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马寅初


人物简介
  马寅初,汉族(据浙江省嵊县谷来镇马村《马氏宗谱》记载,嵊州马姓

马寅初

应该是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后裔,后来改姓“马”,与回族马姓无关),出生在浙江省嵊县浦口镇。1901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选学矿冶专业。1906年赴美国留学, 先后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14年回国,先后在北洋政府财政部当职员、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1919年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国立南京大学(不完全等于现在的南京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马寅初任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第一任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1927年到浙江财务学校任教并任浙江省省府委员。1928年任南京政府立法委员,1929年后, 出任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南京国立中央大学、陆军大学和上海国立交通大学教授。1938年初,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兼教授。1940年12月6日被蒋介石逮捕。1946年9月,到上海私立中华工商专科学校任教。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并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等职,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1979年9月,平反后担任北大名誉校长,并重新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81年2月27日,当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1年3月29日,当选为中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主要著作有:《通货新论》《战时经济论文集》《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中国国外汇兑》《中国银行论》《中国关税问题》《资本主义发展史》《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新人口论(重版)》

马寅初(左)与周恩来总理(中)

《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上、下)》等。 1993年8月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特别荣誉奖”。
  早在50年代初,他就注意并开始研究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实际问题。在著名的《新人口论》中,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的人口问题。提出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认为1953~1957年,中国人口很可能已超过1953年人口普查得出的年增殖率为20‰的结果。如果按1953年统计的20‰的增殖率估算, “三十年后同实际的人口数字一比, 就会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了”。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①人口增长与资金积累的矛盾。他认为,因为中国人口多,消费大,所以积累少,只有把人口控制起来,使消费比例降低,才能多积累资金;②搞社会主义,就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多搞大工业,搞农业电气化、机械化,然而,为安排好多人就业,就不得不搞中小型工业,农业搞低效率劳动,实际上是拖住了高速度工业化的后腿;③和工业原料的矛盾。大办轻工业可以有效地积累资金,但是轻工业原料大多数来自农业。由于人口多、粮食紧张,就腾不出多少地种诸如棉花、蚕桑、大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同时,也由于农产品出口受到限制,就不能进口很多的重工业成套设备,影响了重工业的发展;④全国人均不到3亩耕地,大面积垦荒短期内又做不到,“就粮食而论, 亦非控制人口不可”。他尖锐地指出,控制人口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日后的问题益形棘手,愈难解决。政府对人口若再不设法控制,难免农民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与不满。他提出了定期举行人口普查,把人口增长纳入第二个、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民族之争
  在2006

马寅初(左)与李德全(中)、邵力子(右)

年以前,关于马寅初的任何可信的传记与年谱,均未提及马寅初是回族。而从2006年以后,“马寅初是回族”一说甚嚣尘上,一些人甚至据此攻击马寅初的“人口论”是企图让汉族“亡族灭种”的阴谋,使马寅初背上了不白之冤。事实上,从可信的记载来看,马寅初是地地道道的汉族人;而“回族说”全部来自网络,但没有一条注明了可靠的证据,全部是根据马寅初姓氏(马姓)的臆断。
  马寅初是汉族,有以下证据:
  (一)马家世代相传,赖以为生的家族产业是酒业,马寅初的父亲毕生经营的事业恰是酿酒与卖酒,以伊斯兰教的教义来看,这是和猪肉一样不可原谅的行为。马寅初可能是回族吗?
  (二)马寅初纪念馆在杭州庆春路上,馆中介绍马寅初生平的文字中,明确说明他是汉族人。
  (三) 浙江为数不多的标注为回族身份的居民都是近代从外地迁入。马氏是浙江嵊县的世家大族,并不是近代迁入,而且其后人声称有明确的汉人源流。据谷来镇马村《马氏宗谱》记载,嵊州马姓应该是唐代大书法家虞世南的后裔,后来才改姓“马”。
  综上所述,马寅初是汉族人,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许多穆斯林朋友认为,如果将生于酿酒世家的马寅初称为“回族人”,是对回族的不尊重——而“马寅初是回族”一说,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流毒甚广,对马寅初的名誉、对伊斯兰教的教义都造成了严重的亵渎。究其原因,是个别别有用心的人,为了批判马寅初的人口理论,精心炮制的一套阴谋:先将其民族改为回族,借互联网这个平台广泛传播,给人们造成错误印象;然后形成某种逻辑:他的人口论是为了限制汉族生育,让汉族“亡族灭种”,然后大肆批判马寅初。只是,这种恶毒的用心,终于被有正义感的网友发现与驳斥!
  作为一个有重要影响力的网络平台,“百度百科”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这里纠正这种荒谬的说法,以不可置疑的证据,向大家证实马寅初是汉族,这既是对马寅初先生及其家人的尊重,也是对回族同胞及伊斯兰教教义的尊重,更是对互联网上那些别有用心挑起民族矛盾的宵小之徒的有力打击。生平年谱
  1901年入天津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天津大学),选学矿冶专业。同年与妻子张团妹结婚
  1906年赴美国留学,1910年获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马寅初在耶鲁大学

1915年回国,任北洋政府财政部职员。
  1916年任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19年出任首任教务长。
  1917 年,留学归来的马寅初又回嵊县老家迎娶了与女儿马仰班同岁的王仲贞。小学毕业的王仲贞比马寅初小22岁,当时年仅13岁。马寅初与两位妻子恩爱和谐,共生育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是拥有七个孩子的美满家庭。
  1920年,继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更名国立中央大学)首任商科主任杨杏佛之后,出任国立东南大学附设上海商科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曾兼任中国银行总司券(总发行人)等职。
  1927年后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并先后出任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重庆大学商学院教授兼院长。曾任中山大学、交通大学、苏州东吴大学、重庆陆军大学、立信会计专科学校、中华工商专科职业学校等校教授。
  1932年——1936年 任交通大学教授
  1938年抗战期间,马寅初先生在重庆大学商学院任院长兼教授,着重研究中国战时经济问题。1940年,马寅初在陪都重庆,因反对国民党政府所推行的财经政策,公开发表演讲,严正抨击蒋介石政权的战时经济政策,痛斥孔、宋贪污,要求开征“临时财产税”,重征发国难财者的财产来充实抗日经费,字字句句铿锵有力的演说,矛头直指“四大家族”。马寅初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大无畏的举动,惹恼了蒋介石,马寅初因而被捕,并被关入了息烽集中营。
  1948年当选第一任中央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校长。
  1951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60年1月4日因发表《新人口论》被迫辞去校长职务,居家赋闲。
  1979年9月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兼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马老生平
  马寅初照片集(20张)马寅初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和教育家。1882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初九),浙江省嵊州市浦口镇酿酒小作坊主马 生家里的第五个儿子出生了,既姓马,又是马年、马月、马日、马时出生,乡间盛传:“五马”齐全,一定是个非凡人物!1898年到上海读中学,1906年北洋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专攻经济学,获博士学位。于1915年回国。1916年至1927年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担任经济系教授、系主任和教务长。在此期间还先后兼任浙江兴业银行顾问、中国银行总司券、中国经济学社社长等职。1927年后,任浙江省政马寅初与新人口论及研讨会(17张)府委员、南京立法委员、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立法院经济委员会委员长。抗日战争爆发不久,马寅初受聘于重庆大学,并任商学院院长。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面对当局利用时局混乱,横征暴敛,巧取豪夺,大发国难财,马寅初拍案而起,写文章,做演讲,揭露当局贪污腐败,抨击战时经济,呼吁征收国难财者的财产税。因而罹罪,于1942年12月被捕,先后囚禁在贵州息烽和江西上饶。在社会舆论压力和中国共产党的营救下,1942年8月出狱,但马寅初仍被软禁在歌乐山上,限止与外界接触。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寅初担任重庆大学教授,后又到上海担任中华职业学校教授,上海工商专课学校教授。此时,他不畏强暴,不顾安危,积极投身反内战、反独裁的民主运动,表现了一个民主战士的铮铮铁骨。
  1948年底,借道香港,转赴北京,参加新中国的筹建。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学校长,9月,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被任命为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2月,出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2年5月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1954年9月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作为人民代表,马寅初走遍大江南北,深为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兴奋,但他又发现婴儿绕膝,深感人口问题严重。从1955年起对我国人口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在1957年3月召开的最高国务院会议上,马寅初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自己的主张。4月27日上午,马寅初又在北京大学作了“人口与节育”的报告,此稿几经修改,以《新人口论》为题,作为一项提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一届会议,7月15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新人口论》。然而,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新人口论》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他在气势汹汹的大批判、大围攻面前公开声明:“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迎战,直到战死为止”。又说:“因为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得拒绝检讨”。“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表现了一个社会主义科学家维护学术尊严,为真理献身的非凡勇气和高尚品德。为此,1960年1月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1963年又被免去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此后长期蛰居寓所,撰写探索中国农业经济规律的巨著---《农书》。至1965年完成初稿,约100万字,在文化大革命中,却被付之一炬。
  1979年9月,在马寅初98岁高龄时,党组织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同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11月《新人口论》正式出版,1980年8月,被选为全国人大第五届委员会委员。1981年2月,被推选为中国人口学会名誉会长。1982年5月10日下午5时,马寅初因肺炎复发,病情恶化,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101岁。人物相关
  ◆著作有《新人口论》、《中国经济改造》、《经济学概论》、《通货新论》、《马寅初经济论文集》、《中华银行论》、《中国关税问题》等数十种。
  ◆在马寅初的葬礼上,有人送上这样的挽联------马师在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之心,深受同仁敬重;先生为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不饶,堪为晚辈楷模。
  ◆每天坚持热水泡冷水淋健身:先用热水擦热全身,然后用毛巾浸入冷水,拧干,再擦肢体,直到全身通红。有时他也只用冷水洗澡。
  ◆2004年6月,正值马寅初先生诞辰122周年之际,座落在浙江杭州庆春路210号的一幢一百多年历史的马老故居,正式以马寅初纪念馆名义对外开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马寅初学生在这里居住多年。
  ◆2004年6月24日,浙江省马寅初研究会在嵊州成立。特别经历
  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期间曾因抨击官僚资产阶级大发国难财遭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监禁。
  1957年7月3日 马寅初在第一届人大第四次会议上发表题为《新人口论》的书面发言,认为我国人口增殖太快,主张控制人口。《人民日报》发表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他主张,必须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进行人口普查,举办人口动态统计,确定人口政策,把人口增长的数字订入五年计划。二、宣传晚婚节育的好处,运用节育的办法。同时,国家应该干涉生育,控制人口主权,奖励节育,用征税的办法限制多育。三、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有效的办法,普遍宣传避孕。在反右派斗争中,马寅初的这些观点被当作“新马尔萨斯人口论”而受到批判。1979年4月19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北京大学党委召开会议,为其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马寅初教授毕生从事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稳定物价、控制人口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科学、人口科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马寅初,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中国共产党的诤友。 童年时代,马寅初很想读书,更想到大城市去读书。而父亲马棣生认为马寅初聪明伶俐,一定要马寅初学管帐记账,继承“酒坊”家业,学做生意。为读书,马寅初经常挨父亲训斥、毒打,罚跪。“跪下也要去念书”,“打死我也不做生意”,马寅初忍着疼痛一次又一次地反抗着。
  1899年马寅初进入上海“育英书馆”,成绩年年班上第一。他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北洋大学。1903年他被送往美国公费留学,先入耶鲁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为“强国富民”,马寅初在美国决定攻读经济,1910年他在耶鲁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1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撰写的论文《纽约市的财政》,轰动了当时美国的财政界和经济界,被哥伦比亚大学列为一年级新生的教材。
  1919年马寅初返回祖国,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支持进步,崇尚革新,声明“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致力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经济人才的培养,著书立说。他是中国最早研究西方经济学的著名学者。1927年到1937年,马寅初南下浙江、南京、上海,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参与对国家财政经济问题的研究,寻找症结的所在,谋求解决的办法,全力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1937年到1945年,马寅初继续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研究中国的财政经济,剖析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撰文抨击“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机大发横财的罪行。抗战爆发后,马寅初拥护抗战,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马寅初的爱国行动、正义行为,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马寅初先后被关进息烽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最后被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直到抗战胜利才恢复人身自由。
  抗成胜利后,马寅初继续反对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主义,痛斥国民党政府出卖民族利益。当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消息传来,马寅初愤怒万分,当即写了遗书,告别大家,孑然一身穿蓝布长衫赴南京中央大学讲演,用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罪行,当讲到物价飞涨时,指名道姓、抨击蒋介石,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国统区的反蒋爱国民主运动。他成了旧中国时代一个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 解放前马寅初先后在北京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任教。他曾任北大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解放后马寅初先后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名誉校长,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新人口论》是一篇卓有见地的不朽之作,这篇论文是经过调查研究后写成的,它正确地分析了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原因,论证了人口增长太快同积累、消费之间的矛盾,提出了控制人口生育的建议和措施。《新人口论》发表后,引起全国强烈的反响。康生、陈伯达一伙竟把《新人口论》诬为中国的马尔萨斯主义,煽起全国规模的大围攻。马寅初理直气壮,出来应战,有人逼他检讨,他坚决拒绝,再一次发出誓言:不怕孤立,不怕油锅炸,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他说:“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止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我个人被批判是小事,没什么,不过我想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大事,我相信几十年以后,事实会说明我是对的。”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沦》的正确性和预见性。1960年3月马寅初被迫辞职,离开北京大学,回到嵊州老家。1979年9月11日恢复名誉,教育部任命他为北京大学名誉校长,并被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
  1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新人口论

2中国之新金融政策(上) 商务印书馆1939
  3通货新论 商务印书馆1947
  4新人口论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马寅初人口文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6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 财政出版社1958
  7新人口论 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
  8马寅初抨官僚资本 重庆出版社1983
  9马寅初选集 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
  10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
  11马寅初经济论文选集(上)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2马寅初全集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封面

13财政学与中国财政:理论与现实 商务印书馆2001
  14财政学与中国财:理论与实践 商务印书馆1948
  15中国国外汇兑 商务印书馆1930
  16中华银行论 商务印书馆1929
  17马寅初演讲集 商务印书馆1933
  18经济学概论 商务印书馆1946
  19马寅初战时经济论文集 作家书屋1945
  20中国经济改造 商务印书馆1935
  21马寅初经济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1932
  22中国关税问题 商务印书馆1935
  23马寅初经济论文集 作家书屋1947
  24中国当前之经济问题:马寅初讲演 胶济铁路同人学术研究会
  25马寅初演讲集 商务印书馆1928马老轶闻
  1947年5月23日,上海大。中学校学生为了声援南京“五。二零”惨案举行罢课。当时在中华工商学院执教的马老毅然贴出一张声明:“本教授遵照上海市学联罢教一天。”接着又准备到南京演讲,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出卖民族利益等罪行。特务公开威胁说:“马寅初敢去演讲,就干掉他!”马老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南京,临行给家属留下了遗嘱。
  同年冬天,马老在学校小礼堂做演讲。会前,发现场内有特务,马老从容不迫走进会场,义愤填膺的说:“我晓得人群里面就有特务,正用手枪瞄准我的胸膛。我不怕!怕就不会到这里讲话了。我反对国民党贪污腐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我不要当立法委员.....有人骂我当学生尾巴,有人却当了美国人的尾巴,那才是可耻的......”会场上报以暴风雨般的掌声。
  马老曾经当过蒋介石的老师。在抗日期间蒋介石送来名片,用委员长的名义请他赴宴。马老对来人说:“委员长是军事长官,我是个文职,文职不去拜见军方!再说我给委员长讲过课,他是我的学生。学生不来拜见老师却叫先生去拜见学生,岂有此理!他如真有话说,叫他来找我!”蒋又派人游说:“委员长说了,您是他的老前辈,既是老师,又是浙江同乡。委员长推荐您任财政部长,或者是中央银行行长。”马老笑道:“你们想弄个官位把我嘴巴封住,办不到!”来人说:“那么,请马老先生买些美钞吧,政府批给您一笔外汇,这可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啊!”马老答道:“不,不!这种猪狗生意我不做!我不去发这种国难财!”来人只得灰溜溜的走了。
  马寅初曾斩钉截铁地跟主席讲:“中国人口太多是因为农村晚上没有电!!!”马寅初与重庆大学
  在重庆大学校园内,有座绿色琉璃瓦六角亭,名“寅初亭”,经数十年风雨显得沧桑,看上去极寻常,亭子也不大。然而在重大师生心中,却是光芒四射。马寅初这个名字可响亮了,铭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上,与孔子、老子、鲁迅、蔡元培等并列为“四十位中国文化巨人”。他是中国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其著作《新人口论》作为“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对我国的经济、教育、人口等方面有很大的贡献。如此文化巨人,其纪念亭怎会建在重大校园内? 在抗日战争初期,马寅初曾出任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
  马寅初秉性刚直。1940年夏,马寅初在重庆向国民党100多名将官发表演说。他讲道:“在抗战中,下等人出力,中等人出钱;上等人既不出钱也不出力,专发国难财。还有一种猪狗不如的上上等人,他们利用手中大权,掌握国家的经济秘密,搞外汇投机,一夜之间,即可暴富,而且把钱存到国外,如果亡国,他们就可以到国外去吃喝玩乐。”随后,他毫不含糊地指名道姓,“这种上上等人,就是宋子文和孔祥熙。对他们,不但要征重税,而且要撤职!要求蒋委员长大义灭亲!”马寅初一介书生,敢于在太岁头上拔毛,真是可敬可佩!
  随即麻烦就来了。蒋介石恼羞成怒,先采取拉拢的办法,派他出国考察、封官、批给外汇。均遭到他严词拒绝。接着来硬的。一次,信封里装了一颗子弹。还有一次,蒋介石派了特务,准备在马寅初演讲的现场搞暗杀。马寅初事先知道了,他穿着长袍马褂到了台上,一把扯开胸襟,愤怒地说:“有种就朝这里打!我遗嘱都写好了,我全家人都来了,我不怕,怕死就不来,我就是要讲。”特务被镇住了,不敢开枪 1941年12月6日,一群特务进了重大校园,将先生抓走,先后关在息烽、上饶监狱。美国总统派特使来找蒋介石,说你把马寅初关起来为什么?共产党会把他救出来的。1942年3月,马寅初六十寿辰。重大学生在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支持下,掀起了著名的“祝寿运动”。寿堂四壁挂满各方致送的寿联,其中有周恩来、董必武、《新华日报》社送的。有一联写:“不屈不淫征气性,敢言敢怒见精神”。这不仅是对马先生在重庆时期大无畏精神的赞赏,更是对其一生求真笃学的最好写照。
  祝寿会上还倡议集资兴修“寅初亭”。数月之后,“寅初亭”在重大校园梅岭得以建成。亭上有冯玉祥将军题的“寅初亭”匾额。随着,在各界抗议和营救下,蒋介石被迫将马寅初释放。但将他软禁在家中,即歌乐山云顶寺主峰下的木鱼堡5号。长达三年半之久。期间,先生处于“失去自由,教书不成,投稿无门”的困境,一家人生活面临断炊。周恩来得知后,及时资助,并将其文稿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付给高额稿酬。
  先生在歌乐山下被软禁的日子,在重庆大学的学者风度,以及在演讲台上气宇轩昂的斗士风采,马寅初之于重庆,印象极为鲜明。尤其在重大校园,小小一座“寅初亭”,散射不灭辉光。如今,在沙坪坝文化名人广场的塑像方阵中,瞧那位身着长袍马褂,端坐在藤椅上的马寅初先生,正是他在重庆大学任商学院院长时的形象。婚姻家庭

妻妾子女成群

  早年他在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和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的专业,就是经济学。
  一生著作中,有关财政经济方面的文字,也是其主要部分。看来他是称得上“国计民生”专家的。因为提出了人口控制的观点,他遭到批判。但历史为他彻底翻了案。他的全集不久以后也将由浙江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这些在今天都已不足为奇。
  今年3月17日《中华读书报》上刊载的《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摘自上海人民出版社《民国掌故》)一文后的强烈感受。
  1901年,马寅初第一次结婚。1907年,留学美国耶鲁。在这婚后的几年里,他和妻子生有一子二女(其中一子早夭,一女在他留美次年出生)。马寅初在美十年,1916年返国。不久,接受北大校长蔡元培之邀,担任经济学教授。这时,正是“五四”的早期。
  很难思议的事情发生了。1917年,马寅初与一个小于自己22岁的姑娘结婚了。此后,他和第一个妻子又生一女,而同第二个妻子共生有二子二女。这样,不计早夭的一子,马寅初共有七个子女;加上两个妻子,——这是一个典型的妻妾子女成群的中国大家庭。
  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马寅初将他的两个妻子都接到北平家中,共同生活。据说,彼此的关系“实属少见”地融洽。
  但是,知道了这些之后,我对马寅初的疑问却再也难以消除了。
  我实在无法将留美博士、北大教授、可称是现代新文化学者的马寅初与整天周旋在妻妾之间的典型士大夫旧文人生活中的马寅初看作是同一个人;我也实在无法将人口学家的马寅初与众多子女之父的马寅初看作是同一个人。然而,这种对立就是这样活生生地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这对马寅初(尤其是马寅初)难道不具有绝大的讽刺性么。由此我看到了思想和践行的分裂、学术和生活的分裂——中国知识分子学术人生中的虚弱性(其实不妨就叫做虚伪性)的一种极端体现。多重面具、分裂人格的生活呵。
  践行之难,可见一斑。举一反三,对当下“高调”的人文社会学者,这可不可算作是一种警戒?

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

  1882年6月,马寅初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以酿酒为业的小作坊主家庭。他出生后不久,父亲为寻求更好的酿酒水质,将全家移居地处黄泽江和剡江会合处的嵊县浦口镇。马寅初就在这乡风淳朴,风景秀美的小镇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
  前店后坊的马家,生意越做越红火。父亲见五个儿子中,排行老五的寅初最为聪明伶俐,有心让他继承父业,想先让他学会酒店管帐、再承家业。因此,父亲只让马寅初读私塾,无意让他继续求学。马寅初不喜欢私塾的四书五经,向往城里的新学堂,他见父亲强让他学酒店管帐,非常不满。常常以怠学、怠工以示反抗,为此,多次遭到父亲打骂。
  有一次,父亲郑重地与他谈话:“你也不小了,应该学会酒店管帐,以后……”“不,我要到城里读书。”未待父亲讲完,马寅初抢先表示了自己的态度。“我不会让你外出读书!”父亲显然生气了。
  “我就是要到城里读书!”马寅初也不示弱。“你给我跪下!”父亲大声吼着,“就是跪,我也到城里读书!”马寅初的执拗使他再次饱受皮肉之苦。父亲的蛮横,深深伤害了马寅初,他见求学无望,一气之下跑到镇外,一头扎进了黄泽江,幸亏被人救起,马寅初竟由此因祸得福。
  原来,恰在此时,父亲的老友张江声由沪来嵊县探亲访友。得知此事,觉得马家老五有志气,说服了马寅初的父亲,由他带马寅初到上海读书。从此竟改变了马寅初的一生
  1898年,17岁的马寅初在张江声的安排下进了上海教会学校育美书馆读中学。强烈的求知欲和勤奋刻苦,使他学习成绩始终名列班上前茅。1901年,马寅初回家乡度假。父母作主,让他与家乡一位叫张团妹的姑娘结婚。这一次,马寅初没有像求学那样以死抗争,他顺从父母之命,与张姑娘完了婚。
  张团妹虽目不识丁,但生性忠厚、善良,会做一手口味醇正的家乡菜。她为自己能嫁给会读书的丈夫而心满意足。婚后,张团妹孝敬公婆,善待马家兄妹,马寅初见妻子贤惠体贴,颇觉满意,小夫妻很是和谐。婚后一年,马家双喜临门,张团妹生了个胖儿子,马寅初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天津北洋大学。
  天津北洋大学是一所专门教授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中国高级工程人才的学校。学校要求非常严格,每年都有不少学生遭淘汰。
  1903年,家乡传来噩耗:马寅初不满周岁的儿子因意外伤害不幸夭折。他强忍悲痛、坚持学习。1904年,马寅初的妻子又生一女,他景仰东汉史学家班超,故为女儿取名马仰班。
  1907年,马寅初以优异成绩从北洋大学毕业,并被清政府保送至美国耶鲁大学官费留学。出国留学前,马寅初特意赶回家乡与父母妻儿告别。张团妹虽与丈夫两地分居多年,但每年总有团聚的时候。
  想到丈夫就要远涉重洋,不知何时再能相见,不禁暗暗抹泪。临别前的夜晚,张团妹悄悄告诉马寅初,自己又怀上了孩子。马寅初很高兴,嘱咐妻子多多保重。妻子对他说:“孩子出生时,你又不在家,你给孩子取个名吧?”马寅初略思片刻答道:“若生女孩,就叫马仰曹,若生男孩就叫马仰峰。”马寅初这次话别,一去竟是十年。第二年,张团妹生下一女孩,于是取名马仰曹。
  在耶鲁大学,马寅初选择经济学作为专攻方向。1910年,他获得耶鲁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继而又考取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生。
  32岁那年,马寅初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1916年,马寅初拒绝了导师的盛情挽留,回到了祖国。不久,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马寅初担任北大经济学教授。进入而立之年的马寅初,独处海外10年,接受西方教育近20年。既未受开放社会影响、移情别恋,也未摆脱旧中国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旧式婚姻影响。
  1917年,马寅初与嵊县一位叫王仲贞的姑娘结婚。王仲贞生于1904年,比马寅初小22岁,年少漂亮,有小学文化程度。此后,马寅初将王仲贞、张团妹先后接到北平。从此,马寅初的家里就有两个妻子。
  马寅初对两位妻子都很好,他外出度假总是让两位妻子同往,在家闲暇时,也常是由两位妻子陪他在庭院小路花丛中散步。张团妹和王仲贞之间也相处得非常融洽,彼此互相关心、体贴照顾,这在当时类似家庭中,实属少见。张团妹与马寅初后来又生了一个女儿,这样他们婚后除了一个儿子夭折外,共有三个女儿。王仲贞和马寅初婚后,生有两个女儿、两个儿子。马寅初和他的两位妻子共有五个女儿、两个儿子,是拥有七个孩子的多子家庭。
  由于历史的原因,马寅初这位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在婚姻家庭生活上,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建时代的烙印。 (朱宝琴)
  (摘自《民国掌故》,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寅初故居
  ——东总布胡同32号
  东总布胡同属东城区建国门地区,是朝阳门南小街路东从南往北数的第二条胡同。胡同自西向东沟通朝阳门南小街和建国门北大街,长600多米,南侧自

马寅初故居

西向东分别与顶银胡同、贡院西街、南牌坊胡同相通,北侧自西向东分别与大羊宜宾胡同、宝珠子胡同、北总布胡同、弘通巷、北牌坊胡同相通。明代,与西总布胡同统称“总铺胡同”,因胡同内设有总捕衙署而得名;清乾隆时改称“总部胡同”,宣统时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将胡同一分为二,西段称“西总布胡同”,东段称“东总布胡同”。
  东总布胡同32号,旧时的门牌是东总布胡同62号,在胡同中段南侧,整座建筑为西洋风格。围墙相对较高,西式街门面北,有五步台阶;院内主要建筑是一座二层西式楼房,楼房南面与围墙之间构成一个树木繁茂的庭院,典雅、宁静。
  据房屋档案记载,该院占地面积为1092.7平方米;共有房屋43间,其中楼房30间,建筑面积共计444.1平方米。此房购于1950年5月,经修葺马寅初全家入住。1951年6月,马寅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后,燕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自东城区沙滩迁至海淀区燕园,为避免远道奔波,马寅初被安排在燕南园63号居住。
  陈芳在《燕东园和燕南园话旧》一文中写道:“坐落在燕南园东南部的63号院,是一座别致的中西结合、中国南北方建筑风格结合的‘凹’字形平房建筑。63号院正门面南,前面有一大片开阔地,气派较大。整体建筑坐落在虎皮石台阶上,周边环绕都是一米左右长的花岗岩条石,建筑四角是仿中国木结构做法的钢筋混凝土半圆形柱子。正南门外有一个凹进去的门栏(中国南方风格,北方少见),两扇大门,两侧各有四扇中式窗户,相当对称;窗下墙(坎墙)是中国式的凹形,建筑层顶是西式钢筋屋架,呈直线三角形,上铺机器瓦(大瓦),但又有中国传统最尊贵屋顶庑殿的一点风格。建筑高度从台阶到檐口有4米左右,柱顶石是圆形,屋檐下突出石块是仿中国传统梁头,但上面没有彩画和雕刻,檩条用水泥制成。”“当年院内还有一个小型游泳池。”
  马寅初在燕南园63号居住期间,发表了《新人口论》,并因此遭到错误的批判。1960年,马寅初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又搬回东总布胡同32号。此时的马寅初已是78岁高龄,且在政治上被剥夺了发言权,如今叫做“话语权”,满腹经纶而又刚直不阿的他,赋闲了。马寅初毕竟经过风雨,见过世面,能够泰然处之,他喜爱这样两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对于智者而言,赋闲至多只能标志宦海失意,决不意味事业无成。马寅初在赋闲期间,完成了百万字之巨的《农书》初稿,可惜《农书》初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家人所焚。
  1982年5月10日,马寅初走完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驾鹤西行,魂归道山。应了一句中国的老话——仁者寿。
  现在,东总布胡同32号为马寅初的后人居住。另外,在竹竿巷与青春路交界处,也有马寅初故居,现在已成为博物馆。(第二课堂活动处)前面还有一尊马寅初的雕塑。
  马寅初(1882—1982),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浙江嵊县(今嵊州市)人。早年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国,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教务长,重庆大学商学院院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9年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是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有《马寅初演讲集》、《马寅初经济文集》、《中国经济改造》、《通货新论》、《新人口论》等著作存世。
  马寅初生于清光绪八年,在旧中国生活了近七十年,是蜚声中外的经济学家。由于仗义执言在20世纪40年代受到过国民党当局的拘捕、关押和软禁,也受到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特务的恐吓与殴打,然而,马寅初不改初衷。一代文豪郭沫若曾经这样称赞:“你这个马寅初啊,可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爆的响当当的一枚‘铜豌豆’。”当时的舆论界认为:“今日马寅初先生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声望和地位,可与过去文学界的巨人鲁迅相比。在争取国家自由、民族解放的过程中,马寅初与鲁迅一样,遭受着恶势力的仇恨,但却雄视阔步于各种压迫之下,始终敢说,敢笑,敢怒,几十年来态度一贯。”
  马寅初为新中国的诞生欢欣鼓舞,并积极投身于共和国的筹划和建设之中。1949年3月25日,在欢迎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从西柏坡迁至北平的仪式上,马寅初竟不顾会场秩序,跑向周恩来乘坐的吉普车,大声对周恩来说:“遵照你的指示,我已平安来到北平。”喜悦心情溢于言表。
  马寅初喜欢以“兄弟”自称,而且,不分场合,也不论对象的年龄大小、职位高低,一概如此。
  有一个说法,有一次在中南海开会时,马寅初向毛泽东提出请求:“要‘兄弟’把北大办成第一流学府,主席您就得支持我的工作。”毛泽东笑着问:“马老,您要怎样的支持呢?”马寅初说:“不要别的,只希望主席能批准,‘兄弟’点名邀请谁到北大演讲,就请不要拒绝。”毛泽东高兴地答应了马寅初的请求。
  有一个佐证,1951年6月1日,在北京大学的民主广场举行校长马寅初就职典礼,场面庄重热烈,马寅初在致辞中仍然自称“兄弟”,他说:“‘兄弟’既受政府任命我就依照政府意旨做事,希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努力完成我们的任务。”
  有一个制度,在马寅初主政北京大学期间,每年除夕都在大膳厅举行全校新年团拜会。新年钟声一响,马寅初准时出现在全校师生面前,或因兴致佳好,或因酒后微醺,总是红光满面,必以“兄弟”自称,向全校师生祝贺新年。
  作为经济学家,马寅初自然心系民生。他认为“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守的一条定律,指出应该提倡计划生育,控制人口。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而且认为人口问题“若不早为之图,难免把一切恩德变为失望和不满。”
  孰料,马寅初的真知灼见却遭到了愈演愈烈的批判,直至被迫辞职。使人联想到唐代韩愈的诗句: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面对批判和讨伐,马寅初公开表态:“这个挑战是很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绝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因为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只能拒绝检讨。”
  “拒绝检讨”,谈何容易。然而,马寅初做到了。
  1979年7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题为《党组织为马寅初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消息。此时的马寅初已经九十八岁了,历史终于在他活着的时候,有机会向这位勇敢而智慧的老人道歉。
  1957年7月15日,马寅初在《人民日报》发表了《新人口论》,指出人口多、资源少是我国一个很严重的矛盾。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率为2.0%,以此推算,如不控制人口,50年后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他说:“人口固然是一个极大的资源,但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要保住这个大资源,去掉这个大负担,办法是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他建议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结果受到错误批判。事实证明,马寅初的观点是正确的,批判他的后果是造成此后全国多生了几亿人。马寅初之墓
  

马寅初之墓

马寅初于1982年北京逝世,遵其遗愿,部分骨灰送回家乡嵊州,安葬于下王舍村母亲王太夫人墓旁。
  马寅初墓墓碑背后有这样的文字,是他们的子女写的,记录于后:先父马寅初生于浙江绍兴,后迁嵊县,留学美国,获博士学位。为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及教育家。先母张桂君,浙江嵊县人,贤淑仁惠,勤俭持家,堪称贤内楷范。先父留美九年,先母独承家务,仰侍俯畜,克尽妇职,其后先父在国内各地供职,先母始终伴随,甘苦与共。先父去世后始南迁至沪,俩老共同生活八十余年。杭州系其久居之地,今遵遗愿,择葬于此,谨缀语。 国之贤良 家之德配 偕老百年 盛世人瑞。马老墨宝
  

马老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毕业生题词

1934年,国立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第三届毕业生筹印纪念刊,遍请当时学界、商界和政界名流题词,马寅初欣然题写了“经济匡时”四个大字。1935年10月,国立上海商学院在江湾的新建院舍落成,马寅初十分兴奋,致函祝贺,并再题词一幅,可惜这一题词至今尚未找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着手国立上海商学院的恢复工作。1946年3月,国立上海商学院复校筹备委员会成立,马寅初为筹备委员之一,并主持了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为这所国立商学院的恢复出谋划策,使之很快于当年11月正式开始上课。马寅初长寿秘诀

综述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虽然一生坎坷,却享百岁高龄,这与他的养生之道有着密切的联系。

让大脑常运动

  马老在大学读书时,就因勤于钻研、学业成绩优异被保送留学美国,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1915 年回国后,就任北京大学教授。他曾先后任国民党政府立法院经济和财政委员会委员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等职。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仍坚持写作,发表文章。勤于用脑使他长寿。英国的神经生理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后认为,人脑紧张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细胞的老化过程就发展得越慢。人的大脑受训练越少,衰老也越快。

登山健身益寿

  马老极喜欢爬山运动。他每到达一地,首先打听附近的地理山势,以便早晨爬山选择登山路线。他在四川时常常爬山,后来到了北京仍坚持爬山,无论寒暑,从不间断。

冷水浴有助长寿

  马老一生坚持冷水浴达70年。由于长年坚持冷水浴,以至他在76 岁时,到协和医院做全面检查,结果除了体重超重外,内脏各个器官的功能都很正常,和30岁的壮年人差不多。马老认为,这与他长年坚持冷水浴是分不开的。

体育锻炼不可缺

  马老平时非常重视身体锻炼。1956 年,他的一条腿不幸瘫痪,他每天拄着拐杖,拖着瘫痪的腿坚持行走五六千步。后来病情严重,拄拐也无法迈步时,他就每天围着茶几转上几百圈,坚持锻炼了7年。1972年,两条腿都瘫痪后,他仍以惊人的毅力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进行上肢的锻炼。文学作品
  小说《马寅初》由著名剧作家张波创作,张波是学者型的剧作家,文学作品《马寅初》被演绎为8集电视连续剧。

马寅初传

《马寅初》以正剧的结构,悲剧的命运,喜剧的结局,为真善美催生,为生活隐患作警示,讴歌了社会主义祖国,张扬了不朽的民族精神。
    相关文章

德迅网 » 马寅初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