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迅网德迅网德迅网

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一) 大西政权没落,巨额财富沉江(图)

(原标题: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一) 大西政权没落,巨额财富沉江(图))

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一) 大西政权没落,巨额财富沉江(图)(图1)

考古专家考察江口沉银遗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透露着神秘的气息。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在中华大地上不知埋藏了多少惊人的秘藏,然而这些秘藏如历史悬案,没人知道到底在哪里,是否真实存在,其中“张献忠沉银之谜”就被网友列入了“中国十大宝藏之谜”。

  传说:寻银诀

  从川西高原流淌而来的岷江及其支流锦江,江面宽阔,江水却不深,这些年,上游修建了蓄水的大坝。岷江和锦江两江汇合处,有一片浅滩露出水面,浅滩上的杂草一片朦胧。在这么一片冷清寂寞的江水下,却埋藏着一笔来自3个世纪前的古人财富,这些财富早在370年前就已沉入滔滔江水中。

  财富的主人叫张献忠,绰号黄虎,又称八大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石龙对石虎,黄金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一首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流传数百年的童谣,成为无数人追求张献忠财宝的“寻银诀”。

  2016年1月5日,张献忠沉银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江口沉银遗址”出水,遗址中心区域发现了小半截金封册。当日,一批珍贵文物神秘面纱揭开,除发现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张献忠沉银出水后,围绕彭山江口沉银多年来的多个谜题,或许即将一一解开。

  财富的主人张献忠

  三百多年前的明朝末年,全球陷入了17世纪危机:16、17世纪之交,全球人口增长很快,但到17世纪后,始自13世纪的小冰河期达到巅峰,全球气温骤降,粮食产量锐减,全世界都出现了不够吃的可怕局面。

  此时,大明王朝忧患百集,死气沉沉。尽管崇祯励精图治,但依然难以挽回帝国滑向深渊的车轮:一边是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内忧,一边是满清叩关入侵的外患。

  在历史上,张献忠总是和另一个名气更大的人——李自成联系在一起,他们被视作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其实,张献忠的资历比李自成还老。明末农民军分为13家,张献忠乃是与高迎祥平起平坐的13家领导人之一,李自成则只是高迎祥的部将。《明史》称:“献忠始与高迎祥并起作贼,自成乃迎祥偏裨,不敢与献忠并。”

  不过,李自成更能审时度势,更能顺应民心,因而很快后来居上,发展势头超过了张献忠。1644年,当李自成向北京进军并最终逼得崇祯上吊自杀时,张献忠率部从湖北转战四川。1644年8月,张献忠占领成都,3个月后,他在成都称帝,建号大西。

  然而,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很快就走到了末路,并直接导致了他手中掌握的巨额财富沉入滚滚岷江。

  “张献忠稀世宝藏案”

  从上世纪90年代伊始,江口沉银就不时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到2005年4月20日,彭山引水工程在江口岷江江心施工,在地下2米多深处,挖掘机挖出一段木头,木头里,次第滚落出7枚银锭,其中一枚银锭上,刻有“大西眉州征完元年分半征粮银五十两一定银匠右闵季”的字样。

  2011年,江口河道清淤,挖掘机在2005年挖出银锭的附近又有收获。这次发现的是一页金封册,一枚刻有“西王赏功”的金币,以及一些碎银。

  挖掘机的偶然所获,使得张献忠沉银的传说一下子又热闹起来,渴望一夜暴富的寻宝者纷至沓来。据当地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高峰时候,每到深夜,江口一两公里的河段,十多艘船停在江心,尤其是冬春之际的枯水季节。

  不过,如今的江口河段已不再有从前的盛况,这倒不是张献忠沉银失去了诱惑,而是司法机关针对盗掘和贩卖文物抓获了多名犯罪嫌疑人,仅双江村就有11人被警方带走。据悉,在这起名为“张献忠稀世宝藏案”的案件中,涉案的一级以上珍贵文物就有金狮、金印、金册子等,估计价值过亿。

  从岷江中有意或无意发现的张献忠财宝品类虽多,但占绝对多数的还是银制品,尤其是银锭,因而当地把这一段江面命名为“张献忠沉银遗址”。这些张献忠原意“无为后人有也”的银子,看上去更像是一些乌黑的铁制品,不少银锭上都有当年留下的文字:“京山县十五年饷银十两”、“巴陵县榆口饷银五十两”、“湘潭县运粮官军行用粮五十两”……

  “缩水”的银锭

  当年的巨额财富如今已缩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毛佩琦认为,“沉银”远不止财富意义。“从目前出水的‘江口沉银’实物来看,涉及了明末清初广阔的社会层面。”毛佩琦说,“沉银”面目的揭开,有助于了解张献忠的行军路线、征饷方式与地方官府的关系,乃至从一个侧面反映明末的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和经济制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民俗学会会长江玉祥认为,相比于文物价值,彭山江口抢救性发掘,对于四川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样不言而喻。

  去年底,文物部门开始对四川省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得以让“张献忠沉银”浮出水面。


  总体而言,这些乌黑的银锭与我们印象中雪白的银子相去甚远。那么,这些银子是否还有作为银子本身的价值呢?经鉴定,这些银锭的纯度大多在95%以上,根据业内标准,纯度在92.5%以上就被称为纯银,国际上称为标准银。按2016年1月上旬的国际银价,这样的银子每克约值人民币3元。也就是说,三百多年前那枚50两的银锭,按明代一两约等于今天31.5克算,大概值4700元。以银子对大米的实际购买力折算,明朝中后期的一两银子,约相当于今天的600元,那么这枚50两的银锭,足足可当现在3万元。也就是说,这笔前人的财富,在经过三百多年的“储蓄”后,价值已经大大缩水。

  当然,这只是就张献忠沉银作为银子本身的价值而言。事实上,作为那个兵荒马乱年代的遗存,这些在江水中沉睡了370年的银锭,它们是可资研究、可资唤醒尘封记忆的珍贵文物。

  本报综合自微信公众号“短史记”、华西都市报、长沙晚报、新华社

德迅网 » 张献忠“江口沉银”之谜 (一) 大西政权没落,巨额财富沉江(图)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友提供互联网分享,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