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紫台研究员刘四明解读 黑洞照片由海量数据“拼”出

潜心研究黑洞20多年的紫台研究员刘四明解读

黑洞照片是海量数据“拼”出来的   

南报网讯 (记者 毛庆) 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刘四明潜心研究黑洞20多年,并做过多场关于黑洞的科普报告。他告诉记者,此前,科学家们证实黑洞的方式都是间接和推算。而此次获得黑洞的影像,是人类首次直接证实了黑洞的存在,无疑是一次极其重大的科学突破。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天文界就对黑洞的存在表现出极大的信心。上世纪90年代,中国天文学家也开始了对于黑洞的观测和研究。刘四明说,人们对于黑洞的认知,也在这近30年里不断变得完善、清晰。此次首次获得黑洞的照片,得益于多年来科学界的不懈积累,也归功于观测设备的提升。

刘四明介绍,严格意义上说,这次发布的黑洞照片不是“拍”出来的,而是从海量数据中拼接出来。因为要全球8个点同步观测,所以过去一年时间里,有效的观测可能也就数个星期。 

20多年来,刘四明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黑洞附近热气体的加热和辐射机制,作过《天文中的黑洞家族》等科普报告。“要对黑洞成像,就要知道黑洞附近热气体的加热和辐射机制。有关结果对于区分不同的黑洞成像模型至关重要。”刘四明介绍,黑洞虽然看不见,但科学家们一直笃定它的存在,原因就在于黑洞在把光和物质吸收的同时也会把周围的物质加热到极高的温度,这些高温物质可以发射电磁波,虽然这些辐射并不在可见光的频率范围内,却可以被射电望远镜观测到。科学家们利用这些电磁波的观测数据,结合多年来不断完善的黑洞理论模型,得到黑洞成像,“就好比我们闭上眼睛,通过用手摸,来判断一个物体的模样差不多。” 

德迅网 » 紫台研究员刘四明解读 黑洞照片由海量数据“拼”出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