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

1、交易性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考察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空间范围内社会各部门在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或份额。
2、交易性货币需求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只有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才能形成交易性货币需求:一是有能力获得或持有货币,二是必须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资产。
3、现实中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
4、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既包括对货币执行交换媒介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包括了对执行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 需求。
作用

交易性货币需求也是利率的函数。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盈利性资产要牺牲利息,因此人们的持币量会对利率变动作出反应,这主要取决于持有货币与持有盈利性资产之间的交易成本。如果盈利性资产能迅速变为现金并不受损失,人们更倾向于以盈利性资产的持有来代替一大部分现金持有,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应付交易需求但事实上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这样,人们在考虑以部分盈利性资产的持有来应付交易需求时,通常会考虑以下三个因素:①预期未来一定时间内的交易支出量;②买卖盈利性资产的交易费用;③支付期内的利率,由此确定现金持有额 ,并使其净收益最大。美国经济学家W.J.鲍莫尔和J.托宾由此推出的“平方根定律”为:

该公式说明交易性货币需求具有利率弹性,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交易性货币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水平共同作用的。但一般来说,利率要产生显著影响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利率足够高,二是转为盈利资产的规模充分大,才可能发生规模效应。为简化分析起见,一般认为交易性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即L=f(Y)。式中,Y代表收入水平。
影响因素

2、价格:价格和交易性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交易性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 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更多的影响交易性货币需求的结构。
6、企业与个人对利率与价格的预期。对利润的预期同货币呈同方向变化,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货币 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7、其他因素:信用的发展状况,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国家的政治形势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影响等。
相关理论

马克思的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货币必要量公式中。其理论的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币流通。在此条件下,马克思进行如下论证:
1、商品价格取决于商品价值和黄金的价值,商品价值取决于生产过程,所以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2、商品数量和商品价格的多少决定了需要多少金币来实现它。
3、商品与货币交换后,商品退出流通,货币仍留在流通中多次媒介商品交换,从而一定数量的货币流通几次,就可相应媒介几倍于它的商品 进行交换。
这一论证用公式表示就是: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商品价格总额 / 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
M = PQ / V
这一公式表明: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要量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速度两类因素,它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马克思的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反映了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一基本原理。我们在掌握这一理论时需要注意:
1、本论断适用于金属货币流通,而在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货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2、直接运用本公式测算实际生活中的交易性货币需求还存在很多困难。
3、仅反映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需要量。
凯恩斯的交易性货币需求理论(流动偏好理论)
凯恩斯研究影响交易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时假定对货币的需求出于三个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是人们 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因交易动机而产生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谨慎动机也叫预防动机,是人们需要保留一部分货币以备未曾预料的支付。因谨慎动机而产生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也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投机动机是指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投机性交易性货币需求同利率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化,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而产生的交易性货币需求一般用于商品或劳务交易,称为交易性交易性货币需求,用L1表示,是收入Y的递增函数,即 L1=L1(Y) ;
投机性交易性货币需求L2则与利率有关,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即 L2=L2(i) ;
货币总需求L由交易性交易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交易性货币需求构成,即L=L1(Y)+L2(i)
表明对货币的总需求是由收入和利率两个因素决定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