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毕业于重点院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学霸,陈涵修的同学大多在外企或媒体工作。但她却在外企工作数年后毅然辞职创业,成为了一家非营利社会公益组织的“老大”,这看起来有点让人不可思议的举动,却是她在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因为,她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心。
工作10年后创业,她选择了公益
2006年大学毕业后,陈涵修先是应聘到了一家少儿培训机构,从事0-3岁幼儿的早教工作。她喜欢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这么纯真和简单。第一份工作做了六七年,陈涵修有了去一家外企的机会。于是,2012年,她踏入一家专门做ISO认证的外资公司,从事客户管理和QA方面的工作。一晃5年过去,有些单一重复的工作让她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重新进行了审视。而她个人也升级成了母亲,开始更多偏向于对人生和未来的思考。
父亲一直是她人生路上的导师。闲聊中,社会工作经验丰富的父亲提到当前政府购买第三方社会服务的大趋势,又为周浦镇至今没有一家本土注册的社会组织而遗憾。陈涵修立马觉得这是一个机遇,而做公益事业正是她一直所喜欢的。
在家人的支持和周浦镇政府的扶持下,2017年2月,陈涵修注册了周浦镇第一家本土注册的社会组织——上海浦东晨星社区服务中心。这是一家以周浦本土青年为骨干、以周浦社区居委原骨干参与组成的民办非营利第三方社会组织,主要承接政府委托的社区辅助管理和服务项目,旨在构建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规范、高效的协作共治模式。
成立一年后,收获满满
如果说创办和开始的牵线搭桥有父亲的推动,但之后真正的组织活动就要看她自己的了。是骡子是马,都要拉出来遛遛。陈涵修铆足了劲,把自己的全部神经绷紧了。
要组织一个三四百人的大型活动,光靠一个人肯定是不行的。小陈手下有八九个跟她一样热心公益、有爱心的志愿者,每个人分块对应联系数十个参加活动者。通知时间地点,采购活动必需品,完成财务审批和报表,没一项是轻松的活儿。但小陈硬是把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在第一次服务烈士家属等优抚对象的活动后,付阿姨拉着小陈的手不肯松开。因为在此之前,社区更多的是物质补贴,很少有这样热闹的活动,可以交流沟通,她焦急地询问以后是否还有这样类似的活动。原先有些疑惑的政府方满意地放下了心,放言以后认准了晨星,得到了认可的小陈好终于放下了心,同时也真实地感悟到了搭建这类社会活动平台的意义。
在创业第一年的年底,晨星就完成政府委托的全年项目3个,独立活动13场;而2018年上半年,已接受政府委托全年项目7个,独立活动20余场。这对一个刚成立一年多的社会组织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据,同时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看到成绩的同时,陈涵修也看到了晨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诸多不足,项目活动设计的创新性,档案管理的细致性,财务管理的专业性等,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但是她有信心把晨星打造成一个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组织,从而真正打响自己的品牌。
(周浦镇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