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喜福会观后感-观电影《喜福会》有感范文

  导语:“我们都是家人”让这部感人肺腑的影片以喜福会画上了句号。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喜福会观后感,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喜福会观后感()

  《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93),很老的电影,Gigi推荐,就抽时间看完,基本是连续着看完。

  《喜福会》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是一部关于女人对幸福的追求的电影,是一部关于女人灵魂的自由的电影。

  电影中人物很多,但是人物背后却始终是三种角色支撑:奶奶、母亲和女儿。奶奶在中国经历她的人生,母亲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女儿在美国长大并成家立业,三者连成一条完整的文化迁移链条。奶奶角色身上有非常强烈的晚清妇女观念残留:社会地位低、遭遇指腹为婚、在婚姻中永远处于弱势、自卑、容易满足、隐忍等等……然而她们表现的出的对自己女儿的爱,哪怕是在那个将女人当成传宗接代的生育工具的社会中,这种爱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女人对自己骨肉的爱没有丝毫不同,没有丝毫的卑微。母亲角色因为战乱因缘际会来到美国,重新拥有家庭,开始另外一种文化寄居的人生,她们到老年的时候已经喜欢聚餐、抽烟、打麻将,讲着一口近乎流利的美国英语,但是每一个在美国过着快乐晚年生活的母亲角色的背后,都深深埋藏着在中国所经历的一切关于婚姻的痛苦回忆。女儿角色已经是另外一块大陆文化的产物,她们只能在老照片里、书信里、或者他们的母亲的皱纹里才能稍微想象在那个遥远的陌生的国度里,有自己的根。

  尼古拉斯凯奇在《战争之王》里的画外独白,让画面的魅力散发的更加彻底,在《喜福会》里也不例外。叙事线索的切换在大量旁白女声的连续中显得格外流畅,虽然线索很多,但是却梳理的很清晰。里面出现的种种文化符号,都或多或少让我们熟悉、震撼:农村妇女和富家女主人坐着定下自己幼小女儿的未来婚姻;母亲跪坐着紧抱自己淹死的孩子;“make a toast”式的ABC聚会;死者回魂观念对生者的威慑力;玉坠的代际传承;一夫多妻;没来由的性……绝大部分的符号,都在表现女人在那个时代的所代表的价值和地位。

  血脉亲情是电影表现的一大主题,但是电影还探讨了另外一个隐性主题:婚姻。虽然我没结过婚,好像说婚姻会显得自己很幼稚,也许本来就很幼稚。但是正是这样,我才能以局外人的身份来看待婚姻这个东西。从电影里倒是不难提炼出婚姻的价值共识:尊重、沟通、理解、给彼此自由。毋庸置疑,在电影中,几乎所有女人的命运都是以婚姻为转折点的。奶奶角色在中国为人妻,在婚姻中的地位是和自己孩子的性别捆绑在一起的,生儿子和生女儿将意味着母亲在婚姻中的方位千差万别;母亲角色来到美国,一边是自己在中国的残破婚姻,转过头来却还要寻找对婚姻的延续;女儿角色呢,则已经完全具备了美国婚姻观,男女间没有了敬畏和未知,他们交谈更彻底,却同时也为这种彻底付出代价。电影里出现的婚姻男性大都是强势、胜利者、不用承担责任和痛苦煎熬的角色。有人说婚姻中男女的地位的这种天生不平等是以性为起点的,那就是说它是与生俱来的?(这个探讨可以写本书了)它甚至直至今天仍然强烈的影响我们的观念以及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讨论未来时不自主所具备的立场……女权主义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滥觞也与此不无关系,但是我个人仍然坚持男女平等。婚姻是一个旅程,我们规定了和期望着它要和生命同时走到尽头,所以在开始旅程时我们总要满怀信心。

  曾梅最后见到自己两个孪生姐姐的镜头,昭示着叙事链条的首尾相接,算是圆满的结局,她的姐姐梗咽着喊出“妹妹”的时候,我也跟着梗咽。女人的灵魂自由有多么重要,现在又有多少人会在意这一点呢?

  喜福会观后感(二)

  看了一部老电影--《喜福会》,讲述的是移居美国的四位中国女性的故事,包括她们的上一辈和下一辈的故事,上一辈的故事当然发生在中国,当时那个封建传统的中国社会使得四位主人公以及她们的母亲都饱经苦难与折磨,也正因为如此她们终于去到异国重新开始生活,她们也各自拥有一个女儿,因为不想自己的女儿重蹈覆辙,她们努力培养着女儿,希望女儿走与自己完全相反的路,但是却慢慢发觉女儿正在重复着自己或是自己的母亲,美国的社会影响不了根深蒂固的中国情节。

  每位母亲在年轻时都经历了些故事,这些故事一直影响着自己的一生包括女儿的一生,孩子都是具备模仿能力的,即使你再不想她成为什么样子,但是你自己是这样的就一定会有个和你一样的孩子。到了如今这个社会,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就如我和我的母亲一样,她身上有数之不尽的缺点,我总是嫌弃她,因为她不懂得教育,不懂得思考,当然这我无可奈何,他们当时那个社会造就了她。而现在,我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自认为是个有思想的人,然而我有一些习惯和个性却深受她的影响,比如懒惰与忍耐,这是我发现的在我们俩身上最为严重的共性。

  当然我的母亲对我也有很多期望,但她与父亲都不太表达,我知道我的身世有些别样,所以当影片最后那个死去的母亲的丈夫说出她对女儿的期望其实还包含了在中国的两个不知生死的双胞胎的期望时,女儿才恍然大悟,她从小就被母亲的强大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原来是自己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期望。我哭了,为何母亲没有把这些告诉女儿,可能是她不愿在女儿面前回想过去不堪的岁月,不想让女儿知道她的中国情节,但是女儿却一直误会她,直到她死去。而我就像这个女儿一样,也被强大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我知道可能母亲和父亲对我的期许也包括了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的期许,于是我们互相埋怨,不知要到什么时候,但我知道自己的选择就注定会承受必然的结果。

姐的欢喜 » 喜福会观后感-观电影《喜福会》有感范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