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的欢喜姐的欢喜姐的欢喜

金默玉(大清王朝最后的一位格格)

人物生平

1918年,金默玉生于在旅顺流亡的肃亲王善耆家,善耆为孩子取名“显琦”。金默玉是善耆38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善耆有一个正妃、四个侧妃,金默玉是其中年龄最小的四侧妃生的3个女儿之一(另外两个女儿中,最大的是显玗,即金壁辉)。也是善耆的第17个女儿。

金默玉自幼上学,后来赴日本留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金默玉中断了在日本的学业,回到北京。此后,她瞒着家人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日本人开的公司当顾问,薪水很高,又不用坐班。”

1949年,金默玉的哥哥们离开北平赴香港,仅留给金默玉100元钱,从未结婚的金默玉在北平负责养活大哥的四个孩子、二哥的两个孩子,以及大哥的老保姆和老保姆的女儿。北平和平解放后,金默玉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入北平。随后,金默玉成为街道积极分子。

为了维持生计,金默玉开始变卖家中物品,还织毛衣出售。后来她还开过洗衣坊。1952年,金默玉开办饭店,先开的是西餐厅,但生意惨淡,后改开四川饭馆,解决了一家人的吃穿问题。两年后,饭店公私合营,金默玉成为中央编译局职员。

1954年,36岁的金默玉同花鸟画家马万里结婚。此前马万里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位妻子难产死亡,第二位妻子与其离婚。遇到金默玉时,马万里正住在女儿家,因女儿家地方很小,所以没有画画空间,马万里十分灰心,甚至想自杀。金默玉让马万里重新拥有了画画的地方,也有了家。 n

1958年2月,距离春节还有5天,金默玉突然被从家中带走,开始了15年的囚犯生涯。她唯一的罪名是其出身:“肃亲王的女儿,特务川岛芳子的妹妹,在那个年代,这足以让我致命。”为了不连累马万里,金默玉在监狱中申请了离婚。在狱中,金默玉养成了吸烟的习惯,“腰疼得受不了,或者累得撑不住,我就吸烟,后来一天能吸一包。” n

1976年,在随丈夫回到上海探亲时,金默玉病倒。X光片显示她有9节脊椎损坏,病历称“脊椎骨质增生、骨髓炎、腰肌劳损”。随后,农场为其办理了病退,每月工资降到了19元2角,“连吸烟的钱都不够”,此外金默玉还要给婆婆寄钱。 n

1979年,金默玉致信邓小平,要求获得一份工作,金默玉在信中称:“我如今已经干不了体力劳动了,但是还干得了脑力劳动,请给我工作。”她很快获得了回信,在北京获得了工作。 n

1992年初,金默玉和丈夫将家中全部存款取出,购买书桌、教材等学习用品,开办“爱心儿童日语班”。“爱心”喻指“爱新”,因为金默玉是爱新觉罗氏成员,又表示她为儿童奉献爱心。 n

1996年5月,爱心日语培训学校在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正式挂牌。1990年代后期,在该学校的基础上,建起了廊坊东方大学城。晚年,金默玉在廊坊用自己挣的钱买了一套房子,这是她此生第一次用自己挣的钱买的房子。 n

2007年1月19、20日的《鲁豫有约》节目播放了名为《八十八岁的小格 格-金默玉》的两期节目。n

家族成员

金默玉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的肃亲王善耆最小的女儿,年仅4岁时父母双亡,由同父异母的三位姐姐抚养长大。

金默玉的父亲是爱新觉罗·善耆,清朝八大世袭亲王之一的第十代肃亲王。肃亲王有一个正妃、四个侧妃,一共生有38个子女,其中21个儿子、17个女儿。年龄最小的四侧妃,生了3个女儿:最大的叫原名爱新觉罗·显玗,汉化姓名叫金璧辉,她就是被称为“东方的玛塔·哈丽”的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金默玉与马万里于1954年在北京经许麟庐介绍相识并结婚,开启了一段缠绵悱恻、纠结半生的悲恋。

主要成就

创办爱心日语培训学校

创办北京东方研修学院

创办益康餐馆

任日本东京满学协会总裁

任北京市文史馆研究院

翻译日文著述《清朝初创时期的满洲民族生活》(柴三九男)

廊坊东方大学城兴建人之一

人物评价

《鲁豫有约》栏目评价:她的奇不仅仅是她的身份和身世,而是在于她那令人称奇的心态和性格。80多岁的老人历经一生磨难仍保持豁达、开朗。她的一生大起大落,甚至在人们看来是悲剧人生,但从她嘴里娓娓道来却变成一场喜剧:家庭变故、牢狱之灾、文革磨难、婚姻变故、疾病缠身......一切的悲情与苦难在她口中变为欢快的闹剧。生活给了她苦难,她却微笑着一一化解,保持着童真与乐观。如她自己所说:人的生活中有"喜怒哀乐"。但"怒"和"哀"应该放在心里,只有"喜"和"乐"才拿出来与人分享,让别人开心,人生就是这样。

姐的欢喜 » 金默玉(大清王朝最后的一位格格)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经供参考,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