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七星关区田坎乡马奎生态种养殖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见闻

马奎,男,彝族,中共党员,1987年2月出生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彝族乡田坎村马家组,2007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服役于原广州军区联勤部,先后荣获“优秀士兵”2次、“优秀士官”2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多次。

田坎乡地处毕节最偏远最贫困的山区,这里的农民祖祖辈辈多以玉米种植维持生计。每次休假回乡看到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马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个路子改变家乡面貌,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山重水复疑无路”,创业路,注定是一条充满艰难困苦的路。首先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平时,马奎喜欢看农业频道和农商书刊,一个个创业事迹总会莫名点燃心中信念,沸腾满腔热情。每逢回家探亲,他上山下地实地考察,多方收集信息。一次,在收假归队的高铁上,他突发灵感,找到了改变家乡的“商机”——生态种养殖。田坎乡深处乌蒙腹地,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但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适合走生态产业发展路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知行合一,说干就干,这是农民的质朴,是军人的果决,更是共产党员的优良品质。

2017年底,刚退役回家的马奎决定流转土地嫁植冬桃、红梨。为了不让乡亲吃亏,他与农户签订合同,以高出两倍于市场的价格(800元/年•亩)流转土地65亩,先付后种,年限20年。覆盖农户70余户近300人,其中贫困户5户11人。截止2018年2月,短短2个月的时间,完成嫁植冬桃35亩、红梨30亩,以每月2000元标准发放劳务费,带动贫困户4户、返乡农民工3户、留守儿童家庭1户等10余人就业增收。

经果园中瓜含笑,桃梨树下菜花香。同是一亩三分地,蜜蜂往来采时光。

为最大效益利用土地资源,集约成本,马奎决定发展经果林套种养殖,真正使树成为“摇钱树”,使“地可发黄金”。2018年在果树下试验性套种10亩西瓜,获得丰收。远近乡亲们开了眼界,纷纷向马奎咨询套种西瓜技术,他毫无保留传授经验。2019年,马奎带动周边10余户农户种植西瓜40多亩,套种油菜60亩(2020年果树全面投产后不再种植),养殖蜜蜂100余箱,新建草莓试验田1亩,新建冬桃、西瓜育苗基地3亩,新建林下养殖基地2个(目前主要做青头鹅养殖实验)。当初发展生态种养殖的愿景已初具规模,集群带动效应显著。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桃花梨花绽放之时,果实成熟之际,这一片风景定能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和林下采摘。

“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未来,马奎胸有成竹,运筹田地之间,决胜千里之外。

对马奎来说,这“千里”指的就是服务市场。今年果林已开始挂果,明年将全面投产。为打开销路,马奎提前谋划,用他的话说,一是“今年的果子不打算卖,全部免费且送货上门,打好知名度,签订几个大订单”;二是“线下重产品质量,线上重销售服务,线下线上双管齐下”,为此,他已成功开发支付宝小程序《贵州生态农业水果商城平台》。

“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身为农家子弟、有志青年,马奎是合格的;感恩奋进,作为共产党员、退役军人,马奎是优秀的。“退伍不退色,转业不转志”,因在全区决胜贫困、同步小康中做出应有贡献,2018年8月,他荣获毕节市七星关区首届“脱贫攻坚优秀退伍军人”荣誉称号。

与笔者交谈时,马奎背着1岁多的娃儿在林地疏果,那瘦小的身影格外高大,稍显青涩的面庞格外刚毅。他沉着稳重、语气温和,谈得最多的还是乡亲,还是地方的发展,还是决心改变家乡的初心。下步,他将继续扩大生态种养殖规模,将更多农户以土地入股等形式组织起来,并力求在套种套养上做精做细做深入;同时,寻求与“黔货出山”等电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将《贵州生态农业水果商城平台》更大范围推广运营起来,真正让老百姓线下齐参与,线上线下不愁销路,大家一同如期致富奔小康。(梁文波)

姐的欢喜 » 七星关区田坎乡马奎生态种养殖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见闻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