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周光召

周光召(中国科学院院士) 0 0

理论物理、粒子物理学家,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研究。1929年5月生于湖南长沙。[1]1951年周光召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转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学习 ;1954年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至1964年担任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核武器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局总工程师,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研究所所长;198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87年至199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6年至2006年担任第五、六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96年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 。周光召主要从事高能物理、核武器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1958年周光召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
    中文名:周光召 出生地:湖南长沙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经历

1946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先修班、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

195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转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学习。

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从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讲师。

1957年至1960年,担任苏联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中级研究员。

1961年至1964年,担任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副主任,核武器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局总工程师,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研究所所长。

197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

198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8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1992年4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1993年8月,当选为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副主席。

1996年5月,当选为第五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96年6月,在第八次院士大会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担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001年6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2006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职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50年代,周光召提出“相对性粒子螺旋态”理论,在国际上第一次引入相对论螺旋散射振幅的概念和相应的数学描述。20世纪60年代初转到核武器的理论研究,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和中国战略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定型以及此后核武器的预研与其他一系列科学试验都做出了重要工作,并因此于1982年和彭桓武、邓稼先等8人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60年,中苏交恶,苏联撤走了最后一批专家。1961年时年32岁的周光召刚从苏联回国,立马被调到了二机部,他仔细检查了原子弹方程式计算的九次计算结果,认为计算并没有问题,便开始着手推翻苏联数据的可靠性。

经过连续多日的仔细研究,最后他用“最大功”原理反证了苏联数据有误,该原理证明了爆炸后不可能达到这样大的压力。这样,周光召以一己之力结束了这一年的争论,扫清了原子弹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障碍,这也是他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突破做出的重要贡献,1962年底,周光召协助邓稼先完成并提交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

1964年10月15日,中国原子弹试爆前夜,一份急电从基地罗布泊发到北京,电文称突然发现一种材料中的杂质超过了原来的设计要求。于是,周光召所在的理论小组连夜组织运算,彻夜不眠,直至第二天上午,他将一份计算报告呈送到周恩来总理面前:“经计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失败率小于万分之一。”当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周光召参与并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二维流体力学、中子物理等研究工作。1976年以后,他组织领导了对相互作用统一,CP破坏、非线性σ模型、有效拉氏量理论、超对称性破缺、量子场论的大范围拓扑性质及其与反常的联系等理论研究工作。严格证明了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并简明地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

学术论著

截至2009年8月,周光召撰有《极化核子反应的相对理论》《赝轴矢流部分守恒》《静质量为零的极化核子的反应》等论文80多篇。

人才培养

科研机制改革

周光召领导中国科学院实行改革,以解决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相脱节的问题,便原有封闭、不流动的科研体制转变为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体制,坚持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办院方针,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实行“一院两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倡导科学院与高校的结合,创造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以及探索科学技术本身的规律、科技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

科学普及工作

周光召赴全国的近百个城市,作科普报告近200场。每到一地,他结合地方的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资源环境治理与保护、人才培养等问题,强调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以求发展。他认为,惟有科技知识普及、科学精神深入人心,社会才算真正进入科学时代,科技才能真正推动国家的现代化。

建设科技人才队伍

周光召指出,没有宏大的、高素质的、掌握先进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队伍,科技成果就不可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国科协要注重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在普及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努力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育广大劳动者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周光召认为,首先要建设特有的民族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乐观、向上、奋发图强的价值取向,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气;此外,培养人才不只是看重个人的素质,还要求形成集体与团队,充分发挥人才群体的创新能力,形成代表中华民族参与国际竞争的强大力量。

荣誉表彰

1985年7月,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7年4月,纽约市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1990年10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4年8月,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

1994年11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个人生活

周光召的父亲周凤九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自然界和科学产生兴趣。

人物评价

周光召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核武器的研究设计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为中国物理学研究、国防科技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周光召是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科普中国评)

周光召是一位顶尖的物理学家,他的视野宽阔、影响力深远,并且能够快速洞悉新思想。从我(杨振宁)的个人角度看,周光召是一个完美的儒家思想践行者,而不像美国、西欧和俄罗斯的许多物理学家那样咄咄逼人。(杨振宁为《我们认识的光召同志:周光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论集》写的序言)

作为中国科技界的一面旗帜,周光召院士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国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卓著。周光召院士倡导和身体力行的“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科学精神与“学术平等、提携后进”的大家风范,已成为中国科学界的宝贵精神财富,他的科学成就、爱国情怀、光辉人格将彪炳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史册。(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贺信中评)

人物影响

湖南周光召科学技术基金会

1995年10月29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湖南周光召科学技术基金会在长沙成立。

周光召星

1996年3月,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周光召星”。

《我们认识的光召同志:周光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论集》

201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我们认识的光召同志:周光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论集》,该书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周光召先生在理论物理、核武器及科技管理领域所做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在上述T作中所充分体现出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

2019年5月15日,周光召从事科学事业65周年学术思想与科学精神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召开。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报告厅的阶梯礼堂座无虚席,几乎全是白发苍苍的科学家,他们大多是曾和周光召院士相识、共事的科学家。

周光召班

2019年9月,湖南省科技厅、湖南光召科学技术基金会、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和湖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了“厚德载物,求真创新”光召论坛启动仪式。为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育,湖南师范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共启本科生教育的物理基础研究“周光召班”,探索本科阶段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周光召班”实施学业导师制,以1:1比例为配置导师

  • 上一篇百科:万元熙
  • 下一篇百科:硕士生导师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姐的欢喜 » 周光召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