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黑洞照片意外打开中国图片霸主经营黑洞

黑洞照片意外打开中国图片霸主经营黑洞

商报记者虞洪波综合报道

刷屏全世界的首张黑洞照片,一天后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席卷中国图片圈和版权界。

4月11日,国内图片版权库视觉中国(000681)网站卷入争议。因声明拥有黑洞照片的在华版权,这家老牌图片网站陷入一连串麻烦,共青团中央、海尔、360、新浪等多个机构和企业,均对视觉中国主张的相关图片版权表达不满。

●事发

一张照片引发舆情风波

4月11日中午,有网民发现,在视觉中国网站上,黑洞图片被列入视觉中国的“编辑图片”,并且标明:此图片是编辑图片,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致电或咨询客服代表。随后,视觉中国网创始人柴继军在微信朋友圈中表示,“黑洞”照片属于EventHorizonTelescope组织(EHT),视觉中国通过合作伙伴获得编辑类使用授权。相关质疑声开始出现,舆情热度开始升温。

15点后,共青团中央的微博“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使视觉中国舆情出现了第一个“高峰”。百度、360、海尔、苏宁、凤凰网等多家企业也发布类似微博,质疑视觉中国对这些公司的LOGO主张版权是否妥当。网民吐槽声不断。

11日18时至24时,此事件舆情热度始终保持在高位。11日夜,天津网信办连夜依法约谈视觉中国网站,国家版权局发布公告称“图片版权保护将纳入专项行动”等,使话题热度再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纷纷发声,深层次的讨论和反思增多。

大数据分析发现,在此次事件传播中,版权问题最受关注,另外因共青团中央的微博,“国旗”“国徽”也成为网民关注的热词。

谁的《黑洞》依旧没有说清楚

对于国徽、LOGO类图片引发的争议,4月11日晚间,视觉中国发布致歉声明:经网友举报的视觉中国网站关于国旗、国徽等不合规图片,经查该图片由视觉中国签约供稿人提供,视觉中国作为平台方负有审核不严的责任,为此深表歉意!我们已对不合规图片做了下线处理,并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持续性地加强审核,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不过,对于黑洞照片的版权情况,截至发稿,视觉中国并未作出其他声明,但已经在版权库中删除了这一照片。

北京国标律师事务所主任姚克枫也认为,首张黑洞照片的著作权属性应当让渡于社会公共利益,使用黑洞照片的社会公益性远远高于拍摄者的私有权利。从社会公众利益角度、反垄断角度以及非传统拍摄角度来看,首张黑洞照片不具有应获得保护的知识产权。

●起底

视觉中国生意模式屡遭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视觉中国第一次遭遇版权非议。在自媒体等图片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对视觉中国“天下苦之久矣”的指责一直不断。知名投资人、经纬创投(北京)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即经纬中国)创始人张颖直接炮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视觉中国的。”

经纬中国在2018年7月曾因图片版权问题,与视觉中国激烈交锋。张颖当时指出,视觉中国漫天开价索要几十万元人民币巨额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从该公司收入角度来看,据说‘战果颇丰’。侵权确实不应该,但这种漫天要价的商业模式更不应该,现在还变成了这家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

张颖的态度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的外界声音,认为视觉中国存在维权—诉讼—和解—签约的“勒索式商业模式”。

有媒体机构图片采购负责人透露,视觉中国一年3000余张图片使用权,优惠后价格在20万元左右,“价格有点贵,但由于它的图片库确实最大,没有太多其他选择。”

据悉,视觉中国2017年就研发了图像互联网版权保护平台“鹰眼”,自动处理约200万张/天以上的数据,能够追踪到公司拥有图片在网络上的使用情况,提供授权管理分析、在线侵权证据保全等一站式的版权保护服务。柴继军称,现在的图片使用场景大多数都是在线上,光靠人工发现侵权不太现实,所以开发了这套搜索系统,希望精准找到侵权主体,也希望树立图片内容行业的标准。

2017年,通过“鹰眼”系统,视觉中国发现的潜在客户数量比2016年同期有超过84%的增长,新增年度协议客户同比增长超过54%。

根据财报,视觉中国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2.2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核心业务“视觉内容与服务”营收5.7亿元,同比增长34%,占比总营收的82%。

视觉中国靠打版权官司发家

视觉中国股东柴继军,也是该公司实际控制人,目前持有视觉中国7.1%的股份,位列第四位。然而,记者通过查询启信宝(用于查询企业征信信息的公众号)发现,柴继军名下有一家名为(北京)图像技术有限公司的公司,视觉中国对其100%持股。

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14日,注册资本307.8818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柴继军。

记者发现,的立案信息高达4775条,开庭公告更为惊人,达到了1621条。

记者梳理启信宝的数据发现,在所有开庭公告中,公司作为原告,涉及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类案件,达到403条。占到总数的近25%。

然而,进一步查阅启信宝发现,作为法定代表人,柴继军还出现在25家公司的名单中。

再进行深层次挖掘,记者发现这25家公司中,有一家公司的涉案数量异常庞大。该公司名为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与该公司有关的裁判文书数量高达3952条。在3952件判决文书中,这家公司作为原告,与知识产权权属侵权纠纷有关的案件数量达到1633件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梳理启信宝数据发现,涉及案件中,有近20%的被告公司选择上诉。

大面积主动诉讼,只是柴继军的“图片帝国”中的一个缩影。作为曾经的摄影记者,视觉中国的创始人,似乎已经寻找到了一条特别的盈利模式。

为确保版权正规直接和图库公司签约

视觉中国的图片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世界图库巨头Getty的授权,一部分来自签约摄影师上传的独家或者多家图库共享图片,其中图片又分为创意类图片和编辑类图片。视觉中国创始人之一柴继军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视觉中国代理的图片中,来自Getty的创意图片占视觉中国创意类图片的60%,编辑类图片(即新闻图片)占比约为20%。”

“实际上,有时我们在网上搜的图片也不知道版权来自哪里,一个一个去找版权方也不现实,这时直接和视觉中国等图库签约就是很好的选择。”4月12日,一传媒公司版权部门负责人李雪(化名)对记者表示。

在李雪看来,为了方便图片搜索与确保版权正规,目前基本上所有传媒公司都会签约视觉中国、全景视觉、三家图片库公司中的一家。根据全景视觉在财报中披露的数据,在中国商业图片领域,目前视觉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50%,全景视觉为20%。而在新闻图片领域,新华社市场占有率为50%,视觉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30%,占比10%,全景视觉占比5%。

全景网络等网站也是图片“维权”大户

除了视觉中国,全景网络等网站也是图片“维权”大户。有人曾吐槽称,全景网络“套路自媒体”,对自媒体进行1万元一张的图片维权。

据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全景网络的开庭公告多达1870次,多为“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等。最晚的开庭日期,都已排到今年8月。

全景网络曾在2017年的年报中公开表示,为开展维权式营销组成新团队,比上年员工增加62人,导致人员、房屋租赁等营业总成本增加6.09%。

#p#分页标题#e#

全景网络当年员工总计才195人,维权营销团队人数就占这么大比例,难怪其在2017年报中公然称,新组建法务维权团队,拓展“维权式营销模式”,业务重心也同时发生转移。可见对这一新模式寄予厚望。“维权式营销模式”立刻带来丰厚的回报,其当年图片维权收入增加2100多万元。

河南一商人庆幸能省下29万元

4月11日一大早,河南平顶山人李晓刚收到了全景视觉的起诉书和法院传票。全景视觉认为,李晓刚有29张图片侵害了其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要求一张图片赔偿一万元。据李晓刚说,全平顶山被起诉的图片有1274张。

李晓刚是平顶山市腾鹰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注册资本1200万,经营范围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婚姻介绍服务等,有平顶山生活百科、腾鹰相亲等网站。

李晓刚告诉记者,全景视觉所诉的图片都是公司编辑很多年前写文章用的,“我查了他们列举的29张图,很多图他们就没有版权。他们就是搜集网上没版权的图片,然后集体诉讼,敲诈无知的自媒体。”

正当李晓刚考虑要不要协商解决时,视觉中国因“黑洞事件”遭全民diss(网络语言,不尊重、轻视之意),全景视觉也被波及。李晓刚意识到,“我运气貌似很好?29万不用赔了吗?赶上了全中国diss视觉中国跟全景视觉的车?”

李晓刚认为,全景视觉一定会撤诉,“不撤诉我会反诉,并且向公安报警敲诈勒索。”

●反应

视觉中国被多家基金痛下杀手

深夜道歉的视觉中国依旧难以平息众怒,4月12日(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不出意料全天封死跌停板,机构投资者也纷纷用脚投票,连夜祭出“下调估值”的利剑。

从12日晚间至13日,中银、交银施罗德、财通、博时等多家基金公司接连发布调整视觉中国估值的公告,最多下调至20.41元,相当于在4月12日收盘价25.20元基础上按照两个跌停板估值。

就是说,公募基金认为由于涨跌停板限制,12日跌停价格并不能反映黑洞照片版权问题给视觉中国带来的真实负面冲击,在当日一个跌停基础上,多家基金再补刀两个跌停,当日视觉中国在这些基金中的估值下降达三个跌停,从11日(周四)的28元收盘价估值,到12日的20.41元估值,一天估值下调达27%!

多家基金公司下调视觉中国估值

视觉中国引爆舆论危机之后,投资者在视觉中国的股吧里炸开了锅,从“2-3个跌停”,“至少7个跌停”,再到“10个跌停跑不了”,各种说法不一。作为买方机构投资者的公募基金给出了最新参考价。

12日晚间,中银基金公司在深交所发布基金估值调整提示公告称,自2019年4月12日起,对其管理的部分基金(ETF除外)所持有的股票视觉中国(000681)估值进行调整,估值价格调整为20.41元。

无独有偶,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也在13日对外发布所持股票估值调整的公告:管理的基金(不包括ETF)对所持有的视觉中国(股票代码:000681)股票自2019年4月12日起按照21.00元进行估值。除此之外,财通、博时基金公司也均对视觉中国给出20.41元的估值。

综合多只基金给出的估值,目前对视觉中国最多预估两个跌停板,即按照20.41元估值;也有不到两个跌停板,例如交银施罗德给出的预估价格21元。

去年底247只基金持股

48只系重仓

由于在细分行业处于龙头地位,去年底有不少基金持股了视觉中国,一些还是重仓持有。根据公募基金年报统计,去年底有247只各类基金持有视觉中国,合计持股市值为13180万股,按去年底收盘价计算,折合持仓市值达30.74亿元,两只基金持股超过千万股。其中,视觉中国现身48只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一些基金该股市值占净值比例较高,超过了5%,最高达8.74%。

从4月12日更新的基金最新净值数据看,一些去年底重仓视觉中国的基金单位净值跌幅明显较大,可能是受估值下调的影响,部分基金跌超2%。

需要说明的是,大部分基金采取分散持股策略,基金受冲击大小并不取决于绝对持股数,而是持股市值占净值比例大小,占比越大受到的冲击越大,占比小的受影响较小甚至可忽略不计。不过,现在时点距离去年年底已过4个多月,去年底持股比例较高,如果今年以来能及时减仓使持仓比例大幅下降,受到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单日市值蒸发20亿

四机构跌停板甩卖3500万元

视觉中国4月12日开盘毫无悬念封死跌停,以25.20元最新收盘价计算,单日市值蒸发20亿元,收盘封单金额高达12.5亿元,截至收盘,卖一盘后仍有近50万手卖单。

深交所公布的龙虎榜数据显示,4月12日龙虎榜资金净卖出视觉中国超3000万元,卖出前五席位合计净卖出3993.95万元,4家机构专用席位现身其卖出席位,合计净卖出3504.56万元。视觉中国12日成交额仅4194万元,可见当日成功出逃的资金以机构居多。

(信息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北京商报、中国基金报、新京报、成都商报、第一财经网(博客,微博))

■说开去

吐槽视觉中国莫要瞎起哄

从法律角度认识问题才是根本

5500万光年外的黑洞,意外打开了视觉中国这个中国图片霸主经营黑洞。

自媒体纷纷吐槽“苦视觉中国久矣”,还有舆论质疑:国旗、国徽的著作权也归视觉中国了吗?各大公司官微也来了一段集体大合唱:我家的东西,怎么成了视觉中国家的?

吐槽归吐槽。让我们就事论事,从法律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一问题。

第一种情况,《著作权》保护的对象是创新、创造性的劳动。视觉中国直接将他人的logo图案做了矢量图、打上水印,其中没有“创造性劳动”,当然不能享有著作权,视觉中国拿这个“盖戳卖钱”本身就是对著作权的侵权。

第二种情况,广义上的“二次拍摄”,一些官微编辑不理解:自己家的楼、自己家的产品被拍摄成图片之后,怎么成了人家的知识产权?难道不是应该对方给自己钱吗?其实,商品、大楼本身并不产生摄影作品的著作权,相反在拍摄过程中,摄影师是付出创新性劳动的,包括光线调整、明暗对比等,所以“二次拍摄”会产生著作权。

#p#分页标题#e#

那么,拍摄厂名、产品是不是侵犯了公司的商标权呢?著作权法和商标法保护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商标权保护的是商标的独占性,保证消费者能够避免混淆,法律禁止的商标侵权手段主要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拍摄带有商标的产品,并不侵犯商标权。相反,因为拍摄是创造性劳动,反而产生了著作权。

至于摄影作品和一些商品的外观专利的冲突,也是一个道理。一些公司官微吐槽“自己家的东西成了视觉中国家的”,恰恰说明自己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短板。

第三种情况,肖像权和摄影作品著作权之间的冲突。这次很多公众人物、明星站出来吐槽:自己在一些公开场合的照片被摄影师拍了之后,卖给了视觉中国,自己一分钱都拿不到。肖像权和著作权属竞合关系,搞活动让摄影师来拍照,如果不是事先说好著作权归属的话,那么照片著作权就是摄影师的。

但是,30年前的《民法通则》就明确规定:未经公民同意,禁止以营利为目的利用其肖像。所以,在这方面,视觉中国明显揣着明白装糊涂,打着著作权的旗号四处维权、诉讼,但是完全不顾被拍摄对象的肖像权的侵害问题。

第四种情况则是对著作权讨论进行“道德绑架”。有人翻出视觉中国图库一些英烈的照片质问:为什么用烈士生前照片卖钱?为什么花几百块钱就获得英烈的照片?……这就是通过绑架烈士搞诡辩术、搅浑水,本该正常认定的版权使用费,被偷换成了“拿烈士换钱”的道德污名化。其实,歌颂英烈、记录英烈事迹的图书、音像作品,在商店里销售一样是有价格的;“红歌”也一样有版权,商业使用一样要收费,是不是都要妖魔化成为“拿英烈换钱”?

尊重著作权,不意味要“尊重”视觉中国的经营方式;吐槽视觉中国,也不能损害来之不易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共识。

视觉中国的主要问题在于:一、以保护之名实施著作权侵权,掠他人之美,冒充著作权人实施欺骗、讹诈,比如,黑洞照片的著作权人已经开放版权,视觉中国却假模假式对外收费,事实上视觉中国将大量海外开放版权的照片“占为己有”;二、视觉中国搞碰瓷式的维权,动辄进行高价索赔,动辄要求签订包年合同,搞得媒体、自媒体战战兢兢,不敢配图。

从之前随便侵权、盗用图片,摄影师欲哭无泪,到如今全民吐槽视觉中国的“过激”经营方式,这说明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只是还得探索出著作权保护和传播的权利平衡点,这次讨论是一个好机会。据央视网

版权“黑洞”事件为何引爆网络

视觉中国做梦也想不到,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的出现,怎么就使其陷入了舆论旋涡。从宣布拿下黑洞照片版权引发纷争,到被网民发现包括中国国旗、国徽,部分知名企业logo、商标等在内的很多图片都被视觉中国“收入囊中”,视觉中国在舆论“黑洞”里越陷越深……

视觉中国版权“黑洞”事件为何引爆网络?

社会苦“版权碰瓷”久矣。此事件发生后,媒体、企业和网民爆料、吐槽不断。从“群起攻之”的态势来看,“苦视觉中国久矣”的情绪可能不是空穴来风。

视觉中国版权“黑洞”事件如此急速引爆网络的原因,除了国徽、国旗、伟人照片、大学校徽、企业logo等图片版权被其占为己有引发不满外,牵涉出的部分商业公司和机构以保护原创版权之名,大肆“碰瓷”敲诈谋取非法利益等也是重要原因。

正如媒体和网民指出的,一方面,以保护之名实施著作权侵权,掠他人之美,冒充著作权人实施欺骗、讹诈;另一方面,搞“碰瓷式”的维权,动辄进行高价索赔,动辄要求签订包年合同,搞得不少媒体、自媒体战战兢兢,不敢配图。

企业版权保护“打铁也需自身硬”。其实,不少人认为视觉中国在客观上推动了签约供稿人的权益保护,促进了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事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人对于版权保护的意识。但大家无奈的是,版权保护的,是不是真版权?版权保护者,是不是真合法?正如新华网评论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不能容忍打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旗号,反过来带头侵犯知识产权;我们不能容忍打着市场化商业化的旗号,却在过程中走上歧途,甚至违背法律,严重背离初衷。

版权到底是谁的?期待开启版权保护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得不承认,互联网挑战了既有的版权法则,“版权到底是谁的”成为一个全民性难题,“苦视觉中国久矣”与某些自媒体到处复制和洗稿并存。如果此事件引发全社会对此话题的讨论,推动“视觉中国”们更合规合法,用户更尊重版权,那倒可能会开启版权保护的正确“打开方式”。据新华社客户端

德迅网 » 黑洞照片意外打开中国图片霸主经营黑洞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