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寻找老标语(组图)

寻找老标语(组图)(图1)

寻找老标语(组图)(图2)

2009年摄于江西井冈山市龙市镇古田村

寻找老标语(组图)(图3)

2010年摄于湖南绥宁县寨市乡白寨村小学

寻找老标语(组图)(图4)

2009年摄于湖南炎陵县沔渡镇老粮站


  作家陶永灿历时三年,跑了十余个省市,收集了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近60年里各个时期的标语近300条。其中很多是几成文物的标语,比如秋收起义时的宣传标语。用不了多久,这些标语墙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消失。而随之消失的还有标语口号早期所能起到的巨大宣传作用。

  老标语见证时代 黑明

  翻开陶永灿先生的这本《老标语》,我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那些曾经书写在破旧的墙壁上、镌刻在我们脑海深处的许多老标语,竟然在恍惚中渐行渐远地悄然退出历史舞台。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最主流的标语形式就是用红漆刷写的一些字体简单的宣传文字,壁上是清一色的革命口号和毛泽东语录。无论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冈山精神,还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至理名言;无论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豪迈佳句,还是鼓舞战士为了“人民的胜利”,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年代,国家初安,百废待兴。领袖寄予马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勉励之言,一夜之间就被迅速悬挂在全国校园的墙壁上,伴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一晃几十个春秋。还有那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也在最短时间内写在全国各个操场的墙壁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超英赶美”的苦果让人难以下咽。梦醒后,大家才知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一个荒诞的伪命题。在那个满眼荒山、粮食短缺的困难时期,早在延安时期就已诞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时又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依托。这时,一个身材矮小、内心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不经意间改变着国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向雷锋同志学习”也顺应潮流并成为家喻户晓的标语和口号。再之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口号将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改造成了农民,即便“文革”结束,仍有许多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革命。

  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世纪……中国步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发展时期。

  我的家乡(湖南绥宁)有一座公路桥,建于1969年。桥两边的栏杆上印刻着十多条“最高指示”,字迹清晰而美观。还有一个叫小田的村子里,一座古建筑上也赫然写着几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标语,现在仍然依稀可见。两个地方都在交通要道上,每次路过,我都忍不住要看几眼。凭一个文史工作者的敏感,我觉得这些即将消失的东西应该有些价值,于是用相机把它们拍了下来。可惜的是,那时候我没有电脑,照片存在单位的电脑里,被同事不小心格式化了。

  有一次去湖南靖州,看见一幢废弃的教学楼外写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心里不觉涌起一阵激动。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条标语曾经遍布大江南北,让无数人着迷与癫狂,可现在,偶然看见这类东西,居然让我们感到稀奇了。也就在那一刻,我萌发了要收集老标语,然后出一本书的想法。于是,我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搜集、拍摄、整理工作。

  起初并没有具体计划,只是凭着自己的爱好,平常外出稍加留意、随意收集而已。

  去年三月的一天,我忽然接到县文联永喜主席的电话:《老标语》被列为了2009年湖南省文联的资助项目。这让我大感意外,因为原来我并没有向省市文联提出过任何申请。后来才知道,申报工作是邵阳市文联主席张千山为我代劳的。

  既然是2009年的计划,就应该在2009年完成,这又让我有了一种紧迫感。本是一种简单的随意性拍摄,后来变成了一项突击性工作。于是,我北上南下,东进西出,一口气跑了十来个省市,拍摄了一千多幅照片,收集了几百条20世纪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时的各类标语。事实上,我最早的照片是2006年11月拍的,前后算起来,拍摄时间达三年半之久。毫无疑问,这项工作是艰难的这当然不是仅指鞍马劳顿、舟楫之苦。

  在没有正式开始搜集工作以前,似乎到处都能看见标语,而一旦有意去拍摄时,它们仿佛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老标语越来越少了,而且还在不断减少、每天都在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古旧建筑日渐减少,二是年代久远风雨侵蚀,三是形势发生了变化,有故意涂抹、损毁的情况。

  我所拍到的老标语,绝大部分取自乡村,相对而言,农村的旧房子多一些。但现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旧房改造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特别是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更让中国的乡村焕然一新。曾有一个老祠堂,听说那里有几条标语。我赶去拍摄时,村民们对我说:再过两天就要拆了,你来得真及时。


  几天后,祠堂果然变成了一堆废料,新的小学校正拔地而起。少部分老房子即使暂时保留了下来,往往也是废弃建筑,无人检修和保护,任凭风吹雨打,自己也在不断地倒塌、消失。标语一般又是写在墙的外侧,长年累月地日晒雨淋,要长久地保存实在也很困难。广东肇庆梁氏祠堂的标语还能辨认出来,就是因为写在了祠堂里面。另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政治敏感者职业性地把过去的标语或者抹去,或者铲掉。这样,老标语日渐稀少、难觅踪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选摘自《老标语中国墙壁上的历史》 陶永灿 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netease

姐的欢喜 » 寻找老标语(组图)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