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赏识教育”激励“两头”学生

胡湘华所带的高三(10)班有些特别。刚分班时,这个班一半学生成绩优异,一半学生是薄弱生。由于她坚持用“赏识教育”激励“两头”学生,今年全班25名学生参加高考,10人考上北大清华,24人上了一本线。全班平均609分,比文科一本线高出84分。

谈到教学和带班体会,胡老师总是说:“没什么,没什么。”而一聊起学生,她就像说起自己的孩子,话匣子打开,每个学生的特点讲不完。

她说:“这是我第一次担任文科班班主任。这个班由‘两头’的学生组成。学生学习能力和自觉性都存在很大差别,弄不好顾了这头丢了那头。但是我相信,只要尊重每名学生,承认差异并尽可能缩小这种差异,就能让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一起提高。”

相信学生,

给每个人信心

暑假第二天,分班了。胡老师担心:“这样的班怎么教呢?怎么保证学习风气呢?”很多刚刚被分到10班的学生都收到了胡老师的短信:“欢迎加入10班,我很幸运有你这样出色的学生。这是咱俩的缘分,也是我的福分,期待你有最佳表现。”收到短信,同学们对胡老师充满亲切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胡老师利用暑假了解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和情况。有的学生淘气但是有文体特长,有的学生某一科成绩特别好……还没开学,班委名单、课代表人选就出炉了。从小组长、课代表、社团干部到班委、团干部,班里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职务,每个人都是干部。这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新官”王赫说:“我从小就没有当过‘官’,这次老师让我当历史课代表。我一定好好学历史,带动全班都学好。”

有位班委在工作中和同学产生摩擦,当有同学向胡老师“告状”,反映他工作不称职,要求更换,胡老师并没有急着找他谈话。“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这份责任心,我们就应该给他机会,让他尽快适应工作并且把工作干好。”胡老师觉得,相信学生,尽可能让他们担负一些工作,获得锻炼机会,一起成长。

奖励学生,

给每个人动力

10班的班级奖励制度是由班委起草、全班同学讨论后通过的,主要奖励那些在体育、艺术、学习等方面对班级有贡献的学生。在校运动会和体育文化节上,只要参与,学生就能获得奖品;每次考试,年级前十名、单科前三名有奖励,比自己以往成绩有进步的学生也会得到特别奖励。一支笔、一个笔记本,对学生们来说,奖品虽不贵重,但是其中饱含了老师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

在每份奖品上,胡老师还特意写上一句鼓励的话:“恭喜你,为班里做了贡献……”学生郭少卿在运动会上拿了名次,胡老师奖给他两个笔记本。直到放学在校门口等妈妈时,他手里还攥着这两个本……

班里学生成绩差距较大,胡老师总是告诉学生,“只要跟自己比有进步就好”。小到班里进步几个名次,大到全区排名进步1000名,学生的点滴成绩,胡老师都会及时鼓励。

这些表扬和奖励,给了学生进步的动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学习,成绩又怎么会没有提高呢?

调动学生,

为每个人减压

在一次“寻找高中阶段的大石块”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分组讨论高考前不同时期应该做什么。各组代表向大家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每名同学在交流中都有收获。学生们开始珍惜上课的时间,并合理利用起中午自习的40分钟。

主题班会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请各科学习尖子介绍学习经验。罗雪晴对文综学习方法的介绍,使大家看到她学习上有章法,有计划,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善思考,常总结;唐义诚勤动脑,善于总结归纳,举一反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习效率达到最高;李凉注重课外知识积累,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身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胡老师以各种方式启发、调动学生,让他们相互取长补短。

朱佳艺,高考652分,是今年北大附中获得“校长实名推荐制”上北大的3名学生之一,也是唯一的文科生。高三一次月考,她没考第一,心里很难过。她对胡老师说:“我觉得压力大,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不知道该怎么学。”胡老师慢慢为她排解压力并告诉她,如果想考中文系可以提前借一些大学的课本看看。有时候听完课,朱佳艺会重新思考老师讲过的题,再去提问。每次她来找胡老师答疑,胡老师都会把问题标记在书上,整理好思路后再解答。

在第一次班会上,胡老师曾在黑板上写下了两个大字“缘—圆”。缘分让师生携手走过短短两年;而学生们圆满完成学业后,又将迎来新的灿烂人生。

姐的欢喜 » “赏识教育”激励“两头”学生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