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记四川巴中市恩阳区返乡创业人士陈龙:五旬“渔夫”回报乡邻奔富路


  站在恩阳区茶坝镇三石村的山上,放眼望去,一片片鱼塘如同镶嵌在谷地的宝石。这充满生机的鱼塘,就是恩阳区龙生绿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龙的“掘金场”。

  2013年,年近五旬、身家千万的陈龙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携一家老小回到家乡当起了“渔夫”,带领村民一起发展养鱼致富产业,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穷小子水上闯出一片天

  正月里来是新春。2月8日,寒意未消的早晨,湖面上的薄雾还没有散去,陈龙已经坐着渔船,在鱼塘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陈龙的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常常整天穿着捕鱼衣,就连春节不例外。

  “春节期间市场对鱼需求量特别大。”指着这片平坦开阔的水域,陈龙脸上满是自豪,“去年养鱼场产出四大家鱼26万斤左右,特种鱼6万多斤,加上今年春节,我的销售额达到了380万元。”

  年轻时候起,陈龙就对水产养殖情有独衷。多年前,还是个懵懂小伙子的陈龙,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关于甲鱼养殖的技术介绍,凭着一腔热情,他在老家池塘养起了甲鱼。然而,没有实际的养殖经验,不到一年时间,甲鱼养殖就血本无归,债台高筑的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到了江苏后,陈龙在一家养殖基地继续从事水产养殖,长期的务工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技术,并充分掌握了行业信息。除此之外,他还在江苏常州开办了一家大型砖瓦厂。在外漂泊二三十年,凭着吃苦耐劳的性格,陈龙的年收入达到了百万元。

  2013年,恩阳区一条鼓励在外游子返乡创业的信息,让陈龙毅然踏上了归乡的道路。“那时候恩阳新区刚刚成立,可以说是百业待兴,一想到我能再圆年轻时的梦想,心里就特别激动。”

  二次创业依然困难重重

  陈龙跟鱼打交道已经有20多年,然而创业之路依然困难重重。

  2013年,得知陈龙想回乡养鱼,家人纷纷反对。“这里干得好好的,为啥要回去?”“以前的经验教训还不够?搞啥产业不好,偏偏要搞水产养殖?”面对家人的不理解,陈龙解释道:“在外漂泊这么多年,终究要落叶归根,我想趁自己还有能力的时候,回家做点想做的事。”

  2014年3月,陈龙回乡租赁了三石村400多亩土地,建成8口鱼塘,搞起了生态鱼养殖,第一批5万多斤鱼苗在当年7月顺利投放,长势很好。“近几年养鱼市场行情很好,我们这里的自然条件不错,一年四季有水源保障,我在外闯荡这么多年,多少有点养殖技术,就想搞出点名堂来。”然而就在这年夏天,他满怀希望准备投放第二批鱼苗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冲毁了鱼塘,损失惨重。“一个池塘被全部冲垮,里面8000多斤鱼全部冲走了,经济损失达到10多万元。”陈龙说。

  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陈龙把每天的精力都泡在鱼塘里:随时观察天气,监测水温水情变化,对大小、品种不同的鱼类分塘生态放养,精心呵护着剩下的鱼苗。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陈龙的养殖场终于丰收了。2015年,养鱼场的产量达到了15万斤左右,总收入将近200万元。

  三石村的水质非常好,尝到甜头后,陈龙便琢磨着将这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折现”成兜里的票子。于是,他将村里的几条水源充足的河渠承包过来,通过清污疏通后新建了4口鱼塘,专门放养生态甲鱼、中华鲟、鲈鱼、鲑鱼等特种鱼类。“我对甲鱼养殖充满感情,希望有一天能将自己养殖的甲鱼注册品牌。”陈龙说。

  带领村民一起养殖致富

  2016年9月,在陈龙的努力下,恩阳区龙生绿缘专业合作社成立。“希望通过我的资金、养殖技术和销售渠道,带动乡亲一起干,大伙儿都来尝尝养鱼的‘甜头’。”谈起合作社的成立初衷,陈龙这样说道。

  2015年,在自家的养鱼场步入正轨后,陈龙开始引导当地及周边村社的农户发展生态养殖,在他的带动下,如今已有47户村民搞起了水产养殖,收入逐年增加。

  “我每次拿的鱼苗都有七八千斤,现在几个塘子里的鱼都长势不错,预计今年五月就能大量出售了,销路陈老板都找好了,我是一点都不愁。”恩阳区茶坝镇金鳌村的村民蒋辉明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成员。春节之前,他到陈龙的养鱼场领取了第三批鱼苗。蹲在自家鱼塘边,蒋明辉随手撒了把鱼饲料,看着水里翻腾的鱼儿,他眉开眼笑,“看看这些鱼儿长的多好!”

  除了水产养殖,陈龙还在鱼塘边的山坡上养殖了土鸡,种上了经济林。“我打算再把池塘周边的经济林和畜禽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把这一带打造成知名的绿色生态观光养殖场,开办特色农家乐,带动周边老百姓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人勤春来早。回头看三石村,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鱼塘里,一群群鱼儿快活的游来游去,山坡上三三两两的土鸡四处觅食,正是一派美好的田园风光。陈龙正细心规划着未来,他坚信,有梦,就会有更好的未来。(巴中日报)

德迅网 » 记四川巴中市恩阳区返乡创业人士陈龙:五旬“渔夫”回报乡邻奔富路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