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一年365天,他把公益事业干成了职业,主动设立爱心驿站、参与发起专业救援队、自费参加公益项目培训、捐助困难群众……17年来,他进校园、下乡村,开展避险救灾、安全救生公益讲座超过300次,提供志愿服务7000多小时,参加了56次应急救援。丽水里东泥石流救援、丽水苏村泥石流救援、兰溪水灾救援、走失孩童搜救……很少有人知道总是冲在前面的他是个癌症患者,更没有人知道他在参与多次救援时癌症已经复发。

他热爱生命,更热爱公益。他的脑子里总有许多公益点子,眼睛里总能看见需要帮助的人。他说自己一直有心理准备,迎接病魔的再次突袭,因此他更需争分夺秒、竭尽所能地去做自己喜欢的公益事业,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生命

他叫郑晓兵,一个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的硬汉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接到病危通知书,他还惦记着驿站的那盏灯

见到郑晓兵时,他正躺在医院肿瘤科的重症病房里,双眼紧闭,面色蜡黄,两颊凹陷。床头柜上放着一台破壁机和一个放着湿棉球的碗,这个曾一次次奔忙在救援现场的硬汉,如今已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进食饮水了。

病房里站着五六名亲友,异常安静,看着输液器中不断下坠的滴液,仿佛能听见时钟滴答滴答流逝的声音。就在几天前,第二封病危通知书来了,他们没有瞒着郑晓兵。2017年,郑晓兵原发性残胃癌复发,经过手术、化疗、细胞免疫治疗,病情仍未得到控制。癌细胞已在其腹腔发生多发性淋巴结转移。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妻子徐蓓军说,丈夫的体重从70多公斤降到了不到50公斤。他的肚子胀得像怀胎足月的孕妇,痛起来就像有人在撕扯他的肉,不亚于分娩的阵痛。不同的是,阵痛总有结束的时候,而他的病痛每天可持续24个小时。令医护人员敬佩的是,郑晓兵从来不喊疼。

“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他会哼两声,是很克制的,他不想影响其他病友,也不想让家人难受。”徐蓓军说,丈夫就是这样的硬汉,救援再辛苦,没听过他回来喊一声累;生病入院一年多,没见过他愁眉苦脸。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在郑晓兵交代的身后事里,除了家人,爱心驿站是最高频的一个词。“驿站一定要有人在”“水壶里的水每天要换”“医院里不来没事,驿站的卫生别忘了打扫”“晚上10点前别关灯”……连喝水都费劲的郑晓兵每天都要这样交代妻子好几遍。

就在我们压低嗓门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他的声音:“谢谢你们来看我,我正好也想聊聊驿站的事。”疼痛让他很难入睡,闭眼躺着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参与过的公益项目:民安救援队和金东跑友团,他不担心,它们都有热心人在组织运营。他最牵挂的就是艾青公园爱心驿站,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说驿站就是自己的第三个孩子。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金华的绿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三江六岸风景宜人,经常有骑友在绿道上穿梭。郑晓兵也曾是其中一员。2014年,骑游大军里的他发现,江岸风景虽美,却无处休憩;下雨了,无处躲雨;口渴了,只能忍着;爆胎了,更没地方修。如果,绿道边的公园里有一个驿站该有多好啊。当时,艾青公园里草木茂盛,周围的小区入住率还不高,郑晓兵想,驿站的灯亮起来,夜间散步的人也会感到安全而温暖。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说干就干,他开始物色场地。当时,艾青文化公园里有一间空屋,离义乌江边的绿道近,且尚未投入使用。郑晓兵找到公园的主管单位——金东新区重点办,表达了想用小屋建爱心驿站的想法,得到了支持。他又找到共青团金华市委,对方也同意给予指导。

场地有了,郑晓兵的干劲更足了。2015年,他自讨腰包搞装修,从二手市场淘来桌椅,网购沙发,添置空调、冰柜、消毒柜,投入了十几万元。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忙前忙后几个月后,爱心驿站落成了。市民可以来躲雨、充电、看书、喝菊花茶。冬日里,环卫工人可以来喝姜汤。这里还有应急药品,提供修车服务。这些全都是免费的。

即便如此,路过的人还是心存怀疑:免费服务的背后,有没有营利的心机?泡好的菊花茶,没有一个人来喝,每天都整缸整缸地倒掉。

#p#分页标题#e#

整整一个月过去了,爱心驿站的服务还没有落到实处。郑晓兵索性做了块牌子竖在门口,上面醒目地写着:“艾青公园驿站免费供应菊花茶。”不管有没有人来,他都坚持每天消毒茶缸、杯具,泡好新鲜的菊花茶,每天上午9点开门,晚上10点关灯。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爱心驿站每天提供服务的时间不低于10个小时。驿站请不起服务员,郑晓兵和志愿者每天坐在门口,随时准备为路人服务。玩累的孩子们跑来倒水,看着那种一饮而尽的痛快,他心里美滋滋的。散步的老人路过这里,坐下歇息时,听到爱心驿站的介绍,对他说:“小伙子,谢谢你。”他心里暖洋洋的:“不需要说谢谢,你们常来坐坐,就是对驿站的认可。我们一起把温暖传递出去。”

渐渐地,每天一缸菊花茶不够喝了。郑晓兵又有了新的想法:人气旺了,氛围还要提升。他又买来投影设备,在驿站门口播放动画片,吸引孩子们来此驻足。后来,驿站里又多了个漂流书柜,只要想看书的人,都可以把上面的书带走。紧接着,爱心雨伞也有了。来驿站躲雨的人可以撑回家,下次来的时候,再送回来。驿站里还有成套的救援工具。2016年3月25日,一男子为救落水爱犬在义乌江里遇险,正是驿站志愿者抛出救生圈帮助他平安上岸的。

驿站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累计服务时间已超过1.5万个小时,受益者超过3.5万人次。郑晓兵满心欢喜地看着这里变成了自己想象中的模样:温暖从这里传递,信义在这里壮大。没有人登记和管理的图书和雨伞,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多了起来。

2015年,艾青公园驿站获得浙江省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奖。时任金东区副区长王建中见到郑晓兵时,笑了:“你知道吗,同意你建驿站后,我其实心里并不踏实,就怕你打着公益的旗号搞经营。现在,我总算放心了。”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艾青公园驿站建成以来,没有让政府补贴一分钱,郑晓兵用志愿服务和低价商业经营“造血”,让这个非营利性便民场所顺利运行了4年多。这里也有饮料,价格跟超市一样,有人买的时候,他一定会多说一句:“门口有免费的菊花茶。”他每天都要清楚地记下台账,这些商业经营能够产生一些利润,台账可以说明它们都被用在了公益事业中。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入院后,郑晓兵每天不忘交待妻子和母亲到驿站去开门、关灯。一个月前,他感觉身体稍好,特意回了趟驿站。洗杯子、擦消毒柜,还修了一辆自行车……一到驿站,他就停不下来。即便现在只能躺在病床上,他的脑子里还想着驿站的未来:“三江六岸再多设几个爱心驿站就好了,最好各具特色。它们体量不大,作用却不小,可以在城市里传递信义和美、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只要还能站起来,我还想再参加一次救援”

更多的人认识郑晓兵,是因为他的救援工作。

浙江民安救援队金华大队成立于2015年,从一开始,郑晓兵就是其中的一员。徐蓓军已经习惯于睡梦中被急促的电话铃惊醒,电话里传来的险情催促着郑晓兵迅速出发。几年下来,夫妻俩已经形成了默契。一接到救援电话,郑晓兵就去穿救援服,徐蓓军则帮忙整理他的工具包。不到5分钟,郑晓兵就已坐上他那辆厢式面包车扬长而去,这一走往往就是好几天。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我们是民间救援机构,队员们都是义务付出。但是他好像把救援当成一种使命,从不推辞,出勤率特别高。无论救援现场的环境如何,他都坚持认真地完成分配到的任务。”浙江民安救援队金华大队秘书长倪铁坚说,直到2017年郑晓兵病重住院,他才知道这个救援队里的积极分子原来一直在带病工作。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很多人像倪铁坚一样钦佩郑晓兵是条硬汉。郑晓兵却摇摇头。他说自己是从鬼门关上闯回来的人,懂得生命的宝贵后,更想尽最大的努力去拯救生命。“我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能多做一些,是我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2015年11月13日22点50分,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突发山体滑坡。30余万立方米的泥石倾泻而下,建在山脚的27户房屋被埋,21户房屋进水,山体滑坡一直延伸到金丽温高速公路边……次日凌晨,郑晓兵接到通知,迅速赶到了集合地。

#p#分页标题#e#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灾害现场的情况比想象中更严重,滑坡体有十几个篮球场这么大,滑下的泥石已堆起了4米多高。救援队员们只能借助生命探测仪搜寻生命信号。好不容易在一处被冲毁的房屋里发现了希望,还来不及兴奋,就陷入了深深的无奈。

“下面压着人,不能用机器挖掘,我们只能用手和铁锹不停地挖。”郑晓兵回忆,他们好不容易往下挖了2米左右,发现下面竟然是一块巨石,靠人力根本抬不动。眼看生命探测仪上信号越来越弱,大家的心情用“沮丧”二字已无法概括。但是,救援工作不能停,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有生命迹象的地方会不会出现奇迹。

不知道太阳何时升起,又在何时落下,郑晓兵只记得那一天的一次次失望。“有人问我去那样的环境下救援怕不怕,毕竟泥石流随时可能再来,现场还有二次灾害。其实,我在那里真的没想过这些,因为一直都在害怕生命探测仪上消失的信号,害怕那种无能为力的愧疚感。”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2002年患癌手术以来,郑晓兵一直在吃中药治疗。外出救援的时候,中药是没法吃的,就连吃饭也基本上赶不上饭点。别人眼中的他,健康而阳光。他却一直有心理准备:病情可能随时复发,他要与时间赛跑。他在两年内参加了56次救援,平均一个月要参加两次。他说,只要能派得上用场,他就心满意足了。

2017年2月16日,浦江传来救援请求:大畈乡建光村3名儿童外出玩耍后失联!当地公安、消防等多方力量紧急搜寻,150多支救援队在村子周边11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搜索了近72个小时。郑晓兵和队友也在其中,他们在涵洞、桥墩、山地进行了地毯式搜索。

“搜救现场非常紧张,最后孩子找到了,大家都欢欣鼓舞。那是一次非常正能量的搜救。”郑晓兵想到了自己的大儿子凯凯,从小跟着自己,骑车、爬山、跑步,凯凯的方向感和生存能力不错。要是碰到同样的情况,凯凯应该没问题。小儿子睿睿才3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希望他以后也能和哥哥一样……

一回到家,郑晓兵就累倒在床上,徐蓓军只听到他咕哝了一句“孩子找到了,再辛苦都值得了”。找孩子的时候,饭又没有按时吃。已经被切除1/4的胃隐隐作痛,还好工具包里塞了胃药。疼痛缓解了些,没过多久又再次袭来,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腹部也肿胀得厉害。

2017年4月,郑晓兵去了趟医院,带回来的是个坏消息:原发性残胃癌复发,癌细胞已转移到了腹腔。医生问他:“你这种情况,应该痛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吧,怎么到现在才来看呢?”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2017年6月25日20时15分,兰溪市兰江洪峰水位达32.04米,是1955年以来钱塘江流域发生的最大洪水。接到救援队的电话,郑晓兵二话没说就响应了。徐蓓军很担心,却也没有阻拦,她了解丈夫。他把救援当成使命,使命未达,怕是连觉也睡不着了。尤其是这次行动涉及水面救援,是郑晓兵最擅长的领域。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第二天一早,郑晓兵和队友就带着冲锋舟、救生衣、救生圈、救援绳索赶到了兰溪市云山街道吴村,抢建临时堤坝,抵御洪水。他们扛着二三十公斤的沙包来回奔跑,一个浪头打来,水位一下子从膝盖下面涨到了胸口处……堤坝刚修好,得知城区沿江的解放路受淹,他们又马不停蹄前往支援。紧接着,位于G60高速与兰溪互通交叉口的联丰村传来险情,郑晓兵他们又赶过去转移受困群众。他和队友一起将受困群众举过肩膀,把他们抬到安全地带。一天时间,他们安全转移了300多名群众。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累了倒地就睡,饿了就吃点包里的干粮,洪水中,郑晓兵不断挑战着体能极限。妻子给他发消息嘘寒问暖,他还反过来安慰对方:“我不累,趁现在还有力气,我得和时间赛跑。多救几个人,才不辜负老天让我多活这几年。”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p#分页标题#e#

那是郑晓兵最后一次参加救援行动。一个月后,他就被推进了手术室。如今,躺在病床上的他,想起参与救援的场景还是很激动。“赶时间好难啊。你看,我现在躺在这里,想赶也没法赶。只要能站起来,我还想再去参加一次救援……这种有心无力的痛苦,比生病更难受。”

两度抗癌,徐蓓军从未见丈夫落泪。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她分明看到他眼中泛起的泪花。

如果生命不够长,就把它拓宽

第一次被确诊癌症的时候,郑晓兵29岁,才刚刚结婚。医生告诉他,可能还能活2年。在同事们的帮助下,他交了近30万元医疗费,接受了手术。两年的休养后,他觉得自己身体并不比普通人弱,就开始了新的人生挑战。他骑车、跑步、游泳,抱着锻炼身体的初心,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好。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他建立自行车俱乐部,不仅带着骑友们休闲健身,还关心自行车赛事的发展和骑行绿道的建设。在市体育局体育产业指导中心主任、市自行车协会主席钱宏芳的印象里,郑晓兵是个做事靠谱的人。我市举行的全省自行车公开赛、山地车公开赛等近20项市级以上的自行车赛事,金东区、金西等地骑行绿道的建成,背后都有郑晓兵忙碌的身影。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从场地勘察到赛事保障,只要交给他的事,他都能认真负责地干好,还帮助其他岗位查漏补缺、组织协调。他做起事来,废寝忘食是常态。”2015年浙江省自行车公开赛在东阳市东白山风景区举行。钱宏芳清楚地记得,为了落实办赛,郑晓兵赛前驾车勘察、论证了7次。2016年,磐安县双峰乡举行首届自行车山地越野赛,协助办赛的他驾车去了现场9次。“他就是这么一个认真严谨,一心想把事情做好的人。”

艾青公园驿站开办后,聚集了一批热爱运动的跑友,郑晓兵也积极地跑了起来,组织了驿站跑团。跑团成员一度多达300多人,每周三是他们的活动日。郑晓兵就像是跑友们的大哥,细心地照顾着大家。他为新成员矫正姿势、制订计划。为了鼓励大家坚持锻炼,他一边跑,一边举着相机拍个不停。群里几乎每个跑友都获赠过他拍的照片。那些定期参加活动的跑友,生日都会收到他及时的祝福。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郑晓兵说,从驿站出发往东跑,经过康济桥到对岸,沿江堤跑到东关大桥,过桥后,再沿江堤跑回驿站,正好是5.20公里。这是金东跑友的最喜欢的路线之一,如今是浙中绿道样板道。其间,艾青公园驿站既是休闲驿站,也是心灵驿站。“跑累了,可以到驿站休息;心累了,可以到驿站静静。”跑友汪敏华说,大家喜欢在这里聊天,也常在这里进行头脑风暴,许多金华人熟知的毅行方案、活动预案、赛事策划都是在这个驿站里形成雏形的。

1公里,5公里,10公里,21公里,42公里……跑着跑着,郑晓兵跑进了马拉松的世界。他不仅自己跑,带着跑友跑,还把赛事带到了家门口。

由金东区政府主办的全国首个乡村绿道马拉松已经跑到第5个年头了,郑晓兵参与了前三届的承办工作。如今,这项赛事已经升级为浙江马拉松团体赛,1800个参赛名额短短两天内就被抢光了。2017年9月,郑晓兵接受了手术,整个胃都切除了。手术前,他还自费到杭州参加了一次培训,内容是马拉松的组织管理和运营。5天的培训,干货满满,他学得很兴奋,身体却吃不消了。培训方提供的米饭,他怎么也吃不下去,靠着外卖的稀饭,坚持听完了5天的课。“我满心欢喜地想把学到的东西用起来,现在却只能躺在病房里,我不甘心啊。”

“我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既然无法延伸生命的长度,就要拓宽它的宽度。”郑晓兵有一颗公益心,他把它也植入到了体育赛事活动中。他带着骑友助老助学、扶贫济困,带着跑友为自闭症患儿、清洁工、园林工鼓劲加油。游泳也是郑晓兵的强项,他不满足于用它来健身。他自费参加水上救生员培训,用这份特长助人为善。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马拉松组织、水上救生、山地救援……他自费参加了很多培训,能做的都尽力去做。我知道他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用在实处。”钱宏芳说,是郑晓兵在自己心里埋下了公益的种子。他们一起做过50多场赛事活动,郑晓兵总会想方设法地把公益环节设计进去。“他说有钱没钱都能做公益。尽管有时只能募得一两千元或者一些物资,但他都非常高兴,兴高采烈地谋划着要将它们送到有需要的地方去。”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在民安救援队里,大家都相信一句话:助人者自助,乐人者自乐。这句话,在郑晓兵身上得到了体现。

#p#分页标题#e#

今年1月,得知病重的他要卖房治病。倪铁坚将他拦了下来。他的女儿和郑晓兵的小儿子同日诞生于同一个产房里,他觉得作为父亲,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妻子和孩子失去遮风挡雨的地方。在几个好友推动下,郑晓兵的救助信息在网络救助平台上上线了。短短15个小时,5万多人捐助了70多万元善款。筹款活动还没有结束,郑晓兵却不肯多收了:“我还能扛,我会带着大家的爱心与病魔战斗的。经济方面,如果在本地治疗,这些钱加上我自己的存款,已经够了。如果多收了,我在病床上也躺不踏实。”

“现在送过去的红包,他和家人都不肯收。我们还能为他做什么呢?”钱宏芳和几个朋友想来想去,想到了一块儿:把这些钱用在郑晓兵最关注的公益事业上。

与癌症搏斗17年,在普通人看来,痛苦阴霾一定如影随形。但是,郑晓兵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是这样写的:“这17年的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赚到的。”14岁的凯凯从小跟着爸爸参加公益活动,如今也成了驿站中的志愿者。在郑晓兵看来,孩子的向善成长就是最大的回报。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他的青春虽有病痛,但充满速度。他的生命虽有挣扎,却饱含激情。如今,他用它们浇灌的公益之树已枝繁叶茂。

德迅网 » 硬汉郑晓兵:用生命浇灌公益之树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