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为了让企业不被客户“鄙视”,他在上海临港注册了一家“壳子”公司。“我们会定期送重要员工到上海、深圳学习先进技术,新鲜的行业案例。”李松壑告诉懂懂笔记,此时他发现“鄙视链”虽然没了,但是“代差”却依旧存在。
经过一番仔细探究,李松壑发现了一个问题:三、四线创业团队,之所以与一、二线创企会产生一种“代差”,原因并非是技术与经验不足。“是小城市安逸的生活状态让团队没了压力,因此丧失了工作的效率,丧失学习新鲜事物的欲望。”
“工资四千,没有房贷,房租也便宜,12元三素两荤的盒饭,还哪有压力和动力?”他叹了一口气说到。
薪资、租金、运营、生活成本低廉,是三、四线城市创业的优势,也是不少压力山大的创业者,选择“返乡”的关键因素。
然而,过于低廉的成本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创业者用少量的资金就能实现项目快速起步,却也让团队在安逸的生活中失去狼性和斗志。
那么,这两者之间是否可以找到平衡点?
四、大城小镇优劣明显,砥砺前行寻求互补
“后台订单录入出现问题,哪位同事给优先给处理下?”
曾勇(化名)是一位85后创客,土生土长的晋江人。他告诉懂懂笔记,回乡创业已经两年半了,而去年底到今年春节前,是他和团队最忙碌的几个月,伙伴们都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和兴奋。
然而,谁都不会想到就在2018年五月份,这家初创企业差点解散了。是一位老友耐心的劝导以及大胆的转型建议,将这支年轻团队从解散的边缘再次拉了回来。当时,他下决心将公司的主营业务,从软件开发变为面向传统企业、应用厂商和游戏公司,提供日常运维支持。
“在三四线城市,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而且需要较低的成本预算。”
曾勇笑着表示,所谓运维外包,指的是企业、厂商将开发完成的应用、系统,或是区域服务器,托付第三方团队进行日常维护,排除简单的故障,确保平台的正常运作。
“每组团队可维护多个系统,简单的故障排除也都能胜任。”曾勇告诉懂懂笔记,目前公司的主要客户里面,有不少是来自一、二线城市的企业,若建立自有运维团队势必成本高企。因此,这些一、二线城市的客户会将电商、库存系统、后台应用、游戏区服等,托付给他们这样的三、四线创业团队来维护,在降低成本之余,还能得到专业的技术保障。
“越来越多的小微创业者,清楚了自身的定位和价值。”在晋江一家大型创业园区,运营经理李锴告诉懂懂笔记,近一两年来,园区类似曾勇这样的创业者并不少。他们在摸索中,逐步找准了自身的定位、用户的需求,不再好高骛远,在力求生存的过程中发掘到了力所能及的业务。
在这些创业者看来,三、四线城市小团队拥有成本低、灵活度高等优势,可以与一、二线城市企业的高效率、高技术形成互补。
“感觉很多创业者没有前几年那么心浮气躁了,目标都比较实际。”李锴表示,近两年来,园区内创业企业数目都比较稳定,入驻率稳定在70%-75%之间。平均租期大多超过了15个月,最长的公司已经入驻园区三年了。如今,创企的更替也越来越少,基本见不到“快闪”(即短时间迅速倒闭)的PPT创业团队。
在和一些返乡创业者的交流中,可以感觉到一点:大城市的紧迫感、快节奏,孕育出了不少高效率的互联网团队和创业个体,而小城市的低成本、慢节奏,也让这些创业者成为了小而美的服务商。
他们很不屑提起所谓的“逃离北上广”、“逃离后又返回北上广”、“2019你还会返回北上深吗”等带节奏的话题,毕竟无论是离开还是坚守,都是创业者的自由与选择。只有找到了最适合的创业环境,创业者才能够发挥优势,挖掘新的发展机遇。PPT创业毁了不少人,也让不少人开始真正回归商业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