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及颁奖词 杜富国事迹心得体会(5)

以勤补拙:琢磨出了不少新点子

战友们对杜富国的总体评价是热心、勤快、动手能力强,“ 几乎没有他不会的事 ”。他们认为,杜富国用勤弥补了自身的文化不足。无论在雷场上,还是在营区日常生活中,他总会有一些令人侧目的小发明、小改造。

在扫雷现场,被搜排出来的地雷等危爆物,要转运到安全地带销毁。但是,这些爆炸物极不稳定,运输路上的颠簸,极易导致危爆品因相互碰撞而爆炸。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及颁奖词 杜富国事迹心得体会

 

△图为杜富国正在制作用于转运地雷和爆炸物的木箱。(杨萌 摄)

杜富国摸索后,借鉴考古发掘时转运珍贵易碎文物的办法,在统一制作的运输箱内,根据爆炸物的不同尺寸,制作了弧形卡口,可以将爆炸物卡住。后来,考虑到在陡峭的山坡上往返搬运十分辛苦,他又对沙箱进行改进,搞了二层沙箱,使原来仅能装一枚炮弹的沙箱,能多装一枚,提高了效率,更减轻工作强度。

此外,他还通过对 “ 十字交叉 ” 扫雷法进行 “ 改良 ”,提高了扫雷的效率;又通过摸索,在扫雷现场想出 “ 田 ” 字形装填扫雷爆破筒的方法,快速将雷场进行分割。

不仅如此,在爆破材料生产厂家工程师到扫雷队了解产品使用情况时,杜富国还结合雷场实际,提出了对爆破品的改进建议。

杜富国的心得体会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名优秀的战士,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造、不断的创新及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才能形成。

“ 我觉得,这个应该是他学习和用心摸索的结果。” 王青青回忆说,负伤前,杜富国回乡探亲,几个战友在县城夜宵摊上闲聊。杜富国感叹文化底子太薄,还说打算等扫雷任务完成后,应该去读书。

千里之外,看着杜富国长大的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村民杜世健说,“ 富国这个娃娃,爱琢磨、有恒心 ”。他说,在家学修铲车时,就常熬更守夜琢磨坏了的铲车零件。“ 他一琢磨,有些原来要整个换新的零件,在他手里就变成了修复,给车主省下不少钱。” 他说。

德迅网 » 杜富国事迹观后感及颁奖词 杜富国事迹心得体会(5)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