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

欢迎光临
皆大欢喜传递正能量

地质情怀励志人生——读《温家宝地质笔记》

  该书收入了温家宝同志1968至1985年在地质系统工作期间的160余篇笔记、24篇回忆文章和50余幅照片,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野外地质考察笔记、管理工作笔记、调研笔记、学习研究笔记四个部分。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全书1/3篇幅是笔记手迹影印件,或图文对应,或以图代文。这些笔记影印件字迹隽秀、书写工整,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一贯工作作风。作者撰写的24篇回忆文章,既有对笔记内容的解读,又有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顾、对工作的思考和人生感悟。这是一部体裁新颖、形式独特的回忆录,更是一部发人深思、引人向上的著述。

  《温家宝地质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涉及地质工作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作者浓浓的地质情怀,反映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下工作认真、学习刻苦的态度,给人们的教育和励志是多方面的,给人们的启示和思考也是多方面的。

  《笔记》反映了作者对地质事业发展改革的深刻思考和对地质工作性质任务定位的认识。一是强调地质工作的基础性与先行性,提出“地质工作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和先行工作。”这一点应成为人们的共识。这是因为,地质工作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和认识地球,不断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并利用这种认识去保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供给和优化人类居住的环境。地质工作服务的领域很广,而且越来越广,矿产资源的供给、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地质灾害的评估和预测、工程建筑、城乡建设、地下空间利用以及人体健康等等,都需要丰富的地质资料作为支撑,都需要超前进行调查研究。二是强调地质工作的科学性和探索性,提出“地质是一本记载几十亿年自然神奇演化的‘天书’,它在时间的长河中形成,在立体的空间中转换。在这部‘天书’中,岩石和矿物如同它的书页,蕴含着地质演化的信息。”因此,在研究地质体制改革时,提出“由于地质工作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工作,地质成果的取得影响因素较多,周期较长,因而刚刚起步的体制改革很难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简单的数字对比会引出不切实际的结论。”三是强调地质工作的调查研究性质和实事求是原则,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所谓从实际出发,就是要研究地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认识地质工作管理体制改革最深层次的实质”;提出在地质队“建立地质专业分队,使地质工作成为中心”,“改变目的、手段颠倒的不合理现象。”

  《笔记》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地质科学基本功和严谨科学的求实精神。李四光曾经告诫年轻的地质工作者,要“充实基础知识,提高鉴别能力”,就是要求地质工作者加强地质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鉴别能力。温家宝在北京地质学院8年的学习,学到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多次的教学和生产实习,掌握了野外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这些都为他出色地完成地质调查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他对地质科学知识的不断学习充实和对科学精神的坚守。他认为“野外记录簿是地质工作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它记录了地质队员野外调查时所见的地质现象。”他总是一丝不苟地精细观察,详细记录。那些内容丰富、书写工整、文图并茂的野外地质调查笔记和绘制精细美观的地质剖面图和素描图,不仅体现了温家宝对地质事业的热爱、专注和敬业精神,也体现了他精湛的地质科学基本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因为在野外现场肉眼识别各种岩石、矿物、古生物化石等地质现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扎实的地质基本知识是很难做到的。这些地质记录和图件是在野外现场一笔一画记录和绘制,晚上在帐篷里的烛光下着墨完成的。没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难以做到的。人们都知道,野外地质调查是“良心活”,地质观测可粗可细,地质记录可略可详,想偷懒是有机会的。但温家宝在野外考察中,从未定过一个“遥测点”,他宁肯多爬一两个小时的山,也要到实地进行观测。他说:“因为我的良知不允许我那样去做,我绝不能偷懒,否则我将痛苦不可释。”1971年,他在甘肃北山进行地质调查期间,为了获得侏罗纪煤层资料,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人手抓辘轳绳下到80米深的矿井,做了一幅含煤地层素描图。地质调查研究的实践实现了他的誓言:“选择地质专业意味着我势必走上一条不断探索、不断攀登的不平坦道路”,“我深信奋斗可以创造一切,也可以改变一切。”

  《笔记》反映了作者宽阔的科学视野和对地质科学博大精深的认知。在本书第四部分引言“积累知识为人民”一文中,温家宝强调:“地球太大,宇宙太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的,它处在变化之中。”“地质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必须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待它,这就是科学精神。一个科学工作者只承认规律和真理,而不屈服于任何权威。”“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它涉及天体运动、地球结构、地壳运动、古气候、古生物,要运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学科以及勘探、遥感、实验等多种手段,阐释地球的多种现象。”他这种认识一直持续到他担任国务院总理时期。2009年11月3日,他在首都科技界发表讲话时指出:“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是人类远远没有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巨大资源宝库,是关系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温家宝是以宽阔的科学视野来看待地质工作和地质科学发展的。“上天、入地、下海”,地质科学不断扩大它研究的时空范围,向未知领域进军,代表了地质科学发展的方向。为了解决一系列重大的地质科学问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除研究地球表层和岩石圈以外,还必须研究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演变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要求地球科学与天体、生物、气候等许多学科相结合进行交叉、综合研究。

  《笔记》反映了作者对地质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极大关注。温家宝十分重视推动地质科技进步和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早在1981年任甘肃省地矿局副局长期间,为取得找矿突破,就提出要“加强区划、区调、普查、物化探等基础地质和地质科研工作。”1982年11月至12月,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西北地区进行了以地质科技进步为主题的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就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撰写了调研报告。报告指出:“‘文革’十年,我国科技在许多方面停滞、落后了。这期间,国际上地质理论不断发展,探矿、测试、遥感等许多技术手段不断提高,地球科学与天体、生物、气候等许多学科的结合也日益紧密,这些都使世界许多国家的地质找矿科学技术有了飞跃的进步。”我国地质找矿科技面临极大的挑战。报告提出:“地质工作的发展必须依靠地质科学技术进步,这一点,应该作为今后地质工作的一条基本指导思想。”同时,要求建立“一支技术先进、装备优良的地质队伍,特别是高素质的地质科技人才。”1983年,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地质事业”一文中强调“要促进地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技术素质,要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和现代成矿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从总体高度上提高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努力推广和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这种重视科技人才的思想在他担任国务院领导期间也多次阐述。2009年11月,他指出:“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的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钻研、更加自主地探索。”“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需要更多世界级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物。”他的科技进步和人才观,充分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因为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兴衰、一项事业的成败、一个单位的荣枯,归根结底取决于人才,特别取决于高端人才的多寡和其作用发挥的程度。

  1. 演员金·凯瑞变身作家 推出第一本励志儿童图书
  2. 心理励志书销量逐年递增
  3. 励志书是心灵鸡汤还是精神毒药?
  4. 三个草根的励志书
  5. 静安区区委书记孙建平向青年干部推荐励志书籍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完善网站!

扫码打赏
扫码打赏,1元、5元、10元...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分享给小伙伴们:

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