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

从国际合作到灾害预测
  嘉宾:我们在国际合作方面有哪些重大的计划?
  叶叔华:一个是SKA计划,这是世界天文的一个合作项目,中国是争取者之一; 还有在光学方面大家都看到,欧洲要做42米的大光学望远镜,美国要做32米的大光学望远镜。我们国家也准备做一个30到50米的大光学望远镜,准备工作都在进行。
  至于空间计划,好几个大大小小的空间计划都在准备。比如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2008年,中、美、德、俄专家合作,在南极用长周期气球ATIC观测到电子能谱在300-800Gev间有“超”,与暗物质粒子模型预言(620 Gev)吻合,引起国际同行高度重视,目前正在推进该项卫星的国际合作计划。
  我们现在正好有机会可以推动应用卫星这项工作。以前我们的应用卫星多半是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还没有真正进入到重力卫星方面。重力卫星可以研究地球重力场的有关变化,而且能监测全球变化,比如对地震、海洋、冰川、气候都可以起作用。上海天文台之所以有这个机会,也与以往国际合作的工作有关。如果推动国内与国际合作,能在5年之内发射重力卫星的话,那就大大提升了我们的力量。我们尽快把这个项目推动起来,争取到2012年或2013年,使上海成为航天领域的一个重要基地。
  嘉宾:这次世博会也有一些国家展示了天文科技。我们与先进国家相比,尤其在天文卫星探测方面有没有差距呢?
  叶叔华:应该承认,空间观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你看,人家都在月球上行走了,我们才刚刚放一个到月球的飞船。但是,后来者往往可以居上,需要时间。所以特别希望我们的青少年朋友,能够立志于天文,因为天文的天空非常广阔,国家支持的财力也越来越大。
  现在我们国家不但要到月球上去,很快有到火星上去的计划,这个计划也在我们上海天文台筹措当中。大家以后看到星球一点都不奇怪,以后还有更多的小行星、金星。但是总的来说,我们还是要逐步往前走。
  嘉宾:最近我们都在关注全球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海啸等等。天文研究与预测灾害方面是否有联系?
  叶叔华:这个问题正好也跟上海天文台的工作有关。关于灾害,我就要讲地震了,最近地震很多。地震主要是地壳在动,地壳里边有断层,断层相互挤压、碰撞以后产生火山和地震。我们是第一个参与中国地壳运动研究的,画出了第一幅图像。根据这个图像可以看到,中国地壳运动是很激烈的,全球发生在大陆上的地震,比较强烈的6级以上,其中三分之一发生在中国境内,所以中国是受灾比较严重的地方。为什么呢?印度板块的印度大陆一直往北推进,把喜马拉雅山顶起来了,大家到西藏去看,当地的公路常常要返修。因为它的土壤其实是海底下的土壤,很松散的。尽管把它修好了,过两三年又坏了。喜马拉雅山8000多米,以前它在海底,是慢慢升上来的。为什么能升这么高?是印度板块插到底下去,硬把它顶上来了。
  在国际上合作的时候,我跟印度、澳大利亚的同行开玩笑说,你们没有地震,但是“制造”地震,把板块推到我们这里,东南亚和我们都受灾。讲得他们都不好意思,其实也不怪他们,不是他们的罪过。澳大利亚基本上没有地震,新西兰有很多地震;印度地震相对也不多的,它来顶我们,我们受到很大的灾难。

展望未来科技 科学看待世博
  听众:天文科技在现实生活中能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
  叶叔华:天文其实是很有用的,很多关系到人类未来。上海天文台参与地壳运动的观测,前十几年我带领了100多个各方面的同行,画出第一个中国地壳运动的图,现在这项工作已发展成为国家的一个监测网,确实对国家有用。
  对于地震,大家都责怪地震局没有事先预报。其实地震预报很难,这是地壳运动,它只能回答什么地方危险。有些地方地壳运动速度很快,所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很大,有些地方基本上不动,那个地方就是安全的。上海是比较安全的,所以大家不要太害怕。在我们近海有一些地震,陆地上的地震概率不大,整个东南面地震也不多。
  国际上让大家联合起来,在地形上选取一些基准站,研究地球表面上到底怎么动。上海天文台一直都被选取为基准站,我国以后起码要建3个这样的基准站,才能满足需要。关于其他卫星导航、定位、定规方面,我们都在参与。
  我们也用卫星数据研究海平面变化,比方说冰川溶化;最近还做了一些我国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分布研究,这些跟旱涝有关,应对自然灾害也大有用处。
  听众:您的演讲让我感觉到中国由大变强,我们为中国而自豪。我想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天文与国计民生有什么关系?
  叶叔华:你知道现在研究能源中的核能吗?核能源有两种,一种是把重的元素裂解,由重变成轻,有多余的重量变成能量放射出来。我们的核电站就是这样,把当中的能量放射出来,这是我们现在核电站都在用的。我国铀的含量很少,假定都用核电站的话,我们还要到国外进口原料;另外核电站的废料有很大的放射性,储存很困难,要影响到子孙后代。
  我们的登月计划既为找能源,也为找家园。今年我国即将发射“嫦娥二号”,再次探测月球,这次将会想办法分析月球表面的土壤。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是一种目前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所以探月也是为了寻找新能源。上海天文台正在建造65米射电望远镜,其一大任务就是为“嫦娥”今后的“奔月”,以及为更多深空探测提供定轨监测。人类登上月亮只是第一步,也许再过100代,人类要离开地球。新的家园在哪里?天文学家不断在太阳系中搜寻着适合人类“移民”的小行星——这些都是为人类将来的福祉在努力,也是天文上的贡献吧。
  听众:荷兰馆里涉及到天文科技,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您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来看世博会的话,有什么特别推荐?您认为怎么看世博会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叶叔华:荷兰在世界天文学是有名的,它最近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就是类似于太阳系的射电阵。粗看有点像奔跑着的运动员,很漂亮。我没有到荷兰馆去看,我猜想它会显示这个东西,这是最新的成果,还在建设中。
  世博给我们的启示是,将来的城市应该是一个充满绿色的、和谐美好的城市。怎样利用新的能源,降低我们对化学产品的依赖。比方建筑外边有很多垂直的绿化,就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大家都住过老房子,特别是茅草房,冬暖夏凉,虽然难看,也容易失火,但它对保温确实是很好的。
  大家去参观了世博会以后,就会看到以后的生活应该会怎么样,我们开的车不用汽油了,用核电了等等,都是体现着未来的低碳生活和科技发展。
    (通讯员 殷佩红 季俊辉 摄)

德迅网 » 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