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ews5月21日消息(记者 翟继茹)在经纬CHUANG大会&十周年大会科技论坛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与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车和家创始人李想、京东金融集团CEO陈生强以“颠覆者的焦虑与进阶”为主题进行了探讨。
从UC到阿里,从阿里到小鹏汽车,何小鹏做为一位连续创业者认为在不同阶段,固执与变通需要平衡。与此前做互联网相比,何小鹏认为做硬件创业要够系统,不像做互联网创业阶段做单点突破就可以。
对如何做平衡,何小鹏总结了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新事物保持热情;其次是跨行业、与高段位的人交流;最后需要自我颠覆的过程。(完)
以下为何小鹏论坛发言实录:
主持人:很荣幸来主持这个主题,上一场大刚说他们的主持创业者都非常有名,不需要介绍,我一看我们这几位嘉宾,也特别有名。但是我们还是商量了一个蛮好玩的介绍的方法,不是由他们自我介绍,而是请一位嘉宾介绍另外一位嘉宾,然后说出他想拥有的对方身上的一个特质,我们从小鹏开始吧。
何小鹏:我介绍一下李想吧,我觉得李想是一个有理想主义的帅气的大男孩,然后李想是连续创业者,我觉得李想最挥之不去的就是改变未来出行的工具、改变未来出行的生活方式,我觉得这点是我特别特别喜欢的。我觉得会有一些有情怀,有梦想的大男孩会在未来做的更棒更成功,我为李想鼓掌。
万浩基:傅盛,来赶紧介绍一下小鹏。
傅盛:我对小鹏比较了解,是因为我最早是从雷军雷总那听到的小鹏的描述,小鹏他特别放的下,当时他在做UC的时候,就特别放得下,因为他递出去的名片叫副总裁。雷军拿着这个名片就说为什么是副总裁?一个创始人管自己做叫副总裁?他说第一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总裁;第二给个名片叫副总裁,什么问题都可以当场不答应,可以回去商量一下。
我当时觉得这个特质太强了,所以那个时候才投的UC,后来UC和阿里合并以后,我有一次跟小鹏一起去以色列,我知道阿里给这个团队非常好的回报和待遇。
但是我觉得他能够跳出,毅然的去做小鹏汽车,开启一场完全前途光明的、但是过去没有经验的道路,我觉得能做出这样决定的人还是非常少的。
主持人:下面咱们迅速的进入到干货环节,也就是进阶和焦虑,我们先进阶再焦虑。
第一个问题,其实刚才张颖的分享里面有一点,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说创业者身上有一个特质:既固执,又灵活变通,因为很多比较成功的企业家、创业者,他身上难免会有固执的成分,自我会比较大,但是又不断需要去突破他固有的认知观念,因为这样才可以进步嘛。
我想请五位分享一下,你们在这种既固执又灵活变通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不断的去突破自我认知的极限,让自己不断的进阶。
何小鹏:我觉得在不同的阶段,跟不同的方向,我觉得固执或者偏执,变通或者灵活,是要平衡的。比如说在互联网某些阶段,我认为可以固执一点。为什么?因为主要在单点突破就够了。但是在硬件的创业,某些角度我认为要够系统,不是一两点能够强就行了,它需要很多点能够达到一个平衡才行。
如果从这两个方向来看,我觉得是有三个进阶的层面:
第一、大家对于新事物要保持热情,喜欢玩新的事情,喜欢去尝试新的事情。
第二、刚刚傅盛也讲到了,一定要跟跨行业、高段位的人去交流,因为他们跟你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做的很棒的人,所以他们给你的建议跟思考可以打开你不同的窗。
第三、每个企业每一年要有一些自我颠覆的过程。比如说阿里巴巴每一年会有一个战略的研讨会,它会说什么是能够推翻我、什么是颠覆我的过程,如果你不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能够让我们企业自己去想这个事情,那你平常到细节里面,老是觉得我做的棒,我进步很快,我比竞争对手还要强,你就会自大自满,所以变成了固执,所以我是站在不推角度看这个事情。
主持人:学习确实对进阶是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下面我是想请五位分享一下,创业包括投资,是一个不断面对新东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不断要去面对新东西。你怎么去学习它,有没有一些听完之后,切实可用的,马上就可以上手的学习方法可以分享一下?
何小鹏:我觉得学习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足够的勤劳,我觉得当你把这个事情花了1万个小时,你就是专家。
第二个、要追求效率,我觉得效率简单来说有三个层面:
1、构建学习跟实践的平台,如果你不去做这些事情,你想学好,是很难的。
2、跟高段位的选手能够去交流,他们跟你聊30分钟的价值,有时候比你自己学几天还要多。
3、自己有一个归纳大图的能力,就是不同的高段位的人,他们跟你讲的知识,你能不能去画成一个你心中的大图,因为有很多的业务,或者说很多的管理的工作,从大图来看基础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归纳的越好,将来你会发现,融会贯通的可能性会更高。
实际上这两条线,我觉得做好就可以了。
主持人:谢谢,这轮回答非常有启发,就是对我自己也是非常有启发的。下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大家在做公司、做投资的过程中间,肯定会遇到非常非常多的挑战、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想见的,但是我个人的经验是在这里面大家经常会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我们经常会高估或者是低估五某个问题或某个挑战,这个反而会造成一个非常大的坑嘛。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自己的经验里面,你们自己走过的路里面,分享一个你们高估的问题,分享一个低估的问题。从生强开始,各种问题都可以,团队、人、钱。
主持人:何小鹏总,有没有低估汽车?
何小鹏:我觉得因为这个创业路上太多高估跟低估了,很难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我的讲两个方面吧:
第一个是低估。我记得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每到了一个阶段,比如说假设五十人的公司规模是一个阶段,一百人是一个阶段,五百人是一个节,一千人、三千人、一万人,那我们这些阶段都经历过了。每一个阶段我都觉得我应该重视能力、资源跟文化体系,但是每一个阶段的下一个阶段我都觉得我上一个阶段应该更加重视。所以我现在在重新创业领域里面,我一直觉得我要把管理做好,那么HR、HRBP这个体系是太重要的事情,而且应该是从一百人的时候就开始做。那么现在包括我们现在每个月招聘两百五十个人左右入职么这么快速度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企业最后做不成可能是管理的问题,整个的文化体系、能力资源体系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