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为什么要进行太空探索(图)

为什么要进行太空探索(图)(图1)

刘慈欣 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著有《三体》三部曲等。


  ·序跋集· 人类把整个太阳系开拓为家园,拓展相当于十万个地球的生存空间,绝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

  为什么进行太空探索 刘慈欣/文

  远古的地球上,在闪电打击下的浑浊海洋中诞生了第一个可以自我复制的有机分子,然后经过30多亿年漫长而曲折的进化,地球上终于出现了第一个智慧文明。回首背后这条长得无法想象的路,我们自然感慨万千唏嘘不已,而现在已经是时候该问自己一句:走了30多亿年,我们到底干嘛来了?

  换句话说,人类应该建立起稍微远大一些的共同理想。这个理想是什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得到不同的启示,但有一个最大最明显的启示:可见的宇宙有150亿光年,可以到达的地方有200亿公里,而我们现在生活的范围只有2万公里,地球是一粒生机勃勃的尘埃,而它漂浮的这个广漠的空间却一直空荡荡的,就像一座摩天大楼中只有一个地下贮藏间的柜橱里住上了人。

  地球生态圈是一个不稳定的动态的封闭系统,且像生命体一样,寿命是有限的。我们觉察不出地球生态圈的衰老,是因为它太庞大了,它的寿命是以地质纪年来计算的,虽然漫长,但总有终结的时候。地球生态就像时间长河中的一个旋涡或一道孤立波,动态的平衡随时都会被打破,随时都可能发生巨变甚至崩溃。

  举一个例子:全球海平面上升或下降12米,对脆弱的现代人类社会都将是巨大的灾难。前者大家已经熟知,沿海城市和经济区将被淹没,向内陆迁移的大量人口将导致难以想象的社会动乱和经济崩溃;而海平面下降更为可怕,因为这种下降的惟一原因是全球气候变冷致使陆地冰川增加,在这种气候剧变情况下,全球的农业体系将完全崩溃,在达到新的稳定前,现有人口的三分之二可能死于饥饿。

  但人们很少想到,就在短短的两万年时间里,海平面高度的波动不是12米,而是120米,在两万年前的最后一个冰期,全球海平面比现在要低120米。

  所以,即使不用很长远的眼光看,地球也只是一个暂住的地方,人类的未来在太空中。

  我们应该重新认识航天探索的意义。它不仅仅能够更准确地预报天气、能有更多的通讯带宽、太空育种能使西红柿长得更大或更小……

  把全人类看做一个在时间长河中流浪的族群,在这数十亿人的漫长队伍中,可把人分成三类:最多的是在队伍中间的人,不考虑很多随大流而行,大队向哪走我就向哪走;另一部分人处于队伍的边缘,他们警惕地守卫着族群的安全,抵御着来自两侧茫茫荒野的威胁;还有极少的一批人,他们处于队伍的最前端,始终面对着前方从未有人涉足的地域,他们披荆斩棘,为身后的族群开拓着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这无疑是最伟大的事业,而航天就是这种事业。


  《太空将来时》正是一本让我们重新认识航天事业的书。本书的内容丰富,从太空城到行星探测,从空天飞机到太空电站,从航天食品到宇航心理,几乎涵盖了航天事业所有的领域,有着丰富和翔实的技术细节和巨大的信息量,用生动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人类航天事业的宏伟画卷。

  但本书最大的亮点还在于“将来时”。《太空将来时》告诉我们,人类把整个太阳系开拓为家园,拓展相当于十万个地球的生存空间,绝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梦想,而是在理论和技术上都可以实现的宏愿。这确实是最为激动人心的地方。

  (本文系作者为赵洋《太空将来时》一书所作的序言,本报有删节)

德迅网 » 为什么要进行太空探索(图)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