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共青农场第一代垦荒人杜俊起:四十年坚守 不忘传承

  “告别了母亲,背起行装,踏上征途,远离故乡。穿过那无边的田野,越过那重重山岗,高举着垦荒的旗帜,奔向遥远的边疆……”许多年了,这首《青年垦荒队队歌》的歌声不时在耳边回响,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将记忆追溯到那个树立起不朽的北大荒精神的时代。曾任天津农庄主席、共青农场教育中心党总支书记的杜俊起就是在这熟悉的旋律中走进北大荒,成为共青农场一代垦荒人,也成为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奉献的精神践行者。

  1935年,杜俊起出生在天津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生活艰苦。国家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土地改革深入推行,农民的生活日益改善,杜俊起深感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一心希望有机会报答党和国家。刚解放不久,国家就号召有志青年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时的杜俊起意气风发,对祖国建设满怀激情,毅然决定报名加入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当时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提出,我们要向困难进军,号召青年们到农场到边疆,杜俊起跟他的队友们就这样开始践行着祖国的号召,捍卫着内心的坚定,带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开始了那段不寻常的青春岁月。

  用生命和信仰谱写北大荒精神

共青农场第一代垦荒人杜俊起:四十年坚守 不忘传承

共青农村第一批垦荒者,杜俊起和他的队友们。杜俊起供图

  在去北大荒之前,团中央组织了培训班,对支援北大荒的青年们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武装”。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未知的困难,杜俊起和他的队友们必须建立牢靠的思想基础,只有思想坚定,才能完成国家给予的任务。

  真实的北大荒比想象中荒凉,杜俊起说:“那里夏天沼泽遍布,蚊虫成群,晚上蚂蚁和蛇会爬到被

  窝里,冬天风雪极大,严寒难耐。刚到北大荒的我们,时常因艰苦的环境感到恐惧”。谈到那段岁月,回忆起很多战友将生命奉献给了北大荒,杜俊起眼眶湿润。最让他心痛难忘的,是来自北京的一名战友,刚到北大荒不久,在出工的路上被雷电击打牺牲了,战友们一直没有敢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的父母,直到父母去世时仍带着思念儿子的遗憾。还有一位战友,妻子和儿子都不幸被压在了沙墩下,自己依旧拖着病重的身体坚持劳动,最后将生命献给了北大荒。杜俊起说,像他们这样在北大荒奉献了生命的战友还有许多,他们将青春献给了北大荒,用生命抒写了北大荒精神。

  “在北大荒,在共青农场的这段岁月里,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明确了要听党的话,要信任党,要有坚定的信念”。杜俊起说,在北大荒要闯过几个关,寒冷、恐惧等等,这些困难无时无刻不存在,没有思想基础,没有毅力,是根本抗不过来的。“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也锻炼我坚强的毅力,还有乐观的精神。我因为膀胱癌做了好几次手术,都说癌症可怕,但光害怕也没有用,要正确看待疾病,要积极面对它,是北大荒给了我坚强和毅力,让我在面对自己的生活时,也学会用精神力量支持,用信念支撑”。如今80多岁的杜俊起说起这段经历,眼神里充满了坚定。他用北大荒精神感染别人,也激励着自己。

  我们所敬仰的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用青春与汗水、鲜血和生命,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来的,是英雄的北大荒人的政治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情操、意志品格、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集中体现。是像杜俊起和他的战友们这样的有着坚定信念的人民,用生命和信仰铸造的。

  用行动创造奇迹 用奉献收获希望

共青农场第一代垦荒人杜俊起:四十年坚守 不忘传承

垦荒者们正在劳动。杜俊起供图

  1985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举行“纪念北京等地青年志愿垦荒三十周年大会”,时任团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张宝顺同志宣读了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的“共青农场”场名。这对于北大荒的第一批垦荒者,是一份巨大的收获。杜俊起说,当时的心情特别激动,这是国家对我们的认可和鼓励。回忆起北大荒的建设,杜俊起说:“北大荒的建设也是遵循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最适合我们的方法,实行集体所有制,三年多我们靠劳动的创收,享受到劳动的喜悦和成果,他们为此准备了舞蹈和歌曲,载歌载舞庆祝梦想的实现”。

  不久,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就来天津庄看望队员们。杜俊起说:“他拉着我们的手,问寒问暖,到宿舍、食堂一一查看,嘱咐我们一定要坚持,要热爱北大荒。他说:‘下次我再来时,我能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希望你们做出优异成绩向党组织汇报,向家乡人民汇报’!临别时他送给我们八个字:忍受、学习、团结、斗争。勉励我们‘不要向困难低头,要坚决向困难冲锋,有一千条困难就打破一千条,有一万条困难就打破一万条’。听了领导的鼓励和殷切希望,杜俊起热血沸腾。连夜召开了表决心会,大家共同的心声,就是要把垦荒事业进行到底。

德迅网 » 共青农场第一代垦荒人杜俊起:四十年坚守 不忘传承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