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创新品类、提高效率和收益,赵伟引进了几台先进的拖把材料生产机械
曾几何时,农村青年的首选就业方式就是进城务工。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就业竞争压力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开始选择回乡创业,这其中不乏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从“孔雀东南飞”到“春暖燕回巢”,有人爱“折腾”不当老板当地主,有人大学毕业回村里绑拖把,有人身为高薪IT精英却回到大山卖桃子,记者跟随3位80后青年农村创业的脚步,记录他们不一样的青春奋斗历程。文/图 记者 高玲
白手起家:“年轻就要多折腾”
正值小暑,地里暑气灼热,满头大汗的张志杰拿着剪刀,给50亩葡萄苗修剪枝杈。
“夏天葡萄长得快,需要把一些没用的枝杈修剪掉,免得耗费养料、影响生长。”张志杰告诉记者,夏季是葡萄树体营养生长与果实生长成熟的重要时期,如若管理不当,往往出现葡萄架面郁闭、病虫害严重、产量不高等问题。
张志杰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葡萄管理的诀窍,俨然一位“老江湖”。1989年出生的张志杰细皮嫩肉,怎么看都不像种地的。
“别看他长得文质彬彬,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他爱‘折腾’。”张志杰的朋友孙旭告诉记者,张志杰大学毕业后先找了份工作,在青岛一家知名电器公司干了一年多的销售员,之后就和别人合伙在黄岛开发区开了一家快餐店,当起了小老板。由于店铺位置优越,快餐店生意一日比一如红火,也为张志杰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2012年张志杰看好服装快时尚加盟,于是成了一快时尚服饰品牌加盟商。“刚开始生意还不错,又在青岛、潍坊开了三家店面。实体店租金、人力等等成本越来越高,加上受到网购的冲击,店里效益越来越差,基本上把钱都赔进去了。”2014年6月,张志杰关闭了最后一家服装店之后,回到老家潍坊,开始寻找新的商机。
一番考察后,张志杰决定要做采摘园。为了掌握葡萄种植技术,张志杰前往大泽山,跑到地里向当地种植葡萄的农户拜师学艺,之后便在潍坊郊区包下50亩地,开始种植葡萄。
从小到大“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张志杰,每天趴在地里研究葡萄,一丝一毫都不敢马虎。“种地看着简单,其实里面大有学问,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注意,否则都会影响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几年下来,葡萄采摘园的生意渐渐火了起来,被朋友称为“小地主”的张志杰依然在“折腾”着。“年轻就要‘折腾’,即便跌倒了失败了也还有时间补救。我打算再承包五六十亩地,扩大采摘园面积,增加作物类型,后面会专门建设一片体验园对外出租,增加市民体验感。”
子承父业:“拖”二代毕业返乡绑拖把
在距离张志杰200多公里的淄博高青县辛店村,大学生赵伟毕业后也选择了回家乡创业。
“父母在,不远行。父母年纪都大了,所以当时也没多想就想回来了,在他们身边方便照顾。”赵伟告诉记者,他们村也叫做“拖把村”,村子里68户家家户户以经营做拖把产业为生。赵伟的父亲赵春胡已经绑了三十多年拖把,如今年纪大了,便将绑拖把的手艺传给了儿子,子承父业,继续沿着父辈开拓的创业道路走下去。
据了解,辛店村所在的黑里寨镇土地贫瘠,是淄博较为贫困地区之一。“当年不容易,每天早晨三四点起来,也没有车辆,就在自行车上绑着几百斤重的拖把,到处跑着叫卖,卖不完不回家,有时候一自行车拖把要在外面连着跑上三四天。”回忆起当年卖拖把的情景,赵春胡并不觉得苦,“苦点累点没啥,只要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都值了。”
“以前工艺水平有限,生产出来的拖把单一类型,价格低、利润低,绑一个拖把扣掉人工、材料等成本,利润也就几毛钱。”“拖”二代赵伟接班后,在总结父亲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创新品类、提高效率和收益。他前往南方学习、考察后,引进了几台先进的拖把材料生产机械,生产出的拖把品类繁多,高中低档价位的各式拖把应有尽有。
如今赵伟再也不用骑着自行车外出叫卖了,他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客户,如今的生意已经远远超出父亲的期望。
“厂里的工人大多是附近村子里的农民,农民们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庄稼。”赵伟说现在他家地里依然种植着小麦、玉米等作物,农忙时节,赵伟的工厂会停工,工人们放假回家收粮食,赵伟也开着拖拉机在自家地里忙碌着。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如今赵伟家的拖把厂成了十里八村数得着的大厂,“每天的订单都忙不过来,现有的生产规模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了。”赵伟计划着向村里申请更大的地块扩大厂房面积,“现在农村越来越好了,国家的政策、大好的市场前景,在农村创业、回农村创业的年轻人肯定也会越来越多。”
电商助农:IT精英回到山里卖桃子
邓宁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杭州知名电商企业,成为该企业一名程序员。由于他聪明、勤奋,很快成长为重点培养的“精英”之一。
“我的家乡在临沂,那里山很多,山里面好东西也多,但是由于信息不畅通,每年很多好东西却卖不出好价钱。”邓宁说他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感,“家乡令我感到温暖,但是每次回到家乡,看到村里乡亲们那么苦那么累地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赶集买卖农产品的时候,我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帮帮他们。”
“别的咱也不懂,我在电商企业,了解互联网、了解电商的运营模式,相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家乡人。”说干就干,邓宁辞掉了令人艳羡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临沂。
一个人,一间出租屋,一张书桌,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些便是邓宁创业之路的启动资产。白天邓宁漫山遍野联系村民找货源,晚上回到出租屋趴在电脑上发布信息。
“大山真是个神奇的宝库。”靠山吃山,邓宁销售的产品按照农产品的时令走,“三四月份樱桃熟了,五六月份桃子熟了,再到八九月苹果、梨子又熟了,到了冬天没有水果,可以卖地瓜什么的,总之一年之中,随时给你那么多的惊喜,不愁没有东西卖。”
随着微信的普及,微商群体也火了起来。邓宁抓住机会,除了互联网渠道外,开始通过微商渠道销售产品。“今年春天,沂蒙山的大樱桃、车厘子、网纹瓜卖火了。”邓宁告诉记者,仅微商渠道大樱桃的出货量就达8万余单。
从六月开始,沂蒙山的黄金油桃、水蜜桃开始大量上市,邓宁的生意也更加忙碌起来。蒙阴有着桃乡之称,据了解蒙阴大概有65万亩水蜜桃园,“桃子还没上市的时候已经有不少订单开始预定,现在开始大量上市,有时候每天的订单上万个。”邓宁说由于他收购价格比较高,老乡们都愿意把东西卖给他。
“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大山的儿子,我愿意看到山里的老乡们都富裕起来,这样让我们的家乡也就能变得更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