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杨绛译作《斐多》新推中英文对照版

  有学者说:“在西方文化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发现了个人良知。而在中国,杨绛先生的译文第一次让普通人走近了苏格拉底。”日前,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了《斐多-柏拉图对话录(中英对照)》一书,该书是由著名学者杨绛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近90高龄时翻译的。

  据了解,杨绛先生是根据《堪布经典丛书》(The LoebClassicalLibrary)版《柏拉图对话集》原文与英译文对照本(英国伦敦1953年版)第一册193~403页《斐多》篇英语译文转译而成的。该书责编李卉告诉记者,她曾经跑了北京图书馆等几家大的图书馆都没有查到杨绛先生所说的版本,还是杨绛先生特意托人到中国社科院的资料室帮她找到了原著。

  《斐多》又名《谈灵魂》,该书通过苏格拉底弟子斐多同弗里乌斯人伊奇的交谈,重述苏格拉底与门徒探讨的哲学研究的终极问题,如“到底为什么自杀是不容许的”、“我们认为人世间有死这回事吗”和“绝对的美,绝对的善,有没有”。

  波恩大学莫芝宜佳教授在为此书所作的序言中称此书“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致死的过程。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能与《斐多》相比。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历史上这是第一宗”,“在《斐多》中,苏格拉底予人的印象最为活泼而深刻。如果他要苟且偷生,大可以逃往其他城邦,或答应从此保持缄默,不再在雅典街头与人论道。但他不肯背叛他的信念。即在今日,他在就义前从容不惧,与门徒侃侃论道的情景,仍然令人惊叹向往。”

  读过此书的一些读者告诉记者,杨绛先生的译本可以让人一口气连读两遍,读罢长叹并感到酣畅淋漓。杨绛先生别有韵味且极其通俗的译文随处可见,比如“冲突呀,分帮结派呀,战争呀,根源在哪里?不都是出于肉体和肉体的贪欲吗?为了赚钱,引发了战争;为了肉体的享用,又不得不挣钱。我们都成了这类事情的奴隶了。因此我们没有时间研究哲学了。还有最糟糕的呢。我们偶然有点时间来研究哲学,肉体就吵吵闹闹地打扰我们思考,阻碍我们见到真理。这都说明一个道理:要探求任何事物的真相,我们得甩掉肉体,全靠灵活用心眼儿去观看。”

  杨绛先生在《后记》中说,“我是按照自己翻译的惯例,一句句死盯着原译文而力求通达流畅。苏格拉底和朋友们的谈论,该是随常的谈话而不是哲学论文或者哲学座谈会上的讲稿,所以我尽量避免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有戏剧性的对话译成如实的对话。”

  翻译界众所周知,杨绛先生译作不多,但她所有的译文几乎都坚持自己惯有的翻译风格和准则。她在《傅译传记五种》的代序中谈到过自己的“翻译观”:“我最厌恶翻译的名字诘屈聱牙,而且和原文的字音并不相近,曾想大胆创新,把洋名一概中国化,历史地理上的专门名字也加简缩,另作‘引得’或加注。”在翻译《斐多》时,她再次实践了自己的这个创新。对于原文中那些较长的名字她都“大胆尽量简化了”。不过每个名字不论简化与否,最初出现时都附有原译的英文译名。

  杨绛先生在翻译此书前,刚刚送走钱钟书和钱瑗两位最亲近的家人。她把哲学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自己,同时寻求思想的超脱。另据了解,杨绛先生这次出书的所有稿费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inter

德迅网 » 杨绛译作《斐多》新推中英文对照版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