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太空探索是人类科学精神的永恒主题

  1月15日,在太空旅行了近7年、行程约40亿公里的“星尘”号飞船返回舱顺利降落在美国犹他州的预定地点,这是人类发射的飞行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按照计划,人类另一项重大的远距离太空探索行动也将于1月17日展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发射“新视野”号冥王星探测器,采集冥王星的大气、地理环境、温度等数据。这艘钢琴大小的探测器将是在距离地球40亿公里的太阳系边陲地带的“小冰球”——冥王星迎来的首位“人造访客”,预计“新视野”的整个行程将历时10年。

  事实上,就在我们热烈地谈论着刚刚归来的“星尘”,憧憬着“新视野”能有新发现的时候,在遥远的太阳系边缘还有两个孤独的旅行者,那就是美国的“旅行者”1号和2号飞船。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飞船目前已经飞行到距离太阳140亿公里的地方,根据传回的数据分析,它已经即将脱离太阳系,真正进入银河系的空间;从另一个方向飞向太阳系外的“旅行者”2号飞船也已经达到距离太阳100亿公里的地方。面对如此长时间、远距离的太空探索项目,也许有人会心存疑问:这是为了什么?它的意义何在呢?

  当人类尚在蒙昧阶段的时候,就对遥远的星空充满好奇与探索的欲望,对星空的观测与对岁时的观察,使天文学成为人类历史最悠久的学科之一。对神秘宇宙的体验、感悟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是人类文明、宗教、艺术和思想发展变革中的原发动力之一。一部人类思想史,与天文学有关的思想在其中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围绕天文学的探索之路充满了艰难与曲折,其中不乏为之付出血的代价的有识之士,布鲁诺就是我们熟知的代表人物。认识宇宙与认识人类自身一直是人类科学与人文精神永恒命题。随着天文学的不断发展、对宇宙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思想认识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提高了人类对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认识。正如“星尘”项目设计者邹哲博士所言,对“星尘”号带回的数百万彗星尘埃粒子的研究,可能把人们对彗星以及整个太阳系历史的认识向前推进一大步。在今天这个“去魅”的时代,对太空的探索无疑具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思想史意义。

  人类对遥远太空的不断研究、探索对天文学自身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已经过去的2005年,人类在太空探索活动中取得了一连串新的进步: “深度撞击”的完美亮相、“发现”号的安全返航、“神舟”六号的圆满成功、“金星快车”的顺利出发,这一切都令世人欣慰。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如此浩大的工程不是空中楼阁,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作后盾,更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没有基础科学、基础理论的支撑,就不可能出现上述激动人心的场面。无论是“星尘”、“新视野”还是“旅行者”,它们都肩负着天文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探索的重任。人生有涯、宇宙无限,对天文学的研究往往需要天文学家几代人的努力,如果错过了最佳的研究和观测时机,那么很可能要耽误几十甚至上百年。此次如果“新视野”不能如期出发去造访冥王星,那么下次合适的观测期则要等到二十三世纪。这也是天文学家未雨绸缪、只争朝夕的重要原因。

  任何一个天文学的探索项目,其背后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众多学科的科学家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它带动的绝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的进步,还对很多重要的应用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反映了工程技术和工艺水平的高下。因此,人们在看待一项太空探索项目的时候,也该以一种宏大的、系统的眼光,而不能单纯地看待眼前利益。事实上,目前正在进行的诸多探索项目,并非“劳民伤财”、花钱如水,而是充分考虑了效益观念和各国财力的承受能力。整个“星尘”项目总共才花了2亿多美元,“新视野”计划总的预算额也严格控制在4.88亿美元之内,其中还包括8000万美元的贮备预算。

  太空探索,自远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最大梦想,在这里,我们希望“新视野”能够如期出发,祝愿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旅行者”能够一路走好。


本栏目所刊稿件纯系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国际在线立场。
本稿件为国际在线专稿,媒体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

 

审稿:刘恩峰

德迅网 » 太空探索是人类科学精神的永恒主题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