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姜春云

姜春云(山东莱西人、生态学家) 0 0

姜春云,1930年4月生,山东莱西人。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7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著名生态学家。现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1]
    中文名:姜春云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莱西 毕业院校: 职业: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30年4月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个人履历

1946年至1949年在山东省莱西县教师训练班学习,后任县土改宣传工作队队员,莱西县马仁区姜家泊小学教员、区委文书,莱西县委文书、秘书。

1949年至1957年任山东省莱西县委秘书、县委委员兼办公室主任,莱阳地委生产合作部秘书科负责人。

1957年至1960年任中国土产出口公司青岛分公司副科长,山东省青岛市外贸局秘书科副科长。

1960年至1966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员、一级巡视员、办公室副主任。

1966年至1970年在“文革”中受冲击,先后下放农村和“五七”干校劳动。

1970年至1977年任山东省革委会办公室秘书组负责人、省革委会办公室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兼秘书组组长、省革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兼秘书组组长。

1977年至1983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

1983年至1984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兼省委秘书长。

1984年至1987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兼济南市委书记(其间:1985年至1987年参加中国语言文学自修大学函授学习)。

1987年至1988年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山东省代省长、省长。

1988年至1992年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兼省委党校校长。1992年10月当选为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93年11月至1994年10月任第六届中共山东省委书记。

1994年9月在中共中央第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上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

1995年3月—1998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95年至1998年任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

1997年9月当选为第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担任职务

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四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调研文集

姜春云同志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无论在地方还是到中央,无论在国务院还是在全国人大工作,他一直关注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形成了许多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观点和思路。诸如,“世界上一切文明的根基是生态文明”,“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与其他生物是共生平等关系”,“大自然养育了人类,人类当知恩图报”,“人类在解决了温饱之后,生态环境就成了人们生活、生命质量的第一要素”,“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优化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生态农业、工业、商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不但是一项建设任务,更是一个时代的概念”等。早在山东工作期间,姜春云的700多篇讲话、文章和调研报告,主讲或涉及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有100篇之多;到中央工作后,他的180多篇讲话、文章和调研报告,主讲或涉及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占1/2。

1997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到陕北榆林、延安地区调查研究,写出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江泽民、李鹏和朱镕基同志对这个报告作了重要批示。江泽民同志在批示中明确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这成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出的开展更大规模治理生态环境、促进发展与环境双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动员令。

2003年至2004年,姜春云深入研究我国的生态问题,并主编了《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一书,从纵向上论述了我国生态演变的历史、现状和应当采取的方略、举措;2007年他主编的《偿还生态欠债——人与自然和谐探索》一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总结实践经验,就如何认识和破解生态、环境痼疾,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局势,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做了比较全面、系统、有深度的探讨和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观点和思路、对策。这两部专着,曾引起社会热议,至今影响不减,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以及专家学者给予积极评价。

2008年7月,他撰写的《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一文,由《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后,在政界、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些专家学者认为,这篇文章从历史的大跨度、时代的新高度和地球生物圈的大循环,审视、探讨了人类的发展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揭示了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为什么能够破解传统工业文明导致的资源环境危机、发展不可持续困境,并就中国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做了深切的分析论证,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教材,对于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具有启示和推动作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认识源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也是所有领导者实行正确决策、正确领导,不断取得新成就、新胜利的一条带根本性的经验。这条经验,历经实践无数次反复检验,证明是普遍真理。这在姜春云同志几十年工作实践所形成的文稿中可以得到印证。

“学习、实践、调研、写作”,是姜春云同志的一贯工作方式方法。无论是在地方工作,还是到中央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切合实际的理念、观点、思路和见解,并亲自动手成之以文用以指导工作,成为他基本的思维定式和行为规则。他说,自己用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最多的。我们在翻阅他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前些年的讲话、报告、文章、言论、诗词和专着(约600万字)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他的这些文稿,基本上都是调查研究形成的,又是他本人亲自动笔或主导撰写,并作过反复修改的。故文集冠以“调研文集”,是名副其实的。

经过筛选,收入《姜春云调研文集》的文稿共397篇,约260万字。文集分为4卷,其中山东改革与发展卷,文稿162篇,由于内容文字较多,分编为上下册;农业农村农民卷,文稿129篇,亦编为上下两册;生态文明与人类发展卷,文稿59篇,编为一册;民主与法制建设卷,文稿47篇,编为一册。

姜春云同志的这些文稿,从一个侧面记录、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巨大变化、取得的辉煌成就、党和政府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是如何变为现实的,以及在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基本经验和做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务实性、创新性、前瞻性、综合性。由于这些文稿源于实践,源于调研,又是姜春云同志亲自撰写或加工提炼的,体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实践的结合,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升华,故阅读起来如临其境,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从中折射出一个共产党人那种尊重客观实际、探索客观规律、不断升华认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执着追求精神和学以致用、求真务实、严于剖析、辩证审视、寓理实证、质朴无华的可贵学风、作风和文风。文稿不乏新颖的理念、深邃的见地、闪光的哲理和点睛提神之笔。虽然多数篇章是5年、10年、20年前形成的,但其中的许多思想、观点、理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至今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对当前的改革与发展、社会进步与稳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在学习、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姜春云同志先后主编了《中华魂》、《科学世界观——新时期简明哲学读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明读本》、《中国农业实践概论》、《桥和船——新时期领导方法18篇》、《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偿还生态欠债——人与自然和谐探索》等7部着作。《调研文集》有选择地吸收了其中的某些篇章。

  • 上一篇百科:吉冈美穗
  • 下一篇百科:纷舞妖姬
  • 参考资料

    相关阅读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姐的欢喜网的价值判断。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

    姐的欢喜 » 姜春云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