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早在少年时,林其仁按照林散之老先生的教导,无论严寒酷暑、冬去春来总是临池不缀。他从楷书先习柳公权,后研习颜真卿,颜体柳骨。隶书先习乙英碑、石门颂。三十五岁后林其仁开始习作行书,以二王为范本,研习圣教序、兰亭序十三行等诸家,后研学米芾、苕溪诗。五十三岁后,开始习作草书,主要钻研习作怀素的千字文,兼学张旭,王铎书体。经过几十年持之不缀的研习苦练,林其仁对传统书法的笔画结构和运笔有了全面的了解,创作传统书法的基本功底有了进一步提高,他始终坚持让自己的艺术创作保持与传统书法之的融汇交流。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与著名画家林筱之在一起观摩学习。

编者按:在中华民族文字书体演化的进程中,魏晋是“篆隶真行草”诸体兼备且俱臻完善的一代。魏晋造就了两个承前启后,巍然绰立的大书法革新家-钟繇、王羲之。他们揭开了中国书法发展史的新的一页。此后历朝历代,乃至东邻日本学书者莫不宗法“钟王”,如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钟繇的小楷《荐季直表》。 南北朝时书法家灿若群星,书法以魏碑最胜。到唐朝时,达到了中国书法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如颜真卿的颜楷《颜勤礼碑》、柳公权的柳楷《玄秘塔碑》、欧阳询的欧楷《九成宫醴泉铭》、褚遂良的楷书《雁塔圣教序》和怀素的狂草《自述帖》等。宋朝延续了唐朝的书法遗 风,出现了大书法家苏轼、米芾、黄庭坚等。至元朝时仍沿习宋朝文风,并宗唐宗晋。如著名书法家赵孟俯的行书,到了明朝时,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俯的书体格调。

清朝初期基本上延续了晚明的书风,主要人物有王铎、傅山、朱耷、许友等。王铎学书推重古典,特别强调“宗晋”,认为“书未宗晋,终入野道”。他一生始终坚持让自己的艺术创作保持与古典之间不间断的交流,所以传世临帖作品极多,王铎一生最有影响力的是行草书。

清朝中期,文人们大多向宋、唐、晋的大师们取法,代表人物有王澍、张照、刘墉、梁同书等。其中刘墉的书法由董、赵入手,而后遍临晋唐宋诸家,尤得力于苏东坡、颜真卿和晋唐小楷,融会贯通,自成格局。此时期,也涌现出了着重对秦汉南北朝传统书体文化的重新发现与取法的艺术家,从而使篆隶领域出现了巨大飞跃和突破。也有不少画家也涉足这一领域之中如名列“扬州八怪”的郑燮、金农、汪士慎等人,从而成为秦汉传统复兴的一批重要力量。其中著有《板桥全集》的郑燮,以画竹著称于世,又对传统行草有相当的造诣,他的影响,对于人们重视篆隶的审美价值,仍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与 “扬州八怪”相先后的,还有一批精于篆刻或字学的艺术家,对篆隶进行了更加纯粹同时也更加深入的探讨钻研,从而比较成功地使篆隶的生命力得到全新的激发。代表性书法家有丁敬、黄易、钱坫、桂馥、邓石如、伊秉绶等。尤其是桂馥、邓石如等使秦汉传统书法的复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其中,邓石如把篆书融秦汉于一炉,又出以隶笔,大大拓展了篆书的艺术表现力。晚清书论名家包世臣、康有为、杨守敬等对他无不推崇备至,竞相推许为国朝第一、集篆书大成之。

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就是历朝历代文字书体的演变史,而书法演变的至高境界就是被历代文人推崇的草书。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风光迷离的高地,自王觉斯以来,以重碑称世的清代书家在草书领域不见建树,其间,不乏对草书艺术心向往之者,但都未入草书之精微,至当代的书法大家林散之,这条中断的草书之道才真正得以延续,林散之的草书,浑厚生动,水墨淋漓,笔意充沛,线条的书写运动极富变化,艺术形式别开生面,且意境高远,与书法史上的草书大家相比,可谓独树书林而不可替代。林散之的书法,已成为中国书法传统的一部分。书法是需要宗法和传承的,作为林氏宗亲的后人林其仁可谓是宗法传承、苦心励其志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书法史上宗法魏隶和林体书法的有大成者。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与著名画家宝彬在一起

林其仁的隶书因多年对魏碑的研习,不但追求结构的工稳,而独取其生拗古拙的一面,以增强作品的历史感,因而气息古朴拗峭,在当代书家中也是别出一格。林其仁用笔凝练如篆,起收代之以圆浑含蓄,行笔以中锋圆劲、婉转流动为主,不计提按粗细的变化。结构重视前后疏密对比,因而字势欹正、变幻诸多,从而进一步形成全篇章法的跌宕起伏、形简势满、神清意长、意境高远,给人以很高的审美观感,从而奠定了他的隶碑体书法作品的影响力和市场收藏价值。

从90年代开始,林其仁对林散之的草书墨法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他认为林老先生的草书、笔墨变化万千,每幅作品字体的浓、淡、干、湿、枯笔的结合一气呵成、相得益彰。林其仁主张写草书,掌握笔墨,运用灵活,下笔心神贯通,一笔而就,就像把全身融于太极和舞蹈之中,这样方能把草书写活,达到神韵涌现、让人流连忘返的境地。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国画山水作品

林散之,当代草圣,是明朝王铎后第一人将绘画中的墨法运用于书法,开创了草书艺术新高度;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而林其仁继承了林散之的衣钵,也是属于默默创作,淡泊名利的大器晚成者,他继承了林散之把绘画墨法运用于书法创作中的践行者。

在林其仁的草书书法中,依稀可见林散之的绘画墨法,林其仁的草书如行云流水般浑厚飘逸。既刚柔相齐,酣畅浑朴,又苍遒韵动,水墨淋漓;线条枯实结合,运笔洒脱一气呵成,笔意充沛而意境深远。在书法的用墨技法上,林其仁深得林散之用墨之奥妙,将绘画中使用的浓墨、淡墨、焦墨、枯墨、润墨等技法大胆的运用于书法创作中,使艺术形式别开生面,可谓当代草书大家中独树一帜,传承与创新的践行代表。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国画山水作品

林其仁不但在书法方面颇有成就,他的山水画作品也独树一帜。他的绘画历程几乎与书法研习创作同时开始。他起步开始研习临摹宋元各家山水画作,常年坚持每日一画,并反复揣摩、对比,领会先人绘画的构思布局、运笔走势、骨墨点缀、线条虚实、墨法勾韵的变化。并对长安画派,黄宾虹画派、林散之的画法日夜揣摩习作。受林散之画法影响,后多次求教于山水画大家林筱之和林散之的四大高徒单人耘、李秋水、范汝寅等当代大家。博采众长,创悟出自己独特的山水画法。

#p#分页标题#e#

林其仁的山水画作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精取山水画之古韵,既有临泼巍巍山峦之取法乎上、又有情穷造化的墨色乾坤之势,包容万千中又点染秀美,苍辣中不失灵润,谨严中蕴含洒逸;皴擦积染,惟妙惟肖,神韵贯通,笔墨技法达到了色墨淋漓、力透纸背的天一境界,给人以意境震慑、直逼心灵的感觉。林其仁先生的画作在笔墨用法上张弛有度,山的形体、水的流意、树的风动,随形造势,曲尽其妙。其作品中云雾缭绕的山峦、奔腾不息的飞瀑、参差雾绕的林树、错落有致的岩石,或浓重的墨色、或透视的彩墨、或轻描的淡写、或明暗的点缀、或气动的雾绕,或挺秀的笔意,点线交融,枯润相济,虚实相生,苍秀层出,以大气粗狂而细致入微的笔墨描绘出气势磅礴的江山胜境;无不呈现出生命的流动感和回旋雅致的韵律美。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在中央电视台参加中国观网新闻发布会

正如胸中有丘壑,无私天地宽,师古更要师造化。林其仁几十年来埋头创作、淡泊名利的非常人心境,为其绘画创作上既要师古传统,更要从传统中走出来带来了无尽潜能,也使他能开宗明义,独树一帜,自我创新,终成一家。

师传统和师造化是林其仁多年来着力用心的两个方面。寒来暑往,他多次奔赴外地山区,登黄山、雁荡山、武夷山,赴峨眉山、三清山、井冈山,从大自然中汲取无尽的养分,滋润胸襟,丰富画材,提炼意境。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互渗互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法和创作能力。

纵观林其仁书画艺术的创作历程,无不从其作品中透露出传承和创新的新意境,虽然与历代大师水平尚有一段距离,但无论是他的魏隶书体,还是林氏草书以及绘画创作,在当代书画家中可谓淡泊名利、励志传承的突出人物,相信在未来几年,步入创作佳期的林其仁必定会成为大器晚成、后发先至的大师之一。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隶书作品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隶书作品,林其仁为南京玄奘寺题词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隶书作品,林其仁为南京玄奘寺题词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隶书作品,林其仁为南京玄奘寺题词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学员观摩学习林其仁书法运笔。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与藏家合影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林其仁接受电视台采访

德迅网 » 当代书画家林其仁的探索之路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