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注重培养王蕴独立自主能力,图为王蕴借助盲杖爬长城。图/逆光翱翔成长营
“如果你认为‘盲’只是你的一个特点,而不是缺陷,勇敢挑战自己,也许有一天你可以为你的‘盲’而自豪!”说这番话的,是上海市盲童学校应届高三毕业生王蕴。前天晚上,高考放榜,王蕴查询到了自己的高考分数——623分,其中语文127分、数学 145分、英语 144分。“小三门”选择的化学、历史和生物学科中,也取得两门“A+”和一门“A”的好成绩。盲童考生的试卷形式和内容,是根据特殊教育教学标准制定的。这样的好成绩让清华大学等国内名校纷纷递来橄榄枝。
“人们认为这是结束,其实错了,这才刚刚开始。”昨天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面对成绩,王蕴显得格外低调和平和。成绩之外,他身上蕴含的精神和品质更为珍贵。王蕴说,很多时候,盲童畏惧困难不是由于视力上的障碍,而是由于很多人为的暗示让盲童失去了自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思想:一旦自己办不到,便归因于视力上的障碍;长此以往,这种自怨自艾的思想也许就变成了人生最大的障碍。所以,无论是谁,永远都不要人为地给自己或者别人的人生设限。
同学中的“小先生”
王蕴因为早产,吸氧过度造成了视网膜脱落。他的父亲王春瑞回忆说,起初孩子还有部分视力,直到有一天,王蕴在家里走路撞到了墙,王春瑞这才发现,孩子的视力已经彻底丧失了。这个事实对父母而言是残酷的,没想到只有几岁的王蕴却反过来劝慰爸妈:“没关系,虽然我看不到了,我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能干。”
“王蕴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从不觉得学习是很吃力的事情。”王蕴的老师方雪娟说,王蕴善于发问,此外在课堂上,他注意力集中,学习效率很高,是非常有学习计划的好学生。
进入高三后,王蕴成为了同学中的“小先生”。方雪娟告诉记者,上海盲童学校今年共有五名同学参加高考,大家有不会的题目,都会向王蕴请教,他也能毫无保留地给大家讲解。
“没想过自己会考得这么好,高考只是比较客观地评价一个阶段学习成果,并不代表未来。”王蕴对待优异成绩的态度,有着超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成熟。
良好的家庭教育培养了他独立自主的能力
与王蕴相处的七年,让方雪娟感触最深的是,父母给予他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我觉得儿子很优秀是因为,首先他在不断地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其次他在不断地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德是做人的根基。”王蕴母亲侯峻梅说。
“我们并没有把王蕴当作一个特殊孩子,作为家长,我们要培养他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他提供更多的体验。”王春瑞带着王蕴学习弹钢琴、吹笛子、游泳、骑车,甚至尝试户外越野挑战等常人认为对于盲人几乎是不可能的技能。
王蕴家住松江大学城附近,距离盲童学校很远。从初中开始,王蕴就在父母的鼓励下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独自上学、放学。
王蕴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体验这些不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有多能干,而是因为我胆子比较小,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我的胆量,另一方面培养我做事的坚持性和对于未知的应对、挑战能力。此外还有,他们认为我应该享有明眼孩子一样尝试各种可能的权利。”
让视障孩子也能“逆光翱翔”
在父母的引导下,王蕴越来越多地走出家门、校门,参与社会活动,自信心慢慢树立起来,成为一个阳光灿烂的小伙子。这让王蕴开始更多地思考——盲童获得了社会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也应该回馈社会。
为让更多盲童能健康快乐地融入社会,得到更好发展,2016年 4月初,王蕴倡导,与其他盲童一起创立“逆光翱翔”公益团队,在家长协助下同步推出微信平台“逆光翱翔成长营”。微信公众号里经常推送视障孩子家长的育儿理念,分享正能量故事。王蕴组织的线下活动吸引了数百人参与,在视障孩子和家长群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自己的能量,只要有心总可以帮助他人,这与残疾与否并没有直接联系。逆光翱翔精神让曾经悲观、消沉的人重获自信,这是一种无形的帮助和力量。”王蕴说。
上海盲童学校校长徐洪妹说,王蕴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代表,这些孩子读书很用功,盲童学校的教师们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用心培养。“梅花香自苦寒来”,祝福每一个盲童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