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概述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金融市场自由化、国际化,使得泡沫经济的发生更为频繁,波及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更加严重,处理对策更加复杂。泡沫经济的根源在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偏离,即虚拟资本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部分。 定收入流量的的资本; 现实资本(Actual Capital)就是以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存在的实物形态的资本。在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中不会出现泡沫,因为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运动都是以实物形态流量为媒介,并进行和其相对应的流向相反、流量基本相等的货币形态流量。因此人们认为泡沫经济产生于虚拟资本的运动,这也是泡沫经济总是起源于金融领域的根源。此外,作为不动产的土地,其特殊的价格构成使土地资产成为了一种具有虚拟资本属性的资产,同时金融业与房地产业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得每次经济泡沫的产生都必然伴随着地产泡沫的产生。
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对比经济泡沫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的关系

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
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形成原因

第一、宏观经济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泡沫经济都是发生在国家对银根放得比较松,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的阶段,社会经济表面上逞现一片繁荣,给泡沫经济提供了炒作的资金来源。
商品经济具有周期性增长特点,每当经过一轮经济萧条之后,政府为启动经济增长,常降低利息,放松银根,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一些手中获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资金投到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是泡沫经济成长的社会基础。日本从1955-1985年,完成了经济起飞,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手中有了钱的日本企业和居民信奉“土地神话“,日本是一个岛国,山地多,平原少。土地成为日本的稀缺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城市占地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对土地投资的增加,地价特别是城市房地产价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然而,日本人将这种趋势绝对化了,认为地价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以至把房地产投资作为一种资产保值和增值的方式。他们开始制造土地泡沫,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日本地价飞涨,投机者以升值了的土地作抵押,可以从银行取得更多的贷款,然后再去寻求新的投机机会,于是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有限的土地,造成房地产价格的进一步上升。日本的银行业是“土地神话”的忠实信奉者。

第二、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从历次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到目前为止,社会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缺乏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约束,关键是对促进经济泡沫成长的各种投机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但到目前为止,社会还缺乏这种监控的手段。这种投机活动发生在投机当事人之间,是两两交易活动,没有一个中介机构能去监控它。作为投机过程中的最关键的一步——货款支付活动,更没有一个监控机制。虽然货款支付活动一般要通过银行进行,但银行只是收付中介,根据客户指令付款,对付款的内容无力约束,加上银行的分散性,起不了监控投机活动作用。政府是外在的,不可能置身于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之中。而且,政府还常常容易被投机交易所形成的经济繁荣假象一时迷惑,觉察不到背后隐藏的投机活动,一直到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才得到发现。

世界各国的泡沫经济

17世纪 江户时代的元禄泡沫经济。
18世纪 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经济(南海泡沫事件)。这次事件成为泡沫经济的语源。
20世纪20年代 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大量欧洲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国股价飞涨。之后黑色星期四爆发,美国泡沫经济破裂,导致世界性恐慌。
1980年代 日本泡沫经济
1994年 墨西哥为主的中南美洲泡沫经济
1997年 亚洲金融危机
1999年 - 2000年美国因特网泡沫经济
2003年 - 美国为主的全球房地产泡沫经济
20世纪的泡沫经济往往在各国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利率之后纷纷破裂。 相关书籍

作者:葛新权
ISBN:9787505853263
页数:30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定价:22.0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5-12-1
本书从资产、资产市场角度,对泡沫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结合上海股市,研制了股票资产定价模型和和股市泡沫经济计量模型,提出测定、判断与预控泡沫经济的方法;在实证中,发现了负泡沫现象,发现了预控时机、方向和力度,得出了有创新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防止泡沫经济的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书共四篇十一章。第一篇是总论,重点是回顾与学习泡沫经济理论;第二篇是泡沫经济理论与模型,重点是在消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第三篇是泡沫经济的实证分析,把学习、认识与创新的成果应用于实际,检验成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得到新的认识与启示,有利于再创新;第四篇是政策建议,研究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在实际是发现两类问题。一是成果自身应用价值上的问题。二是实际中的问题。这些都有利于今后学习,再创造。 相关词条
石油危机 | 阿罗悖论 | 品牌生命周期 | 企业财务文化 | 福特主义 | BT模式 | 现代经济学 | 财务控制 |
实体经济 | 会计政策 | 银行承兑汇票 | 混合经济体制 | 补偿贸易 | 品牌理论 | 货币资本化 | 外汇汇率 |
国际租赁 | 财务分析 | 摩根大通公司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商品流通 | 规模效应 | 炫耀性消费 | 溢出效应 |
货币替代 | 信用危机 | 摩根士丹利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项目融资 | 市场预测 | 消费者剩余 | 国资委 |
机会成本 | 3F危机 | 巴克莱银行 | 规模经济理论 | 绿色会计 | 企业边界 | 货币数量论 | 印花税 |
金融危机 | 美元危机 | 英格兰银行 | 瑞士信贷集团 | 美联银行 | 外汇市场 | 消费者行为 | 不动产 |
货币危机 | 信贷危机 | 国库券 | 国际金融机构 | 美林公司 | 银团贷款 | 高盛集团 | 热钱 |
债务危机 | 准备金率 | 准备金 | 国际货币制度 | 外汇储备 | 高能货币 | 资产重组 | 外汇 |
(2)http://house.hexun.com/2008/rbpm/
(3)http://www.chinanews.com.cn/edu/jysp/news/2007/08-07/996776.shtml
(4)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08/4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