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黑龙江省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盘活农村社区发展

  东北网5月6日讯(杨洋 记者 葛金鑫)6日,记者在省民政厅获悉,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怎样让寂静的村子“热”起来、“活”起来,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成为百姓关注的话题。

  2018年,黑龙江省以建立观察点的形式推进改革创新,分别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平盛街道高潮村、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泰来镇街基村、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双龙村、大庆市大同区林源镇长林村建立了“培育农村社区社会组织观察点”,摸索总结着符合龙江实际与特色的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模式。

  “希望社工”给留守老人带来新“希望”

  哈尔滨市平房区平盛街道高潮村,位于哈尔滨主城区边缘,村里四个自然屯——256人的王家屯,如今仅剩下105人生活, 90%的中青年在外打工。由于村里没有幼儿园和学校,这里甚至连留守儿童都很少,留守老人撑起了这个村的日常生活。

  2018年夏天,在民政部门的引导下,“希望社工”来到高潮村,在这里“扎根”,从村“机体”的毛细血管出发,从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入手,成立起老年人互助养老协会。从此以后,村子里的“笑声”便多了起来。

  “‘希望社工’的人啊,带着我们扭秧歌、演节目、剃头发,过节还组织大家伙一块包粽子、吃鸡蛋。乡亲们的日子一下就忙活起来!”说这话的,是高潮村马家沟屯老年人互助养老协会的会长叶亚琴。

  高珊便是叶亚琴口中的“希望社工”的一员,是社工“科班”出身的大学生。8年前,她从哈尔滨去了深圳,去年她辞去深圳的10万年薪,带着丰富的社区服务经验,回到了哈尔滨,成为黑龙江省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副总干事,一头扎进了平房区的社区事业中。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出“本土”社区社会组织

  2016年前,佳木斯市面临着“三个零”的困境:零社区社会组织、零社工组织、零枢纽型组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他们偏偏就摸索着建立起了市、区、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投入1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设了600平方米市级社会组织创业孵化基地,天琦救援、老年养护、益佳社工等15个社会组织入驻,极大地填补了社会组织结构空白,经过孵化,这些市级组织具备了涵盖面宽、专业性强、辐射范围广、内部治理结构科学的特点,成为社区服务的中坚力量。

  佳木斯市在前进区建设了300平方米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8家社会组织入驻。接着投入150万元,在东风区晓云社区、造纸社区建设了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孵化社区社会组织25家,培育2家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极大地激发了社区活力。

  同时还引导社区让渡空间给社会组织服务居民,试点社区将70%的办公空间让渡给社会组织,还开放周六时间为居民提供服务。

  黑龙江省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杨晓光表示:“目前,我们省四个观察点——高潮村、街基村、双龙村、长林村已有13个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在成长,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大。”

  “培训社区社会组织需要一个周期,但想要改变生活的氛围,想要让这种互爱互助、积极向上的精神深入人心,需要一些时间”。杨晓光如是说道,“农村的社区社会组织要想可持续的发展壮大,因地制宜又可以复制推广的思路与方法必不可少,只有能够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能够广泛动员村民参与其中的社会组织,才能黑土地上走得更远。

德迅网 » 黑龙江省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盘活农村社区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