为什么新闻和写作值得做一辈子?

#p#分页标题#e#

从波士顿大学新闻学院退休以后,他加入了退休再就业的队伍,但不是走穴演讲做顾问,而是提起笔重新做记者,为《纽约客》和《科学》等杂志撰稿。他教过的许多学生,现在是美国科学新闻领域的骨干,他现在得跟这些学生抢新闻拼选题。今年新冠肺炎(Covid-19)爆发以来,他为《科学》杂志写了6篇深度报道,经常在推特上转发并点评学生的报道作品。
长篇叙事奖/Longform Narratives
作品:《最后的百分之五》(The Final Five Percent)
记者:蒂姆·雷夸特(Tim Requarth)
机构:Longreads
这篇报道发布在2019年10月的Longreads,蒂姆·雷夸特讲述了他哥哥经历的一次摩托车灾难性事故及其后续影响。事故发生几个礼拜,哥哥开始慢慢康复,受损的脑功能也在恢复,但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报道融合了他哥哥在交通事故前后的生活,他们的兄弟关系和情谊,以及神经科学进展。评委们说,这篇稿子非常吸引人,第一段就抓住了读者,即探讨了脑受损带来的健康影响,还清晰细致地探讨了科学对人的影响。

为什么新闻和写作值得做一辈子?

蒂姆·雷夸斯是纽约大学科学与写作项目讲师,兼做自由撰稿人。他拥有哥伦比亚大学获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纽约大学和哥伦比耶大学担任讲师,还从事科学记者和学术写作顾问。他的学术论文发表在《神经元》(NEURON)和《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新闻报道发表在《纽约时报》、《国家》、《新共和国》、《外交政策》和《科学美国人》。
系列报道奖/Series
作品:《污染者天堂》
记者:特里斯坦·鲍里克(Tristan Baurick),琼·迈纳斯(Joan Meiners),克莱尔·珀尔曼(Claire Perlman),戈登·罗素(Gordon Russell),萨拉·斯内斯(Sara Sneath),马克·施莱夫斯坦(Mark Schleifstein),艾尔· 肖(Al Shaw),莉拉·尤恩斯(Lylla Younes)
机构:ProPublica,《皮卡尤恩时报》(The Times-Picayune),《新奥尔良倡导者》(The New Orleans Advocate)。

为什么新闻和写作值得做一辈子?

密西西流经巴吞鲁日到新奥尔良之间的地带,曾经哺育了美国密度最大的工业区,现在是一个癌症带(Cancer Alley)。三家媒体在2019年10月30日至12月27日发表的14篇报道,详细讲述了该地区如何改善污染排放,继而又再次恶化的过程,以及它如何持续影响贫穷的黑人社区。该系列报道用图表简单明了地展现了复杂的概念和内容。
评委们特别提到了《皮卡尤恩时报》和《新奥尔良倡导者》的资深环境记者马克·施莱夫斯坦(Mark Schleifstein),一位虔诚的犹太教徒,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1996年获得普利策公共服务奖,2006年获得普利策突发新闻奖。三十年前,他第一次和同事开始调查癌症带,至今仍在不遗余力地奔走。
接下来谈几点观察和感受:
获奖的记者,多数是自由撰稿人,就连三位最终评委也有两位(Emma Marris和Christopher Solomon)是自由撰稿人。其实不光这个奖,就连普利策新闻奖近年也出现了一些自由撰稿人,2018年获得普利策特稿奖的Rachel Kaadzi Ghansah,就是freelance。这也从侧面说明,自由撰稿人或者特约记者在美国新闻界的数量相当可观,也是多数媒体人离开机构以后的一条重要选择。
这次获奖的凯瑟琳·艾班和道格拉斯·斯塔尔的经历,也是媒体人离开机构以后延续新闻与写作职业的典型案例。在机构媒体做一些年,有些记者可能会出现迷茫,不想再做走马观花式的报道,而是围绕几个选题做透做深。这时候自由撰稿人就是个很好的选择,你可以持续写一个选题,然后供应不同的媒体;做到一定量以后,还可以出书或者做成其他形式的作品。
仿制药调查的选题,凯瑟琳·艾班先后做了十多年,许多内容曾发表在《自我》(Self Magazine)、《名利场》和《财富》杂志,最终出版图书,上电视,还参与一些论坛和演讲。说得直白一点,凯瑟琳·艾班几乎把这个选题吃干榨尽了。
获奖的记者,从业时间平均超过十年,获得系列报道的马克·施莱夫斯坦有三十多年报道经验,退休后再就业的道格拉斯·斯塔尔教授可能也有至少二十多年的经验,凯瑟琳·艾班也有十五年以上的报道经验。

为什么新闻和写作值得做一辈子?

马克·施莱夫斯坦
这是美国新闻人最让人敬佩的地方,也是美国新闻界每年都能出那么多优秀作品的原因,太多人把新闻和写作视作他们一生追求的事业。大学教授道格拉斯·斯塔尔退休以后,没有去做走穴,而是拿起笔杆子给《科学》杂志做记者。这种精神和实实在在的积累,可能正是美国新闻业的基石。
这一点跟中国有比较大的差异。大多数中国的记者干到第三年或者五年,就要考虑升职或者转行的问题;十年以上的记者,如果没有一官半职,每天还是在默默去调查做采访写稿子,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个卢瑟;二十年以上还是如此,多少有点像“怪物”了。不过,我们看到这个市场在慢慢变化,还是有同行将新闻和写作视为他们一生的追求,并且在一步一步实践。
如果你拿到一个重磅的选题或者材料,联合多家媒体操作系列报道,或许是个引爆的好办法。只有选题本身受到足够的关注,其中的记者和机构才能得到应有的东西。
除了这次获奖的《污染者天堂》,其实这两年出现了不少案例,比如近期曝光的FinCEN文件,国际调查记者联盟(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和BuzzFeed联合100多家媒体,系列报道发出后,几乎在全世界引起了关注,更多的媒体跟进报道。
(完)
原标题:《为什么新闻和写作值得做一辈子?》

德迅网 » 为什么新闻和写作值得做一辈子?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