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溥儒

溥儒(中国男性画家) 0 0

溥心畬(1896年9月2日-1963年11月18日),出身清皇族,姓爱新觉罗,字心畲,又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曾留学德国,学天文学和生物学。回国后,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其山水以“北宗”为基,润以南宗笔法,书法以草书见长。因其诗、书、画与张大千齐名,故后人将两人并称为“南张北溥”。与黄君璧、张大千以“渡海三家”齐名。书法上与郑诵先等共为北方书坛的台柱人物。在当时的北京是声誉极高的文化名人。解放前夕出海舟山,遠居台灣,于1963年病故。
    中文名:溥心畬 外文名: 别名:爱新觉罗·溥儒 民族:满族 出生地:北京 毕业院校:北京法政大学青岛威廉帝国研修院 职业:画家、收藏家 代表作品:《雪中访友图》 主要成就:著名书画家,与张大千齐名

人物经历

生平溥心畬为道光帝六子恭亲王奕䜣次孙、郡王衔贝勒载滢次子,生母为侧福晋项氏;出生满五月即蒙恩赐“头品顶戴”。兄溥伟为继嫡福晋赫舍里氏所出;过继给伯父、奕䜣长子载澂为嗣并袭贝勒爵,之后承袭祖父世袭罔替亲王爵位。父载滢为奕䜣次子、慈禧太后养女荣寿固伦公主(奕䜣长女)之弟;过继给叔父、道光帝八子锺郡王奕詥为嗣并袭贝勒爵,后因义和团之乱坐事夺爵归宗。原可承袭父亲爵位的溥心畬,变得一无所有。恢复恭亲王后裔身份的溥心畬,幼年于恭王府学文,在大内培养“琴棋书画诗酒花”的美学造诣,性格内向而好学。光绪帝驾崩前夕,与兄受命入宫甄选皇帝,但未中选。1910年入贵胄法政学堂学习,后法政学堂并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1927年曾赴日讲学,任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教授。

1949年10月18日,新中国成立不久,溥心畬藏在一艘小船里,从上海冒险偷渡至舟山群岛(当时舟山仍为蒋军所据),又从舟山辗转赴台,并于台湾师范大学执教,为贴补家用,亦曾在自宅开班授徒、至亚洲各国讲学,并以愧对前清先祖为由,拒绝了第一夫人宋美龄的拜师习艺邀约。在其自传中,溥心畬提及居台期间,曾为堂弟溥杰夫人回大陆夫妻相聚之事与寻找战后失落的末代皇后婉容之下落,数度赴日;由于溥杰之妻乃日本昭和天皇舅妈之女,故他赴日时曾住居日本皇宫,还与天皇聊聚旧事;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昭和天皇曾问他:“身为亡国的贵族有何感想?”

1959年,台湾历史博物馆特地为他举办个展,展出作品多达三百八十幅。1963年11月溥心畬患鼻咽癌在台北病故,年仅68岁,葬于阳明山。1991年溥心畬长子溥孝华病危,家宅遭歹徒入侵并杀害其妻,由于溥孝华早已将其父遗作藏于壁内,致歹徒遍寻无所获;溥孝华去世后,遗物处理小组乃将溥氏遗作一分为三,分别交由文化大学华冈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历史博物馆托管。

溥心畬的这些珍宝包括书法175件、绘画292件,以及其他收藏书画13件,砚石、印章、瓷器等58件,总计543件。华冈博物馆托管的为大小画作、各体书法、笔记、注疏及手稿等百馀件;故宫托管的则大作、小品、立轴、长卷俱全,并包括难得的鬼趣图册、西游记册与自绘瓷瓶、磁盤和四小幅自绘漫画,这是溥心畬在国外期间与人沟通的随笔之作。除了台北,吉林省博物馆也拥有不少溥心畲的传世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传世墨迹陆机的“平复帖”及收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唐代韩干“照夜白”,据传都曾是溥心畲的旧藏。

溥心畬得传统正脉,受马远、夏圭的影响较深。他在传统山水画法度严谨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创造出新,开创自家风范。溥心畲的清朝皇室后裔的特殊身份使他悟到荣华富贵之后的平淡才是人生至境,因而他在画中营造的空灵超逸的境界令人叹服。《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云,“近三十年中,清室懿亲,以诗画词章有名于时者,莫如溥贝子儒。……清末未尝知名,入民国后乃显。画宗马夏,直逼宋苑,题咏尤美。人品高洁,今之赵子固也。其诗以近体绝句为尤工。”

创作特点

溥心畬天资颖悟,用功又勤,因此虽然在比常人更多不利因素的压力下,他仍有极高的文采与艺术成就展现。他自许生平大业为治理经学,读书由理学入手及至尔雅、说文、训诂、旁涉诸子百家以至诗文古辞,所下功夫既深且精,因此不免视书画为文人馀事。这使他毕生未能将全付创作精力投注于绘画之中,然而这虽是他的不足,却也因此使他的画风露出一种高雅洁静的人文特质,为常人之所不及。

溥心畬的画风并无师承,全由拟悟古人法书名画以及书香诗文蕴育而成,加以他出身皇室,因此大内许多珍藏,自然多有观摹体悟的机会。他曾经收藏一件明代早期佚名画家的山水手卷,细丽雅健,风神俊朗,俱是北宗家法,一种大气清新的感觉满布画面,溥氏的笔法几全由此卷来。因此其所作山水远追宋人刘李马夏,近则取法明四家的唐寅,用笔挺健劲秀,真所谓铁划银钩,将北宗这一路刚劲的笔法──斧劈皴的表现特质阐发无馀,并兼有一种秀丽典雅的风格,再现了古人的画意精神。

观察溥心畬的作品时,在画面上的任何一个部位,无论在表现的技法、形式、以及意念上,那种文人心灵、鱼樵耕读与神趣世界的向往,还有远承宋人体察万物生意,与自然亲和的宇宙观及文化观,皆可谓完全谨守传统中国文人精神本位﹝农业社会的文化结构﹞,而拒绝了与现代世界﹝工业社会之文明结构﹞沟通的可能。然而他的书画作品却并未落于古典形式的僵化,而有其生命内涵的真实与精采,只因他的世界本来如此。

从溥氏外在表现的艺术形式上来看,他似乎并没有较新颖不凡的创见。然而艺术的创造性并非仅著眼在外在形式上的考量,赋予旧形式之内涵有新的生命诠释,则有另一层重要的创作意义,却很难由粗略的表面观察所能认知。就这点而言,民国以来的艺术史研究可谓并未给予溥氏应得之评审。

然而在时代的意义上而言,溥心畬亦代表了传统中国知识份子﹝文化﹞在面对世界新文化转型时众多反应中的一种典型﹝价值取向﹞。以溥氏的背景养成来看,即使他早年曾有留学欧洲研习西学的背景,恐怕也不会使他像徐悲鸿一样,扮演一个积极寻求改革与沟通中西文化的角色。造成这样的原因,一方面固然来自于他对传统文化中,高度的智慧与价值有深切的体悟与认同;另一方面则多少由于知识份子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冲激时,高傲自尊之本位表现。这种坚持文化道统的立场,虽可视为极端的保守主义,对感应时代的开创性上或有不足,但在另一层重要的意义而言,他却保存了一个传统时代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延续,这使得他的後继者在现代的人文精神与新画风发展得以成为可能。

溥心畬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强调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如此书法方能刚健遒美,秀逸有致。其小楷作品金刚经用笔意境高古,气韵生动,堪称绝妙。溥心畬不仅书画好,且从小即通诗词及典籍,晚年常对弟子说,称他画家,不如称他为书家,称他为书家,不如称他为诗人,可见他对自己诗心的看重。

主要作品

《松山茅屋图》

这是一幅罕见的微型山水,却具有大画的气势。近景一角山石由浓重的解索皴写成,再染以青绿;中景绘有一堵探身而出的崖面,上面有两株青松和几间茅亭,室内空无一人,富有原任韵致;后面仍是青山伴依,山峦顶端用雨点皴点簇,接近于写意花鸟画里用墨点或色点的笔法;色彩上运用了青绿和赭石的渐变。构图虽然注意拉开了空间中的三个层次,但不像宋元山水那样给人自足的感觉,而是由明显的截取感,使人们似乎同时望见了条幅之外层叠的群山。这种切割的感觉是画家精心提炼的结果,也是画面精到之处。山石、松树、茅屋是溥心畲绘画中常见的要素,而且往往是山空屋闲,不见人烟;与其说这是一种古意的体现,倒不如说是画家在乱世之中所感到的一种虚无。与古人相比,人们距离纯粹的大自然是越来越遥远了。溥心畲的一生也是在纷乱的历史进程中漂泊流离,但是他始终保持了一份向往山林的隐逸之心,并以此作为乱世之中特有的精神排遣,是他心灵歇息的处所。正是这种感受和需求使得他的作品和一般的盲目复古之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显得感人尤深。

溥心畬的画在笔法上具有北宗的厚重古朴,而在意境上却显示出南派的萧远淡泊。所谓的“宁静以致远”就是描绘的这样一种感受。然而“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从画幅中深邃稳健的风格与清雅淡逸的意境之间的交织中,我们终能体会到画家旷阔高深的情怀。

  • 上一篇百科:朱见深
  • 下一篇百科:刘飞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姐的欢喜 » 溥儒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