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关东第一名楼凤凰楼再次高悬乾隆亲题九龙匾

  4月23日上午,风和日丽,长2.18米、高近一米的乾隆亲题“紫气东来”九龙匾,再次悬挂在沈阳故宫最高处——凤凰楼,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驻足凝望,啧啧赞叹。

  “紫气东来”九龙匾为木雕髹漆、镶铜字制成,匾外框浮雕云龙图案,九龙之首采用圆雕工艺,生动灵活;匾面刷洋蓝,其上镶铜板制成的四个大字“紫气东来”;文字中央上部镶朱文篆书“乾隆御笔之宝”印玺。

  专家介绍说,这块珍贵的九龙匾由清宫内务府制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由京师送至盛京皇宫,悬挂于盛京最高建筑凤凰楼。

  楼匾合一福瑞传递

  《盛京八景》之一的“凤楼晓日”说的便是凤凰楼,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年-1635年)。记者在现场看到,凤凰楼建造在近4米高的青砖台基上,三滴水歇山式围廊,顶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高悬在凤凰楼上的乾隆帝御笔亲题“紫气东来”匾尤为醒目,这也是10年来,楼匾再次合一。

  “紫气东来”源于老子的典故。相传老子出函谷关之前,守关长官发现天上有一条紫色的云气自东向西飘然而来,守关长官大喜道:一定有圣人要过关。果然,不多时,只见老子骑着青牛而来。“紫气”喻义祥瑞之气,传递福瑞吉祥。当年乾隆皇帝为盛京皇宫御笔亲题“紫气东来”,以“祥瑞云气”为象征,与他的美好愿望有很大关系。

  乾隆十九年(1754年)五月六日开始,乾隆第二次东巡盛京,这次东巡与首次东巡路线大致相同,于十一月十一日返京,前后长达四个月。这也是乾隆四次东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此次东巡也让他真正感受到龙兴之地盛京的重要性。

  三年后的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取得了战争胜利。据记载,乾隆龙颜大悦,他欣然写下“紫气东来”四个大字,借以抒发内心对盛京的感恩、护佑之情。同年,在严密护卫下,一辆皇家马车将精心制作的“紫气东来”九龙匾,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从北京运送到盛京。

  皇宫高台

  瞭望御敌

  “势并齐云远眺真,凤凰楼上凤来滨。”

  沈阳故宫专家向记者介绍说:“凤凰楼这种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女真族不停地征战有关,在修建宫殿时也考虑到了战斗的需要。”

  沈阳故宫凤凰楼建在近四米的高台之上,台的周围环以围墙和巡逻更道,整个建筑群本身就像一座戒备森严的封闭城堡。这符合满族先人女真人长期生活在山区的生活习惯。从明朝末年努尔哈赤在建州起兵开始,不论在建州老营、赫图阿拉、界藩山城、萨尔浒山城,或是在辽阳东京城,都把生活区的“宫室”建在山地之上或半山坡上。这样,在高处便于瞭望敌情,时刻警惕来犯之敌,保护自身安全。

  凤凰楼及沈阳故宫的内廷部分恰恰就是这种建筑风格的延续。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建造在青砖高台上下三层的凤凰楼,与高台、围墙构成的防卫体系,确实透出了满族兴起之时尚武的性格。

  凤凰楼,上层梁架饰红地金龙彩画;中层室内开花为梵文、凤凰及篆书“万寿无疆”图案,帝后经常在此读书或小憩;下层为内宫门,是出入宫区的通道。前有数十级台阶通往台下,登上凤凰楼,整个盛京城全景可尽收眼底。

  龙兴之地

  沈阳发祥

  “本朝肇兴之始,紫气东来,宇内皆知。”

  沈阳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别具特色的皇家建筑与宫殿上悬挂的各式匾额,已成为沈阳故宫的重要文化标志。“紫气东来”九龙匾,见证了清代盛京皇宫、盛京城乃至清王朝的兴衰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历史上,凤凰楼也是大清国一统天下的起点。天聪十年四月,大贝勒代善及众贝勒、文武各官恭请皇太极上皇帝尊号。皇太极御凤凰楼,命满、蒙、汉三儒臣捧表入,诸贝勒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左右列班候旨,儒臣捧表至御前,跪读表文后,皇太极应允接受了“宽温仁圣皇帝”的尊号。“众皆踊跃欢欣,行三跪九叩头礼而出”。七日后,皇太极称帝大典在崇政殿举行。祭告天地后,皇太极接受满、蒙、汉八旗大臣的朝贺,并将国号“金”改为“大清”,年号“天聪”改为“崇德”。从此,清朝在统一中国的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沈阳故宫博物馆馆长李声能介绍说,将“紫气东来”匾复挂回凤凰楼,也是按文物原状布置的一种博物馆陈列形式。原状陈列真实、朴素,富于空间感,有较强的感染力,在各类博物馆陈列中广为应用。乾隆皇帝御笔“紫气东来”九龙匾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他引用“紫气东来”的典故,寓意大清开国肇始于辽东,发祥于盛京,表达了沈阳故宫为一朝发祥之皇宫,沈阳乃福瑞吉祥“三代帝王都”的美好寓意。

  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陈凤军/文

德迅网 » 关东第一名楼凤凰楼再次高悬乾隆亲题九龙匾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