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标语口号中的价值观

标语口号中的价值观

  图片说明:沈阳市沈河区山东庙街道兴胜社区举行“践行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

  标语口号,往往展示的是一种前进的动力、奋斗的目标,传递出一种价值观。不同时期的标语口号,往往是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的体现,是价值观投射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幅剪影。从不同时代的标语口号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出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坚守。本期“文化密码”,我们一起梳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标语或口号,寻找其中的价值观基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深深根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并从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

  在古代中国,即使那是离我们遥远的历史,却有着我们熟悉和至今坚守的价值标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对个体精神和道德的期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众多有理想的人的奋斗目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位卑未敢忘忧国”、“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一直被传承的家国情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业精于勤,荒于嬉”是古人成就事业的箴言。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是古人的诚信格言。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是古代对于朋友的感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近现代中国,是多事之秋。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失败后,先进知识分子探索国家出路的先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是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人提出的“富国”理想。 “变法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和维新派应对危机的探索。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同盟会的奋斗目标。无论结果如何,从这些口号都可以看到那个变革时代人们对于国家发展的担当。“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扬起了近代中国“民主”与“科学”两大时代主题。“勿忘国耻”的口号聚集起了全国各地商民、学生及海外华侨纷纷集会,宣传反日救亡。共产党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口号之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国共合作抗日统一战线中多次强调的原则,后来这句口号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为人民服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和精神动力,推翻“三座大山”、最终建立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题。

  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表达中华民族获得新生的自豪自信的话语。新中国建立后,各项制度的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 “全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万岁”是那个时代最为流行的口号。

  面对当时的国家状况和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强烈愿望,“向科学进军”是新中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第一声号角;“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等口号的提出,动员、凝聚和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为把国家建设推向繁荣富强之路而拼搏。此时,出现了雷锋、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等一批社会主义道德典型,他们所代表的价值观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和情感的寄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等口号,这些当时最响亮的标语口号指导着人们的行为,推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等9个单位在《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中提出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后又加入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1983年3月7日,团中央号召全国青年学习张海迪身残志不残,艰苦奋斗的精神。邓小平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

  进入新世纪,“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的价值褒贬和我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同时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此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最新概括,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的共识,更是中国梦实现的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文/本报记者/关艳玲摄/本报记者/黄恩智

德迅网 » 标语口号中的价值观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