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国网讯】孔峰,华师大MBA1604班学员,一位创业者,一个红三代,一枚足球少年,一名好爸爸,一条三寸不烂之舌,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
很多创业者都说,创业最重要的是坚持,是咬紧牙关挺过万难。但是,人们在理解创业者口中的“坚持”时,知其然,却未必领会其所以然。为什么创业中的“坚持”如此难以做到?那是因为,只有在选择了正确的方向的前提下,“坚持”才有价值。选错了方向,“坚持”下去只是南辕北辙。在看不清方向、试探性前进的情况下,谁又能毫无顾忌地坚持呢?所以,在创业中,先有一场“向左走或向右走”的豪赌,深思熟虑选定方向,前方才是“坚持”之旅。
创业履历第一章:梭哈
孔峰的爷爷是走过万里长征的老红军。所以,在孔峰小的时候,每逢过年过节,家乡军区的首长都会来到孔峰爷爷的家里慰问。这是一般人无法体会的一种光荣,孔峰从小耳濡目染,这在他的心中驻扎下了一种自豪感和一股不甘平凡的心气。
从小学到大学,孔峰在班上多数时间都是班长,带领着全班同学做事搞活动,就像个孩子王。2000年,孔峰大学毕业,这是国家工作包分配的最后一年。他被分配到了中国远洋运输青岛分部,国企,高工资,好福利。这样一份工作是很多人努力奋斗也得不到的机会,在孔峰眼里,却成了一份“没有前途”的工作。“男人一定要做出点事情,创下点业绩”,孔峰暗下决心,他要创业。这是他第一次豪赌,而赌注,是他的大好青春和安稳的人生。
身无长物的他来到深圳,好在有朋友的帮助,他进入到“珠江四小龙”之一的益豪摩托,做起了轮岗实习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管培生”。两年之中,他几乎走遍了公司所有的岗位,从车间工人、销售,直到总裁助理。经过这样珍贵的社会课堂历练之后,他对公司的运营模式稔熟于心,这时候的孔峰,已经准备好“出师下山”了,未来对他来说充满了诱惑,the world was his oyster.
于是,在2002年,他告别了深圳,在韩日世界杯的喧嚣之中,来到了魔都上海。然而,虽然在有门路的人眼里,上海机会遍地,但是孔峰初来乍到,想要寻找一个立足点,谈何容易。渐渐地,他摸索着在路边开了一家饰品店,取名“YOHO”。“YOHO”是野人打招呼时发出的声音,起这样的一个名字,表达了孔峰并不满足于传统开店模式的愿望。不同于普通路边小店,孔峰与一名设计师合伙开店,设计“金、“木”、“水”、“火”、“土”五行系列的特色产品,并与代工厂进行合作生产——“YOHO”卖的是自己设计、自己加工的产品。传统与现代结合,这在当时是一抹亮色。逐渐,有大型超市和大型连锁机构的门店提出合作,在门店给“YOHO”提供销售空间,有些甚至提出用地免费,只希望“YOHO”能够帮助自己增加门店客流量。但是,这种绝佳的合作机会却被孔峰和合伙人忍痛拒绝了,因为他们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生产出足够的产品,以满足大型超市销售位上的需求。这让孔峰看到资金的重要性,仅仅有好的想法,是不够的。又或者,他的想法,还不够好。
创业履历第二章:机会来了,是偶然也是必然
“YOHO”前进受阻,孔峰也不断寻找新的商机。他开过炸酱面馆,做过陆商和台商的中间人,但结果都不甚如人意。他寻找的“大买卖”,始终还没有向他展露破绽,允许他趁虚而入。2002到2004这两年,是他寻寻觅觅的两年,虽说不至于凄凄惨惨,但与他的预想相差甚远。偶尔的大学同学聚会,他回到青岛,看到当时服从分配了的同学都已经买房买车,不少还有了白白胖胖、生来就衣食无忧的娃。而他,冷冷清清,手里只有不到两万块钱,在上海哪里供得起房、车、娃?
孔峰在上海的租住房,就在华师大附近,闲来无事,或者心中烦闷,他都会到华师大足球场上痛痛快快地踢一场球。孔峰说,他和华师大的这一段缘分,也是他在报考MBA时,首先考虑华师大的原因之一。他踢的位置是中场,是场上的大脑,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队友串联起来。这个位置和孔峰的性格极其相符,因为孔峰本身非常喜欢交朋友,也非常善于人际交往,很有亲和力。在球场上,他结交了很多朋友。这种性格,是他日后事业走上正轨的重要保证,因为,2004年,同样是在球场上,孔峰结识了一个哈工大的毕业生,而这个人给孔峰点拨了一个商业机会——等离子切割机易损件制造。
据这位哈工大的朋友说,当时国内并没有人拥有制造等离子切割机的易损件的能力,国内厂商的需求完全需要进口满足,如果能在国内成功制造相关配件,便可以打破外国垄断,并且有机会获得可观的利润。
国内在制造等离子切割机易损件领域,确实一片空白。这对孔峰来说,是一个绝佳机会。自此,他便开始四处寻找有潜力的生产厂方,并最终将产品做了出来。2005年,他带着产品在江阴谈下了第一家客户,且订购额不小。当天,他拿着4000块钱的利润走到江阴汽车站,有些不敢相信:这样就赚到钱了!有了此次成功的经验和鼓励,孔峰连续出击,客户群体逐渐丰盈,他在2006年,注册了第一家公司,专门生产和销售等离子切割机易损件。
创业履历第三章: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公司想实现飞跃,需要依靠技术的突破,需要拥有自主核心竞争力。可是当时公司看似生意红火,但是核心技术不过关,相对于外国竞争者,产品的质量无法保障,价格也没有优势。制作易损件时,需要将关键原料铪依靠压力灌注到产品的电极当中,当时孔峰的技术团队在操作此步骤时,无法解决空气阻力大导致铪丝变形的问题。如果灌注的技术难以完善,那么焊接可不可以呢?在铜棒氧化之前,将铪融化,焊到铜棒上,这或许是个解决办法。然而这种技术在当时只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没有可以学习的先例。在咨询过专家之后,公司高价购买了焊炉,进行研发。
工厂停工,专心研发。可研发却迟迟没有结果,孔峰的信心开始动摇了——由于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焊炉中的温度、材料连接方式等所有实验条件都需要从头摸索;每锻造一炉,都需要花费整整12个小时和几万块钱,公司尚未站稳脚跟,因此这样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对公司的消耗是巨大的。而最让人害怕和绝望的是,没有人知道这样的研发是否能够成功。此时,是继续举全厂之力坚持研发,还是恢复生产之前的产品?孔峰面临着重大选择,这一次,他依然选择了安稳的对立面:继续研发!孔峰自己也搬着行军床,住进了厂房。这无疑又是一场豪赌,如果赌赢了,有机会成为行业先驱;赌输了,公司已有财富也有可能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