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励志的魏公公:小人物逆袭,总要从身上割下点东西

《绣春刀》系列是适合看夜场的电影。不仅因为电影中夜场戏占了大半,更因为这部电影本身讲得就是最见不得光的那段历史:禁宫血斗、杀手夜行、皇位阴谋,黑幕里满满充溢着阴谋的窒息气味。

而这重重黑幕的中心,就是荧幕里发出厉声尖笑的九千岁魏忠贤。

励志的魏公公:小人物逆袭,总要从身上割下点东西

残忍阴毒,奸猾诡诈,金士杰将魏忠贤饰演得栩栩如生。在很多人看来,这位执掌东厂大权,手握百官性命,碾死一个锦衣卫百户跟碾死一只臭虫一样的大太监,距离最高权力只有一步之遥,堪称小人物底层逆袭的榜样。

太监的黄金时代:全村人都自宫了

在明代,朝廷发行的官方报纸叫作《邸报》(没错,明朝是有报纸的)。如果那时也有社会阶层概念的话,那么要证明当时社会各阶层流动性上下通畅,一定会举出魏忠贤的生平为证。天启七年官方发行的《邸报》大概会这样写:

“最能证明社会流动性例子就是九千岁魏公公,魏公公出生于北直隶肃宁一个贫苦家庭,没上过几天学,从小就在街头市井讨生活,当过最下层的佣工和赌场小弟,进宫后,又从最底层的甲字库小太监开始,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最终成长为万人称颂敬仰的九千岁。要论家庭条件、教育程度、社会资源。魏公公算是最差的那一档,但他照样成功了。足以成为大明王朝不断奋进、积极向上的表率和楷模。”

励志的魏公公:小人物逆袭,总要从身上割下点东西

确实,比起电影《绣春刀》里虚构的锦衣卫沈炼,九千岁魏忠贤才算是底层逆袭的绝对楷模。他的成长经历,无论在他生前死后都是街知巷闻。从天启六年时为了称颂他功德而撰写的《魏司礼小传》,到魏忠贤倒台后不到两年里出版的四大马后炮的斥魏小说《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和《梼杌闲评》,都不曾否认这一点。

魏忠贤发迹的晚明时代诚然有其“传奇”色彩。自从穿越剧盛行以来,就产生了不少穿越到某个时代成为某人的热切幻想。比如回到大清当格格,回到大秦当将军,回到大宋当文人,等等。但倘使某人真有成为一名太监的野心和决心,那么最适合他的朝代,正是明朝。

明朝是太监的黄金时代,光是留名后世(尽管全是臭名)的大太监就有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四大太监。其他诸如跟张居正一起把持朝政的冯保,开城门把李自成放进来的曹化淳之类次一级的大太监更是不胜枚举。

因此,也难怪明朝人如此热衷于下面来一刀,只为求当“宫务员”。从明成祖永乐时代开始,就涌现起一阵自宫热潮。徐克武侠电影《龙门飞甲》发生的明宪宗成化年间,自宫当太监已经愈演愈烈。《宪宗实录》记载:成化六年二月,有自宫求进者共二百六名;成化十三年,自宫以求进者积九百余人,当成化二十三年年六月,光是在礼部叫嚷要求进宫当太监的就有三千余人。明武宗正德年间,有一个村数百人自己阉了自己跑到北京求当太监。

励志的魏公公:小人物逆袭,总要从身上割下点东西

△对于沈炼和陆文昭而言,要想换个活法并不难,咬咬牙,给自己来一刀就行。

到魏忠贤踏上权力第一只脚的天启元年,自宫当太监已经发展成一起群体性事件。这一年宫里划定三千名太监的录取名额,但来报名主动自宫的却已经超过两万人,这两万人蜂拥到礼部大门口喧嚷耍赖,很快将“宫务员”录取现场激起一片变乱。绝对比现在公务员录取考试还要热闹。进宫当太监,可以说是明代小人物的“大明梦”。

绣春刀算什么?自宫刀才是皇帝利器

从史料上看,像是王振、刘瑾这些权势熏天的明代太监也确实很顾念乡里乡亲。不仅免除赋税,刘瑾还把老家的高考名额提高了不少。魏忠贤更是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带到朝廷里吃皇粮。

这足以解释为何在明朝当太监如此受欢迎,就像周星驰在《鹿鼎记》里的那句经典台词:“当然要阉啦,阉啦会有很多好处的。”

明末小说《警世阴阳梦》就这样写道,北方人家生三个儿子,把一个儿子阉掉送到宫里当太监,就可以免掉一个人的徭役。如果到了宫里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不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日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也全指望这个太监了。一句“咱宫里有人”,足以让身边人艳羡不已。

更重要的是,在明朝当太监,离权力最近,比其他人更容易进入权力的中心。即使是对明史不了解的人,只要看过《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这类老经典,也会对里头说一不二的东厂公公印象深刻。

励志的魏公公:小人物逆袭,总要从身上割下点东西

说起来,东厂可比《绣春刀》主角沈炼所在的锦衣卫要威风得多。就像《绣春刀》里所说的那样:

“锦衣卫,就是东厂的一条狗。”

因为《绣春刀》之类以锦衣卫为主角的影视剧甚嚣尘上,再加上飞鱼服与绣春刀的搭配确实很惹眼,因此,不少明粉们都会弄套飞鱼服以壮声势。我有一位朋友也是其中之一,尽管他身穿飞鱼服的感觉完全没有影视剧里锦衣卫的精干样子,倒像是凭关系混入锦衣卫内部的御膳房掌勺。

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刚刚设立锦衣卫时,这支皇帝近身亲兵确实无比拉风。很多牵涉朝廷官员株连九族的大案要案都是这帮人一手操办的。

从拶指笞杖,到剥皮抽筋,各种法律之外的脏活累活都由锦衣卫替皇上打理,完事后又帮皇上洗地。

尽管如此,对皇帝而言,锦衣卫仍不能完全信任。原因很简单。皇上要的不仅是能干,还要求忠诚。很多时候,忠诚比能干更重要。

而对真正握有最高权力的人来说,忠诚不仅仅是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更是对自己不产生任何威胁感。

#p#分页标题#e#

锦衣卫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差。当年永乐朝锦衣卫头子纪刚,本来最得明成祖信赖,“亲之若肺腑”,但也恰恰因为纪刚将锦衣卫发展得太好,队伍急速扩张,反而引起了明成祖的猜忌。一支上万人的组织,万一不听话该怎么办?因此,在一个有一定权力的位置上,太能干反而会受到上头的怀疑。纪刚不久就被千刀万剐。明成祖在处决纪刚后,立刻设立了另一个与锦衣卫平分权势的机构——“东厂”。这一次。他决心用太监作为东厂的头领。

用太监来当自己的权力管家,从权力的角度讲,可谓明代皇帝最伟大的发明。太监下半身已经动过绝育手术,他终身侍奉的就只有皇帝一人,也只能对皇帝保持忠诚。皇帝将手中权力交给太监,也就心安理得。就像万历皇帝面对朝臣指责太监专权时的自我辩护:“此我家奴!”

有了太监这样一件趁手的权力利器,皇帝自己也就把原先给锦衣卫的权力划归东厂所有。锦衣卫最终也就成了东厂的附庸。

《绣春刀2》里锦衣卫千户陆文昭一面谄笑一面亲自下水给魏公公捉鱼,正是东厂与锦衣卫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和他有多能干有一定关系,但最重要的是他能让领导有多放心。只有最让领导放心的人,才能被提拔为领导的亲信。不然,再能干,也不过是像沈炼这样的小喽啰,一辈子混底层。

因此,综合比较,沈炼这样的锦衣卫底层百户想要“不那么活”,最好的上位方式不是在锦衣卫里混,而是争取自宫去当太监。

不过这样,这部电影也就要改名叫《自宫刀》了。

谁是自家人,谁是外人,认不准大老板,换个活法也得死

在天启七年,魏忠贤权势已经达到顶点。92座为魏忠贤建造的生祠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各地官员在拜谒生祠时甚至要行五拜三叩头礼。

蓟辽总督阎鸣泰在写给魏忠贤的颂词中甚至用了“民心依归,即天心向顺”这类只有称颂皇帝才能用的话。北京国子监的一名叫陆万龄的监生,甚至上疏声称魏忠贤的德行感天动地,应该在孔庙里设立牌位,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一起享受万世香火。全国官民一起拜倒在魏忠贤的脚下,只差山呼“万岁爷”。

然而在《绣春刀2》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魏忠贤,在面对新任皇帝的夺权时,居然不在最后反抗一下,这难免令人感到不解。

励志的魏公公:小人物逆袭,总要从身上割下点东西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距离至高权力都只有一步之遥。但一步之遥,就是一步之遥。比起真正的至高权力,他手里握有的,不过就是至高权力的影子。

只有大老板,才是真正握有至高权力的人。在《绣春刀2》里,这个人是天启皇帝朱由校。

没错儿,史书上的朱由校给人的印象是个不折不扣的庸才,是被魏忠贤操控的傀儡。但一个人治理国家一塌糊涂,并不意味着他不谙熟权力秘诀。如果仔细审视史料,就会发现天启帝虽然纵情于木匠手艺和游戏玩乐,但他才是最终的大老板。就像所有大佬一样,他一直躲在幕后不露声色,关键时刻才出面摆平一切。

两个例子足以证明这一点。一是在天启四年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时,杨涟的奏疏中开列了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每一条按大明律都是死罪。面对杨涟和东林党人的逼人气势,天启帝只要说一声“查”魏忠贤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因此,他不得不在天启帝面前“泣诉”,并且还请求把东厂的职务辞掉。

但天启帝选择站在魏忠贤一边。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前一年东林党借官员考核之机纠集党员占领朝廷的行为,被天启帝侦知,他无法容忍外朝出现一个足以与皇权抗衡的政治势力。在斥责杨涟的圣旨中,天启帝特别指出杨涟的用心,是想把他的身边亲近都赶走,从而把他架空。

二是次年十一月,手握辽东兵权的老将孙承宗进京,据说要举兵“清君侧”。魏忠贤再一次恐慌至极,绕着皇帝的御床痛哭,直到天启帝命令大臣拟旨,令孙承宗毋须进京。从而再次保住魏忠贤一命。

在权力问题上,谁是自家人,谁是外人,皇帝分得很清楚。魏忠贤那位同样一度权势熏天的前辈刘瑾就是个例子。在明武宗正德时代,刘瑾曾一度被称为“站皇帝”,当大学士李东阳等人上疏弹劾他时,他也跑到武宗面前大哭特哭,哭到武宗下旨保护他,也抓住机会迫害那些告状的官员,但却没敢动李东阳分毫。而刘瑾的下场是,武宗突然有一天觉得他靠不住了,于是下旨将其千刀万剐。所有皇帝默许下的罪行,全都被推到了刘瑾身上。于是天下臣民都齐声颂扬皇帝除去奸臣,隆恩浩荡。

从这个角度上看,魏忠贤与天启帝之间的关系,恰恰与一般人所认识的完全相反:天启帝不是魏忠贤的傀儡,他才是操控傀儡的那个人。只要他愿意,只要一句话,他赐给魏忠贤的一切都可以瞬间收回。

不过,魏忠贤错就错在他把大老板当成一个具体的人,也就是他所侍奉的天启帝。但对权力来说,天启帝不过是权力披着的一张人皮。一旦这张人皮不中用了,它很快就会换一张。

魏忠贤把这张人皮当成了权力本身。当天启帝这幅皮囊因为肾病日渐破落时,他没有及时为侍奉权力披着的下一张人皮做好准备。相反,他还曾经对这位权力的继任者,日后成为崇祯帝的信王颇多不恭。他曾经在宫中埋伏甲兵,想要刺杀不听话的皇后,事情败露后,又想借机嫁祸给皇后的父亲张国纪,诬告他“谋立信王”。

他意想不到的是,在至高权力的原则问题上,他跟皇帝走得再近,也是外人,信王是皇帝的亲弟弟,是家里人。魏忠贤想谋害信王,等于是提前给自己预备下了小鞋。

#p#分页标题#e#

只要谙熟权力的特性,就会明白,无论是宫廷阴谋,秘密组织,还是夺位大战,专制时代中国权力的转移,就是这么简单和直接。魏忠贤对东厂和锦衣卫抓得再狠,最终结果也像他的前辈刘瑾一样,用过以后就被随手抛弃掉了。这是他的宿命。

励志的魏公公:小人物逆袭,总要从身上割下点东西

不过,对最高权力的掌握者崇祯帝来说,他也有自己的宿命。除掉了魏忠贤,绝大多数官员都认为政治回到了正轨。但对崇祯来说,只要皇权受到其他力量的制衡,就没有回到正轨。满朝文武再忠心,也是外人。还是自己的家奴用着最安心。想用就用,想扔就扔,这才是明朝历代皇帝的祖训家法。

不到四年的时间,崇祯皇帝又拾起任用太监镇守边军的旧例。崇祯最宠信的太监张彝宪甚至被封为“总理太监”,要求官员觐见时要屈膝投名。当官员上奏反对时,反而遭到崇祯的呵斥切责。1644年4月24日,给李自成大军打开北京城门迎降的,正是大太监曹化淳;陪着崇祯皇帝一起上吊的王承恩,也是一名太监。

对权力来说,不过是换张人皮而已。想换个活法的小人物,还是得先找对大老板的人皮。不然换个活法,也还是个死。

励志的魏公公:小人物逆袭,总要从身上割下点东西


德迅网 » 励志的魏公公:小人物逆袭,总要从身上割下点东西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